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光。
河上:言虽有独见之明、当知闇昧、不当以擢乱人也。
原成:我们先看看“和”字的意思。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春秋时,齐国的晏子对“和”与“同”的区别有段论述。晏子认为“和”,好像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禾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味道适中,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味道太浓就加水冲淡。
晏子认为君臣之间的“和”:国君所认为行而其中有不行的,臣下指出它的不行的而使行的部分更加完备。国君所认为不行而其中有行的,臣下指出它的行的部分而去掉它的不行,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肯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夺之心。
晏子认为君臣之间的“同”:国君认为行的,臣下也认为行。国君认为不行的,臣下也认为不行。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能吃它呢?如同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去听它呢?不应该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和其光,犹言接受天下之物以自身的方式发展自身,接受天下之物发展的结果。
河上公“言虽有独见之明、当知闇昧、不当以擢乱人也。”此注释恐非老子本义。
同其尘。
河上:常与众庶同垢尘,不当自别殊。
原成:不同而同之谓之同,有万不同谓之富。
尘,物也。
同其尘,犹言一视同仁,无利害、亲疏、远近等等去别析天下之物。所以河上公言“常与众庶同垢尘不当自别殊”。
湛兮似若存。
河上: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
原成:湛,没也。
河上公“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恐非老子本义。
在前面讨论“沖”时,我们说老子的“沖”,是由两个意思组成的:
沖之渊、沖之湛。
沖之渊,我们在“渊兮,似万物之宗”讨论了。下面我们就讨论“沖之湛”。
前面在讨论“不盈”这个词时,我们说过:
“不盈”可有两义:一是“不盈满”,二是“不呈现”。古时,“盈”、“呈”音近。
湛,没也。这个“没”字,就是“不盈”的意思。
老子用“和光同尘”解释“湛”,为什么可以“似或存”。
和其光,就是抑制好恶之心,不去别析天下之物的意思。
同其尘,就是放飞天下之物,自定性命的意思。
“道”之所以能通过“湛”,来实现“似或存”的“不盈”,就是因为“道”做到了两点:
接受结果,而成就万物。
吾不知谁之子。
河上: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
原成:迎之,而不见其首。随之,而不见其后。故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河上: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欲,使人修身法道。
原成:王安石曰:象者,有形之始也。
象帝者,有形者也。
无,名也,万物之始也;有,名也,万物之母也。
有形之象帝,必奉无、有为先也。
关于道德经第四篇的原文与译文,可以参考我的视频:道德经原成基础篇之四篇:沖而用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