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作者: 布丁妈妈私享会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17:13 被阅读2次

    昨天吃过晚饭,我和孩子正在讨论玩什么的时候,隔壁传来一阵邻居臭骂孩子的声音“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都跟你讲过多少遍了,15+15=30,就相当于是15乘以2,怎么这么简单都不会,今天的晚饭也别吃了”,接着就是孩子的一阵啜泣声。

    邻居孩子今年要上小学,邻居害怕孩子跟不上,就报了幼小衔接,各种刷题,孩子很乖巧,也跟着爸爸妈妈的节奏,不抱怨,但是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邻居训斥孩子的声音,我有些于心不忍,但碍于情面,不好说什么,只是为孩子暗暗着急。

    邻居家这种时不时上演的“家庭教育课程”,应该是很多家庭的一个缩影,孩子作业不对,大声呵斥,孩子这里不好,进行各种讽刺攻击,甚至要求孩子在家跟在学校一样,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孩子的痛苦不堪,这些家长美其名曰“孩子需要规矩”,“配合老师工作”等等。

    孩子本身学业繁重,哪怕是刚刚上学的小学生,家长就将这种现有教学方式与以前自己上学的经验结合起来,对孩子苛刻教育,设立“远大目标”,时不时的对孩子“大开讲堂”,各种给孩子补习或者教授一些认为孩子应该掌握的东西,这样下去会产生几个危害:

    家不像家

    家是每个人的归宿,是可以让我们忘却一切繁杂的温馨港湾,是让我们心灵得到宽慰的心灵之所,也同样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父母的过度严格,让亲密的亲子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导致家变得冰冷,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甚至冷漠,好像除了教育本身的意义就毫无牵扯。

    孩子失去兴趣

    父母对孩子采取这种严格近乎苛刻的教育方式,希望孩子可以更好地发挥潜能,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反而慢慢失去了兴趣,包括学习,因为孩子在家感觉到的是与学校一样甚至超过学校的严格。

    兴趣是一个人做事的前提,不管是学习还是各种其他行为,如果连兴趣都要靠这种不合实际的教育进行调整,那也就不算是真正的兴趣了。

    孩子变得消极

    孩子本身属于活泼、开朗,但是父母的过度要求,让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只是每天都生活在父母对自己的各种指责与不认可之中。孩子没有父母的认定,也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自然变得消极,甚至破罐子破摔。

    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父母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差异不够了解,虽然老师要求家校联合教育孩子,但前提是父母要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了解,知道孩子的重点在什么位置。事实上,父母只关注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其他各方面表现,以偏概全,用学习成绩掩盖掉孩子身上所有的发光点。

    家庭是孩子精神回归的港湾,不像学校那样严格化、标准化,更多的时候,孩子在家庭中更好地放松自己的精神,让自己的天性得到更好地释放。父母的各种管束条款压抑了孩子的正常身心发展,自然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回报。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孩子寻找内心的温暖,找到真正的人生航向。我们常说身教大于言传,如果家长创造了一种轻松的家庭教育环境,得到的将是孩子迅速的进步。日常中,父母想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被映射在孩子这面镜子中,父母自身不努力又有何资格要求孩子必须努力呢?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决策者,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自己要正,要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展示,才能要求孩子对外展示自身的强有力能力,否则孩子表现差强人意,也是因为父母自身的不作为所致。

    孩子在每天与父母的相处之中,看到、听到甚至感受到的父母的各种行为就是孩子的行为准则,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努力,孩子自然看在眼里表现很努力,如果父母除了手机别无其他,就不要埋怨孩子天天“不务正业”。

    我有个远方表弟,今年9岁,学习成绩一直倒数,表弟父母很着急,就给表弟报了各种辅导班,在家也是各种的批评教育,结果生效甚微,后来一询问才知道,表弟爸爸是个游戏迷,晚上下班回来就沙发上一躺开始玩游戏,美其名曰“放松”

    表弟心中不平衡,就哀求爸爸给自己玩游戏,表弟爸爸感觉玩游戏很正常,就带着孩子一起玩,导致现在孩子根本就没有心思学习,天天就盼着放学回家玩游戏。表弟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是孩子用哭闹各种威胁家长。

    后来,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就与表弟父母沟通,一家人加上老师一起出力,并且表弟爸爸也不再玩游戏,每天陪表弟一起做作业、看书,孩子慢慢的戒掉了游戏,心思回归到正常学习中,家庭关系也变得轻松很多。

    父母想要孩子志向高远,自己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否则就不要怪孩子不求上进。

    二、区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氛围的紧张原因主要是出在父母没有很好区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将之混淆。

    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育方式、教育主体、教育重点等。学校以知识传授,提供个人技能为主,家庭则以帮助孩子培养品质、性格为主,家校联动互补,更好地为孩子服务。

