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一个新手妈妈,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挑战,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总结、思考、了解、同理,从而理解、释然,做出从内而外的合理改变。
就如面对小低娃的分数变化与起伏,孩子从一二年级多数的一百分、九十大几,到三四年级突然袭来的分数七、八十分的下滑的迹象,作为一个一直高度关注、全职陪伴孩子方方面面的妈妈,内心不免经历各种翻江倒海的找因、焦虑、反思、内醒、觉察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耗人的过程当中,能把自己修炼到位,让自己和孩子都处于一个真正平衡的状态,其实也绝非易事。
读到连中国老师《唤醒生命》一书中关于“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分数”这一节,我才感觉自己真正的有些释然了:
书中说:
如何“求分”,比“分本身更重要。我想和大家迫切交流的想法是:“谋分”之法在于“谋人,“分”在人”中。
优异的成绩一定建立在一个勇于拼搏、不畏挫折、有所追求的生命系统之中。
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强大、充满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新鲜明朗的生命系统,它不仅符合孩子远期利益,它也完全可以在当下,将我们期待的“分数”在孩子身上显现,让孩子脱颖而出。
我想这个“谋人”首先就应当是与身先士卒、做好榜样密不可分,与良好的亲子关系、谆谆善诱的引导方法密不可分,与对孩子的尊重、信任、鼓励、无条件的爱密不可分。
书中说:
在语文高考中,“分”并不全在做题和知识里,相当多一部分高考试题的考点指向“人”,“分”在“人”中,“分其实是“人”的一部分,“人”不能妥善解决,“分”又去哪里安顿!
推动与促进孩子完整意义上“人”的发展,是“谋分”最有成效、最为切实的方法。
我们真正应当关注的是分数背后有价值的那些差距。有时,孩子落后的不仅仅是分数。
现在,我们许多教育者将本应丰富的教育做了一个大大的“减法”,将全面完整的“人”的教育,简化为对孩子“分”的特别关注;再将对孩子“分”的特别关注,简化为物质鼓励与刺激、考试后的不满与怒斥。这种一再“简化正是让人最担心的,也是教育者应该特别注意的。
的确是,首要是对人的“妥善解决”,要真正关切孩子内心的成长、变化,对课内外学科压力的承受能力、对学科知识本身的消化能力,而非用简单的物质奖励亦或一句简单的称赞或者怒斥。
书中说: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让孩子“停下来,而是“跑起来”。
小学低年级,孩子们才刚刚上路,他们一团一团的,充满了好奇的、尝试的、毛茸茸的希望。这是一段长长的旅行,切不可让孩子早期就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很深刻的疏离与拒绝。
在小学阶段,教育者面对的课题是:我们不能让小孩子在还不能热爱学习时,还没有对学习这件事形成深入、完整、透彻的理解时,就讨厌学习,害怕学习,背弃学习,从而失去终身进取的机会。
这一段,是最凌厉、最及时、最真实也最应该的提醒,我必须铭记在心!!!
书中说:
我们应在孩子心中植下一生的热情和对美好的眺望!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和唤醒,在于帮学生找到真实意义上的自我,在于帮助他们谋求一生的幸福。这个幸福并不仅仅指向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为将来孩子能取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慰藉,奠定基础与准备条件。
唤起孩子的学科兴趣,燃起他们前进的激情,让他们的内部世界奔跑起来,让孩子一张张小脸由游离困惑而到聚精会神,再到有趣的惊讶,以至于心头的无比骄傲,不断演绎这个过程,就是教学极富魅力的价值。
这一切才是为人父母最应该修炼的境界,我必须反复琢磨、反复思考、反复实践,去做那些真正唤醒孩子对学科真正的激情、兴趣,并让他的“内部世界奔跑起来”的事,才可能真正成就孩子的成长,而非简简单单的分数。分数,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一个表象。
所以,要如书中所言,要认真做如下努力:
“分”在“人”中,在教育者朋友帮助孩子“谋分”的过程中,给大家以下四点建议:
一、“分”不理想,不要仅仅从“题”上找原因,也不要仅仅希望通过“补知识”去解决问题。“分”的不理想说明孩子还有些关乎“人”的“东西”未建立。
二.千万不要认为关乎孩子“人”的那部分建设,是个存在于远方的空洞理想。其实,“那些”就是“分”;忽视“那些”,就是忽视“分”。
三、孩子“人”的建设,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可以凭借一切材料发生。
四、“人”打通了“分”自然会有;“人”的挥洒自如,就是“分”的获得。
“分”的不理想说明孩子还有些关乎“人”的“东西”未建立——
这句话,让我也结合另一篇网文《北大教授刘云杉:不要把孩子变成自己的一个项目 》的论述,更多地思考:
对于个人而言,刘教授给出的建议是,父母一定要问一问自己,究竟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是要让孩子安静地去和知识待在一起,用知识,用习得的经验,用教育去养育TA,还是简单地训练TA,使其各方面修炼到最优?要知道,后者并不意味着TA就可以自然成为那个山峰上的人。
“要谨慎地走出自己。”
毕竟,心中有恒念,才是教育的不二法门
问问自己,自然是想要前者这种孩子:“安静地去和知识待在一起”,以知识为享受、为乐趣、为动力、为目标,在知识的海洋里探求一生,而非简单地训练一些技能。
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上述这一切的过程。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孩子的一切,甚至可以为孩子那些远超自己同年龄时段的能力、状态而肃然起敬。
所以,踏踏实实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作为一个新手妈妈,需要学习、需要修炼、需要成长的地方,一点都不比这个小嫩芽娃儿少,甚至更多。
让心中有恒念,脚下有力量,笃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