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457/94912474358a670b.jpg)
2016年1月7日(周四)19:30,【炮哥有约】社群邀请知名社群领袖、每时茶创始人@每时茶秦海 与大家做主题分享,他的题目是:《互联网+茶的社群新玩法》。下面是他分享的内容:
应炮哥的邀请,今晚来到炮哥有约社群,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社群方面的一些探索。其实,我不像炮哥讲的那样,是什么社群领袖,只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
我首先介绍下我自己:我曾经是一个公关人,刚开始的工作是在苏宁,差不多做了三年的市场部工作,品牌传播、新闻软文和公益活动都是我在负责,然后是在电信、公关公司做了三到四年的时间。我们当时服务的客户是360、新浪微博还有乐视,后来的中兴集团的卢比亚手机、乐视的超级电视,当年都是我负责的。还参与过京东和苏宁的大战,我们代表的是苏宁这方。
这是我大概的一个经历,那我为什么想去做茶呢?第一:我自己对整个公关领域有了六七年的从业经历,感受到其实有很多东西还是做的比较浮躁、比较表面;这行有很多不好的地方,电商大战几乎就是各种公关互黑的大战,搞的人特别的疲倦;第二就是我自身对农村的一些产品比较感兴趣,加上我个人的性格特点,我想去做一个实实在在的、稳扎稳打的东西,所以我就选择了做茶叶。
做茶叶我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准备,真正去做产品上市是在2014年八九月份,所以学习的时间也蛮长的,那到现在的话做了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按照这个正常的互联网节奏去衡量,或者正常的一个创业公司去衡量,其实我们真的说算是一个转型的探索,我从由一个原来的公关人转型到要做实体产品,其实只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
借助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网络载体,能够对我们创业企业有很大帮助。我深刻感受到社群的运用对我们创业或者推广产品和品牌,有非常大的帮助,那我主要是想分享一下我们具体怎么去做的。
有必要还是要介绍一下:每时茶是什么?我们要做一个互联网的茶叶品牌,但这个品牌一定会要跟过去的品牌不一样;过去的茶叶品牌强项在于生产、线下的加盟和渠道铺设;这方面我是外行,我就不能站在它的战壕里去打,我们是从用户的角度为切入点。
从用户的角度为切入点,然后我们针对用户人群去打造精准的单品。我们出来的产品,第一是针对的人群会稍微得精准一些;还有整个用户体验会更好;还有我们的传播是借助社群、自媒体的方式。我们能够把产品打造的更加符合我们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的需求,因为我们起初的观念,我们要打造非常牛逼的单品。这个单品用户为什么会喜欢?怎么才能把它传播起来?对产品来讲,我们是按照我们严格的标准去树立。
真正按用户需求的标准去选择产品。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用户其实在选择茶的时候是不知道怎么选的。我们要打造的是通过社群为用户提供贴心、温暖服务的茶叶品牌。
社群经济,我觉得对农产品创业来讲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甚至认为社群经济会是农产品电商的下一个风口。
农产品基本上产品是过剩,跟风也比较严重,农民种植跟风,创业的人也跟风。农产品多了,整个农产品的产业链也无法良性运作。社群完全是另外一套逻辑。这个逻辑是反过来的,我们是从人的群体,反过来正过来看,人群需要什么的产品?
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心感知。我们以人群的独有特质来定品牌的特征,然后我们以人群的需求来定产量。
当我真正服务了20万购买者的时候,我就天天只服务我这20万购买者,我可能就是按照大家的需求给这20万会员进行产品的搭配和配送,这个就是典型的以销定产,而且是以需定产,按季去配送,或者按月去配送,你会发现它变成了C2B的过程。这可能就是有社群经济。
我们的起步非常的低,团队了也不豪华,就是我带着两三个小兄弟在干,通过奋斗的过程,我也实践了“小人物也可以有春天。”
这一两年的时间之内,我们就只做了一个产品,这一个产品了我们有多个版本和有不同重量。我们也实现了最初的一万个购买用户的积累,已经处在了社群化的路上。
我觉得我们的每时茶社群是因为生活而存在,依托于具体的产品。我们的每一款产品将来都会按照社群思维去走。当一个产品只有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们就进行社群化的实践。比如说,我可能在考虑我明年几月份要推新品,我们会起基于这个目标人群做调研,找具备相似特征的人来进行调研,那就是一个需求挖掘和痛点挖掘的过程,让更多人来参与,包括参与包装设计。
同时,通过种子用户能够帮助我们带来他的圈子的更多朋友进来,每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圈子。我每批产品就做一千份,那我这一千份上市的时候,直接销售四五百份,然后我再做几次活动,三五百份又出去了。
我不断的发表一些文章,后来我们去产地的时候,也把过程写成文章在群里和公众号公布,去传播。2014年8月28日之前已经有六七百人已经用过我们的茶了。有的是买过,有的是喝过,就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后来我们一个月就卖了二十七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