    孩子在家庭中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得到抚慰,孩子可能在外受伤,可能在外被歧视,甚至遇到委屈……但不管哪一种,一旦回到家中,这一切都会得到很好的安抚,孩子也会很快的振作起来。

    爸爸妈妈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加以区分,更好的对家庭教育环境进行调整,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三、父母全方面关注孩子

    孩子在自己所处年龄段,所作所为都与自身的年龄相匹配,孩子出现一些所谓的“活泼好动”、“不务正业”、“反应迟钝”等情况,实属正常。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可能那么容易的就可以变成“人中龙凤”,还是需要一些磨练与经历才可以。

    学习成绩是很多父母的重点关注方向,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

    事情,很多父母都会拒绝孩子的参与,甚至是为了节省时间,父母自己动手完成,最后评价孩子依然是学习好不好,用智力因素去评判孩子行不行。

    出现过很多“高分低能”“生活无法自理”的高智商孩子,他们最终也被生活狠狠打脸,父母判定孩子需要综合考量而非单一因素,不仅仅一项智商。

    爸爸妈妈在日常家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孩子是否体现符合自己所在年龄段的个人行为,是否拥有好的日常行为,是否拥有除学习能力以外的各项能力等,父母并以此判断孩子综合素质是否达标。 

    四、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习不主动,做作业很拖延、墨迹,所以就忍不住的对孩子一通大声呵斥,希望孩子可以改正,结果发现孩子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以至于吼叫成了家常便饭。

    孩子因自己年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学习的意义并不是完全了解,所以学习这件事变得很被动、不积极。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受用一生。

    学习非死记硬背

    爸爸妈妈作为“过来人”,对于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常见“坑”都有自己独特的“避坑”策略,死记硬背绝对是一个大坑。

    孩子在没有完全理解学习意义的时候,死记硬背绝对是他们认为的最好的方法,弊端就是背的快忘得也快。在学习的时候,父母不妨抓住“记忆规律”,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学习提示,慢慢引导孩子思考学习的内涵,并且真正的学会学习。

    保证充足休息和锻炼

    孩子的学习与休息需要成比例,并不是学习时间长就一定能够得到最大的回报,孩子有自身的成长特点,父母需要遵循孩子个体成长特点,安排孩子的家庭学习时间。

    孩子在家学习时,父母需要设立中间小憩时间,并且中午时间最好进行午休,也要注意在特定时间带孩子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劳逸结合,有助于孩子精力恢复和注意力的专注,提高学习效率。

     以人为鉴找榜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榜样,父母不妨与孩子对梦想进行探讨,并就榜样分析,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更好的匹配孩子现实的学习态度。 

    父母也将自己的梦想与榜样分享给孩子,告诉孩子如何选择一个有益的榜样激励自己,以及梦想该如何接近一直到实现。孩子在这些良好家庭氛围中,自然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努力向前。

    五、帮助孩子学会抓重点

    孩子学习遇到障碍,不一定是智商不足,还可能是因为孩子没有真正的入门,自然就会显得“比较笨”甚至“与众不同”。

    父母恨铁不成钢,自然在家庭中不免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如果父母引导孩子学会寻找学习的重点与关键点,学习自然会变得事半功倍。 

    教孩子预习寻找重点

    老师每堂课前都会有预习,很多孩子并不知道预习的作用是什么,爸爸妈妈需要帮助孩子了解预习,并通过预习抓住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在老师真正讲课的时候,孩子可以很好的对照自己的预习情况,更好的对课程重点进行理解、强化,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带孩子学会自问自答

    孩子受限于自己对外界的认识与理解,自然会有很多的问题产生。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将答案一次性告知孩子,反而应该教会孩子进行自我思考与回答。

    父母先对问问题的孩子进行正面肯定,鼓励他们问问题的态度,激发孩子内在的好奇,然后引导孩子对自己提的问题进行思考,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式得到解答。父母一定不要在意孩子提的问题是否幼稚或毫无价值,当然更不要嘲笑孩子,让孩子的天性得到更好地发挥。

    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生活不缺少新鲜,需要的是多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家长如果只是强迫孩子专心于学习,不关心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这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各个方面都具有相通性,看似只是观察生活,实则观察的小技巧可以归结到对人的情绪观察,对外界反应的观察等等,有助于孩子养成细心、认真的态度。

    孩子如同一颗小树苗,需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吸收各种精华,而良好的家庭氛围就如同阳光,激发小树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茁壮成长。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时的急躁、吵闹等教育方式并不能解决孩子真正的问题,反而用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心田,更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是孩子正常启航的码头,孩子想要前行,需要的是父母不过分的爱与支持,以及父母适当放手的自由,而不是孩子的“第二课堂”。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用爱分享育儿经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8-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yq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