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突然有了一种声音:现代年轻人月薪不过万,还怎么在大城市生活?
在上海,我认识的人不多,月薪过万的不少。
在西安,生活五年,认识的人不少,月薪过万的年轻人不多。
回老家,认识的人很多,月薪过万的几乎没有。
我自己,因为现在当作者,大城市小城市没有区别,路边找一黑网吧也能工作,能力不高,为了月薪过万每日绞尽脑汁。
每年有几个月回老家,平时在西安。
在西安时,买东西主要网购,每天出小区买点菜,自己做饭。
回老家后,我不做饭,心血来潮想吃什么东西就约着发小去吃。
每次我回老家,总是过得随心一些,买东西不需要看价格。家里老妈喜欢的衣服,几百块就能拿下;老头喜欢的酒,合适就拿一箱。在老家攒钱总是比在大城市里方便很多,花钱也不需要在某东某宝实体店之间来回比对价格。至于钟楼店里几万十几万的大衣香水,更是想都不敢想。
当然,要说大城市的好。基础交通是真的方便,服务业也比老家好很多。这次过年回老家,买杯奶茶,服务员连吸管都不会插。
在大城市攒不下多少钱,可能是因为我不会过日子吧,不过与其精打细算还不如我想想怎么整更多的钱。
为什么觉得中国人月薪一万很普遍?
问题重点是在月薪过万吗?
不,重点是中国人、谁能代表中国人。
是一二线的城市生活者,还是三四线城市的市民,亦或者西部某个离市中心几十里山区村落什么离群索居的人家?
我们都是中国人,但中国人和中国人是不一样的。
假设1000人里有1个年薪100万,他发了10个帖子说自己年薪100万。有10个年薪50万,他们发了100个帖子说自己年薪50万。有50个月薪过万,他们发了200个帖子。剩下月薪不过万的939个因为没什么荣耀感,于是总共发了200个帖子,还是左右而言他的。这让人一看,发现510个帖子里有310个月薪过万。嗯,一大半人月薪过万了。
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了。
当想法被特定环境圈住了,就难免会盲人模象。
回声室效应在媒体上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到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想起一个笑话:
记者在列车上采访:这位乘客,您买到火车票了吗?
乘客甲:买到了!旁边这位呢?
乘客乙:买到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个人,高兴地发现大家都买到了回家的火车票。
情况类似于某些女人说:中国男人贼帅,你看鹿晗、李易峰、tfboy、吴彦祖……我随便都可以说出100个帅哥。
好了,我就想问你嫁给谁了?
觉得多,是因为大家眼睛都盯着他们好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就有一种奇怪的风气,从事服务业的很多职业:服务员、保安、保洁员、农民工都被排除在外,仿佛中国只有金领白领。
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
你觉得“月薪过万”在中国多么普遍,多少道听途说的言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年,算下来一个月也不过两千五。
所以啊,月收入这种事情上,我们还是相信国家统计吧。毕竟他们只报高,不报低,对吧?
无论马云有多富,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总归是清楚的。
作者:维清
微信:15667035560
QQ:54658779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