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诗词见情意

作者: 江湖淼淼 | 来源:发表于2018-11-22 12:05 被阅读15次

常想,如何能用简短的言语,更为深刻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如何以三言两语写出自己的怀抱……

于是,便常常想到诗词,然而我却是个懒散之人,读是读,却只记得那一两句脍炙人口的,或合乎心情的,余下的是谁所作,作于何时何地,却是不知。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读到这一句,着实是心有所感的,想那千古明月不变,不知离愁别绪之凄苦,只管彻夜照耀。

明月之光辉通宵达旦,词人晏殊也彻夜未眠,晏殊想明月啊明月,你为何照见我的离恨之苦,又不来同情我,稍微暗一分呢?

我是孤独的,是无人相伴,无人诉说的,此时我若是说给你听了,你又听不懂。

我设想了晏殊写这句词的时候,那一份心念,也设想了自己彻夜未眠的样子,我也在想如果明月整夜整夜照射进我的房间,我彻夜未眠时,会不会也想和她谈谈心?

访过了明月,访过了晏殊的离恨,便想到了自己的一次流浪,想到一句话,也想起一首诗。哎,孤独的人啊,偏偏爱流浪。

流浪,绝不是一种骄傲,而是一种嘈杂的孤独。

当年读到这句诗,内心是很苦闷的,一个人在川藏线上行走着,骑行是危险的,前路难料,想要回头,会怨恨自己太怂,想要前进,自然失了勇气,真是进退维谷。

于千万嘈杂的孤独之中,终于想起了家乡的那轮明月,想到八月十五中秋节,想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想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想到很多,小时候的叛逆,长大后的逃离,却发现逃了几十年,也没逃出那一份执念,也没逃脱那一种孤独的吞噬。

于是在异地,在暴雨倾盆的川藏线上,颓然想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时间,悲从中来,不禁潸然泪下。

从西藏返回的时候,搭乘的航班,万里高空,居高临下,窥见人世全貌,芸芸众生,藏于山水间,密密不得见。

于高处不胜寒,于高处却也看出了,人之为人,沧海一粟,实在是太过渺小。

从西藏返回时候,却没有想要回到故乡去,何日归家洗客袍?何日?已是无期,近乡情怯,尤怕故人。

现在每每想到过往,总会略有遗憾,难免怀念故乡却不敢回去,于是想到了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无法到达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都是故乡。

人生谢幕有时,愿你我于诗词中得见真情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诗词见情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ql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