一个故事究竟能融入多少矛盾?
回答是没有最多,只有更多。这就像高手过招,你来招对方就会拆招,一来一往就是矛和盾的不断冲突不断解决。
看过《我和我的祖国》,至今都佩服徐峥导演的女排故事。他不仅仅是设计矛盾的高手,也是化解矛盾的行家里手,让那些作家都自叹不如。
盘点这个二三十分钟的小剧,如何让矛盾冲突不断是最难的,这就像一部小说,没矛盾平淡,有矛盾但不合理也平淡。盘点这节小剧里的矛盾,就像欣赏一件艺术品,而能把矛盾处理成艺术的作品无论它是什么题材内容文本,那都是精品。
观看女排表演和阻止电视播放是一对总矛盾,故事中的一切矛盾都围绕它来展开。反映女排比赛大可用女排现场比赛的矛盾,譬如伤病和比赛的矛盾,压力和比赛的矛盾,时差和比赛的矛盾。如果让我们写女排,我们无一例外地会从女排赛场入手,从举国欢庆入手。可能有人会写观看比赛,但把全部重点放在观看比赛上,很多人想不到,想到也不敢写,因为这样写悬啊,弄不好就脱离主题了。
别人不敢的有人敢。那么这人要是成了,就是经典。徐峥就这样,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入手,一出手就真的成了经典。网上一哇声叫好就是明证。
用小孩的视角也是独具慧眼,因为小孩子是希望的代名词,有希望的都会吸引人。故事一开始就给我们甩过来一对矛盾——冬冬喜欢的小美要去美国和冬冬不舍得之间的矛盾。
矛盾出现就得化解,冬冬准备好了一个礼物,想送给小美,如果礼物一送,这对矛盾就会化解。一般人是这样想的,但导演徐峥不这样想。
冬冬要去给小美送礼物,可是他得扶天线,让大家伙看女排啊。于是第一个矛盾的化解就变得很困难,最终冬冬放弃了给小美送礼物,选择扶天线。那么这个矛盾是不是就这样放着无解呢?也不是,导演最终安排了冬冬和小美长大后在一次节目上相遇,当二人热情相拥的时候,这个矛盾自然而解。
冬冬是小孩,他也想看女排直播呀?于是剧中出现第二对矛盾,看直播和扶天线。这个矛盾妙就妙在冬冬即使不扶天线他也看不成直播,因为巷子里只有他家这台黑白电视机,他不扶天线不仅他看不成,还连带着大伙都看不成。
当电视一片麻点的时候,冬冬准备去修好天线,但天线在邻居家屋顶,邻居又不在,这也是个矛盾。冬冬是个善于解决矛盾的孩子,他自己家的窗户爬出,再爬上邻居家的房顶。期间冬冬不时踩掉一片瓦,吓得赶紧停下来喘口气,危险的屋顶又成了另一个矛盾。
冬冬化解着一个个矛盾,爬上屋顶,可新矛盾又出现了,天线扶着信号满满,一不扶就没信号了。怎么办呢?冬冬用腊肉解决的,他用一块腊肉压住天线让自己脱身。这样解决矛盾既符合冬冬少年的身份,又带点男孩子的调皮,还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可谓匠心独运。
冬冬用腊肉压好天线,本来可以去找小美送礼物了。可矛盾又来了,这次制造矛盾的不是人,是条小狗。它把腊肉叼走了,不仅让冬冬空欢喜一场,而且让原来的矛盾又返回了原点——小美见不上了,电视也看不成了。
冬冬一犹豫,小巷子里的人全都看不成直播了。这个矛盾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他们退了一步,拿出家里所有的半导体,打开,放在小巷子里,一起听。
其实,细心点的观众会发现,剧中还有另外一个矛盾,那就是冬冬爸爸。他也想看女排直播,但得给人家修电视,等他回来时女排胜利了,最终没能看成电视。
冬冬没看成电视没见小美这个矛盾现场怎么解决?哭。冬冬搂着爸爸大哭,先是委屈地哭家了电视天线太烂了,接着又哭女排太激动了。
哭声中,矛盾有了泄洪的出口和通道,故事有了升华的台阶。当这哭声中夹杂着观众的抽泣声时,又连锁引发屏幕以外的矛盾——
观影现场,该擦干眼泪让模糊的视线清楚一点呢,还是就这么模糊地看?可你擦了眼泪,过一会眼睛又模糊了。这矛盾,真是无处不在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