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丨科普著作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

作者: 蓝色牛仔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16:42 被阅读120次

    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学作家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并做了详细的笔记。

    买这本电子书的初衷,原因很简单,就是被书名所吸引。因为““万物”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统指宇宙内外的一切事物”,也就是说这本书讲的是宇宙中的所有事物。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本书,有如此大的口气,可以将“万物”的简史浓缩在一本四百多页的书中?

    翻开扉页,更是让人吃惊地睁大了眼睛,因为这本书的中译本科学顾问,都是专家级别的人物。诸如北大校长、北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上海交大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哲学系教授等等,可谓是汇聚了国内顶尖高校的专家学者。看到这一串不算长的名单,我内心感到踏实而喜悦,买下这本书,看来真是明智的选择。

    这部书之所以叫《万物简史》,那是因为在此书中涵盖了作者对宇宙哲学、古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气候学、生命科学、地质学、人类学的许多领域的基本常识。看到这个介绍,我更是惊讶地说不出话来。涵盖了这么广阔的领域,真不愧为“万物”的简史!

    全书分为六大部分三十章。分别是第一部《寥廓的空宇》;第二部《地球的大小》;第三部《一个新时代的黎明》;第四部《处境危险的行星》;第五部《生命本身》以及第六部《通向我们的路》。除了每一部有一个大标题之外,每一章也都有一个明确的小标题,给读者方便的阅读提示,知道这一部的这一章究竟在讲什么。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毫无障碍,且有目标地进行阅读。

    不过我内心也有些疑虑——我这个纯文科生,对于这么多科学类的东西一向是不甚了了,阅读与科学有关的著作,会不会因为专业术语太多,或者太过枯燥而睡着了?所以,准备阅读之时,内心不免有一丝的担心。

    但是,当我翻开全书的“引言”部分,开始阅读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就笑了,是那种欣慰的笑,而非苦笑,因为作者的文字,一点儿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显得极为平易近人。比如,一开始,作者就这样写——

    欢迎,欢迎。恭喜,恭喜。我很高兴,你居然成功了。我知道,来到这个世界很不容易。事实上,我认为比你知道的还要难一点。

    如此浅显易懂,如此亲切的话语,感觉好像是你去拜访作者。当你心怀忐忑站在门口时,看到他热情而友好的笑容,伸出温暖而有力的大手握着你的手,邀请你进屋和他好好地畅谈一番一般。

    于是,我知道,阅读这本书,不能像阅读小说那样纯粹当作消遣,而是要认认真真地做好笔记!于是,我拿来本子,准备好笔,开始满怀期待地和作者比尔·布莱森来一番长时间的“交流”,跟着他一起去探索我们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地球。

    引言的部分,我是一直笑着看完的。没错,就是笑着看完的,一点儿也没有夸张,连我自己也有些觉得不可思议。这彻底打破了我认为有可能枯燥甚至读不懂的疑虑,完全没有这么一回事!作者的文笔生动、幽默,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

    比如,“引言”部分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过去38亿年的不同时期里,你先是讨厌氧气,后又酷爱氧气,长过鳍、肢和漂亮的翅膀,生过蛋,分叉的舌头嘶嘶作响,曾经长得油光光、毛茸茸。住过地下,住过树上,曾经大得像麋鹿,小得像老鼠。以及超过一百万种别的东西,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变过程。只要发生哪怕最细微的一点偏差,你现在也许就会在舔食长在洞壁上的藻类,或者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躺在那个卵石海滩上,或者用你头顶的鼻孔吐出空气,然后钻到18米深处去吃美味的蚯蚓……

    这段话,我不由自主地重读了好几次!作者的语调实在是太有趣了,将人类生命的诞生过程,说得如此神乎其神却不觉得离谱,这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像这样有趣的文字,在整本书当中俯拾皆是,令你手捧此书,都忘记了这是一本专门讲述科学知识的著作!我认为,一本书如果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这样美好的体验,还有什么理由不怀着浓厚的兴趣继续阅读下去呢?

    整本书不仅向读者介绍了纷繁复杂的科学知识,作者还在科普的同时,向读者展示了科学家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有的人兢兢业业,丝毫不为名利所动,比如爱因斯坦;还有的科学家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却被不公正的对待,最终遗憾离世,比如克莱尔·彼得森;当然,也有的人,虽然在学术领域称得上是颇有建树,但在人格修养方面,却是一个十足的矮子,比如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

    第六章——“势不两立的科学”中,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位有才无德的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

    这位在英格兰北部长大的人,是天生的解剖学家,对研究工作不遗余力,“恐龙”这个名称就是他在1841年创造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在解剖学领域才华横溢的科学工作者,却做出了最不要脸的坏事却又不受人的指责。

    他可以将别人的职位堂而皇之地安置在自己的名下;他还可以毫不犹豫地迫害他不喜欢的人,比如吉迪恩·曼特尔;他还盗用了一位名叫查宁·皮尔斯的业余博物家有关发现“箭石”的论文。就是这样一位生物学家、解剖学家,嫉贤妒能,霸占别人的学术成果,做尽了坏事。

    看完这一章,你会非常惊讶。因为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科学工作者,大都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身外事,似乎关注得并不多,更遑论机关算尽了。

    为了能够让读者很容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科学术语,作者采用了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例如在讲到45亿年这个概念的时候,作者这样写道——

    要了解“我们(指人类)在这部45亿年长的电影里登场还没有多久”这件事,也许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把你的两条手臂伸展到极限,然后想象那个宽度是整个地球史。按照这个比例,据约翰·迈克菲在《盆地和山岭》一书中说,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手腕之间的距离代表前寒武纪,全部复杂生命都在一只手里。“你只要拿起一把中度粒面的指甲锉,一下子就可以锉掉人类历史”。

    看了这段话,你终于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知道地球存在的这45亿年中,我们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一下子就可以锉掉的历史”。这时,你再想起那句“人定胜天”的话,不禁会哑然失笑了。

    《万物简史》,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了解了很多科学方面的常识。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世间万物是怎样演进的?人类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地球的主宰的等等。内容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

    也正是由于这本书,我认识并了解了很多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科学家。比如科学怪人亨利·卡文迪许、倒霉的瑞典化学家卡尔·谢勒,还有全世界都非常熟悉的爱因斯坦。

    直到看完整本书,我才真正明白,这本只有四百多页的书,为何大受欢迎——2003年5月,《万物简史》在美国出版,旋即在欧美各国引起激动轰动,进入了2003年十大畅销书之列,在年度科学类图书畅销书排行榜中,《万物简史》更是勇夺桂冠。牛津大学教授、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会长彼特·阿金斯称,《万物简史》“可以跻身于最引人入胜的图书之列。”还有很多对这本书颇高的评价。

    2004年6月,《万物简史》还夺得了世界最著名的科普图书大奖安万特奖。此前的获奖者包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和进化论学者史蒂芬·杰·古尔德。

    作者比尔·布莱森前后花了3年的时间,广泛查阅各种资料,并且向数十种学科的几百位专家请教了当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最终写成了本书。难怪作者被誉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

    掩卷沉思,心潮澎湃。我想,这本书,我一定还会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因为里面还有太多的东西,我需要慢慢地消化吸收。这真是一本带给人智慧,启迪人心灵的绝佳科普作品,我很庆幸拥有了它!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233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物简史》丨科普著作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qa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