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灵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很多人经常这样对我说,说得好像灵感是某种特异功能似的。
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就是当你想做一件事情时马上就有了“好主意”,有如神助,知道怎么把它做好。有灵感时,你能淋漓尽致地将文章一气呵成。
然而,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好事发生。这世间,有多少准文学爱好者被“灵感”这件事给耽误了!
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不常写作的人常认为灵感是个很神秘的东西。“你每次写文章,怎么会有那么好的灵感?”每当有人这样问我时,我都想反问一句,“你每次吃东西,怎么会有那么好的胃口?”
有时候你明明不想吃东西,可来到餐厅看到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谱后却又忍不住吃了一大堆。“咦,你刚刚不是没胃口么?”在我看来,灵感大概也就这么一回事。有时是自己馋了想吃,有时是美味的诱惑力太强。如果你的写作意识强,加上身边的激发因素多,灵感自然会纷至沓来。灵感很多时候是慢慢被勾起的。作家也并不是必须有了灵感才能写作。
灵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很简单。积累加刺激。
当我说“你能写一篇关于‘无知之幕’的文章吗?”
“无知之幕?什么是无知之幕?没听说过,不知道。怎么写?有什么可写的?”你可能一头雾水,这样回答。
“最近看了很多相关报道和新闻,正好有一些想法想要找人探讨,我马上写!”你也可能这样回答,而这就是灵感。
如果你是一位写作新手,要体验一把灵感,最好的方法是为自己选择一个熟悉的领域,以及能激起你思维火花,勾起你内心情感的主题。想想你和朋友聊天时说得最多的内容是什么。
“天啦,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离婚了,现代人的婚姻到底怎么了?”
“晓雅到英国的签证被拒签过三次,这次总算通过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每次想起他,都会隐隐感到心痛,但我仍然愿意把他放在心底……”
——诸如此类的家常话题都有助于你遇见灵感。谈论得最多意味着你最感兴趣,平日里在这方面积累较多。你对某类主题思考得越深,越久,灵感会越多。
灵感有时候确实会快速闪现闪离,它们可能以任意的形式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来刺激你的大脑思维。平时你需要有意识地扑捉它们,将它们抓到你的脑海或“储材室”,下次当你需要时可以随时使用它们。
比如,你走在路上随意看到的一句广告语、聊天时朋友不经意说的某句话都可能让你思绪万千,仅仅只是“走神”的几秒钟你都可能会突然想到自己的某段经历,曾结交过的某个朋友、悟透的某个道理。几秒后,这个刚刺激你大脑的想法快速散退,消失,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它们其实就是灵感的化身,如果你有意识地将它们拿下,你会变得越来越有“材”。
除此之外,我认为与灵感相关联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身体状况。生理状况好的时候是写作最佳时期,而当你疲惫乏力(或饥饿、寒冷、疼痛等)的时候,大脑和眼睛会本能地抗拒,让你无法集中精力去做某件事。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当赶稿时,即使没有任何“灵感”我也会强迫自己坐在电脑前乖乖地写。写着,写着就有了感觉。若毫无进展一定是饿得饥肠辘辘,困得眼睛睁不开,或是生理期浑身不适导致注意力没办法集中所致。生理上的强大力量,我们的意志力很难与之抗衡。
可以说,有时候灵感就是好的精气神,如果你总是咳嗽、胃疼、尿频就没办法沉浸在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活动中。写作若经常被打断,灵感当然很难光顾。对我来说,写作最佳时间段是上午睡饱吃好喝足,神清气爽的时候。
你可能会问,早晨起来,强迫睡眼惺忪的自己坐在电脑前,希望守株待兔守来灵感,真能守到吗?
真的能够守到!
我想起每当自己身体不适,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的时候,家人就会夹一点辣萝卜、酸豆角、豆腐乳之类的小咸菜坚持喂到我嘴里,“来,吃点开胃菜,胃口就会打开。”写作有时也是这样,先找点儿小感觉,慢慢的也许就胃口大开了。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江郎才尽,有时候又文思泉涌,这都很正常。把写作当成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慢慢地引导自己。如果写到一半遭遇瓶颈,陷入死胡同,你也可以暂时关掉电脑走出房间,为自己找点开胃小菜(激发因素)。
走出去后,你的感官受到多种刺激,大脑运转加速。你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可能激发新的思路。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嘛!
读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明白,所谓灵感,其实就是你平日的积累在身体状态不错的情况下在头脑中突然迸发,让你豁然开朗。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