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

作者: 温柔刀客_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15:48 被阅读38次

    2014年冬天的时候,我在江苏买了一本书。当时书友圈传的疯,到处都在推荐《追风筝的人》。人有好奇心,我不知道情况,也不知是哪里人说的哪里的事,只觉得那书不看看仿佛跟不上“潮流”。于是一次去商场买酒,人家书架上赫然就摆着那本书,翻也没翻,出去就“顺手牵羊”了。回去开始看了几页,一直看不进去,原因大概一方面外国人名翻译过来扯淡的长,要么扯淡的饶口,再就是书中映射的场景太遥远,对于外国的东西我一直水土不服,况我隐约记得阿富汗有出了名的恐怖分子。于是那书一直与我东北西跑,再也没翻看过。我猜想这几年可能和我培养一种我必须接受它的感情吧。

    时隔几年,存在即为合理。

    前几天老是睡不着,有时喝点酒想酝酿瞌睡,他大爷的总是越喝越精神。我经常看书,听书上说:聚精才能会神,这叫精神。而我的神总让我容易胡思乱想,大脑的运转有时仿佛放电影,失眠却成了电影的结局,情节就历历在目。无意中脑海回荡起一首老的掉牙歌——《笑脸》,歌里有时渲染的也只不过是词者一种生活失意而精神上的一种向阳,这不由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写的几句话。如下:

    一群鸟在天空飞翔

    风吹过了你的长发

    谁在和你追逐戏耍

    放羊的老翁休闲地吐出旱烟

    烟在他的面前变成了朵朵白云

    羊忘记了春天

    咩——

    它把头望向了那边

    紫色的雄鹰拉长了它的尾巴

    它在天上看你

    你却成了风景

    哪个飞向了远方

    现在好了

    科技终于发达了

    谁又在春天里扯开了长长的线

    实质上这几句话没有什么深意,它只是我脑海里当时浮现出来了一种儿时伙伴无忧无虑放风筝时的场景,而场景的亮点只不过是有风吹过了谁长长的头发,如今大都天各一方,在科技如今发达的今天能扯开线联系的寥寥无几。我们曾经都放过风筝,歌曲《三月三》里面就有叙述,我就不在累赘。然而,断了线的风筝永远消失了吗?这会我便想到了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忙里偷闲。断断续续十几天走马观花随着作者撵了一回风筝,虽然也没跑的气喘吁吁,倒是有些想法涌现,这会无事,权且说明。

    话说在阿富汗某一年主人公阿米尔少爷口袋里装着松子,边走边和他家仆人“阿里的儿子”、也就是他从小的玩伴哈桑走在去山头爬树的路上。突然间遭受到了飞行员马赫穆德儿子阿塞夫以及他的狐朋狗友瓦里和卡莫的袭击。面对这个反社会分子阿塞夫阶级分明的霸道挑衅,哈扎拉人哈桑临危不惧架好弹弓保护阿米尔少爷的重情重义,让人一下觉得那个一直对命运顺从,又与邪恶抗争的顽强少年顿时起了无限敬佩。

    话又说在朋友们面前失去了面子的小混混阿塞夫在那个国家风俗盛行的风筝日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机会。遥想在一条僻静、泥泞、狭小、枝头堆满积雪的阿富汗小巷的死胡同,一个为了捍卫阿米尔荣誉与尊严,誓死不以那只代表朋友至高荣耀的蓝风筝做交易而乞求阿塞夫的铁拳头手下留情以及遭受后来变态的侮辱,默默忍受着欺辱的哈桑,是个人恐怕早已恼怒的仿佛野猪林的鲁智深了。可是,面对这一切,主人公阿米尔少爷的亲眼目睹却懦弱的做出了跑开的决定。是怕?是地位悬殊怕别人的嘲讽?还是与生俱来对恶人的胆怯?我想这些都有,而我认为不该有是他还自私自利的强词夺理认为他那一跑是为了赢回他父亲的爱,哈桑必须是个宰杀的羔羊。一下的确又觉得阿米尔少爷卑劣的人格让人恨不得把手中的书砸向那当年遥远的阿富汗。

    不错,这两个场景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有对比就有救赎,有救赎就有人性,有人性就有——作者开头就说才有今天的我。理清了逻辑,我们才愿意读下去这本书,一场灵魂救赎之旅才能起程。风筝!追风筝的人,追的是风筝,风筝是什么?为你,千千万万遍无私的真诚与爱。书中有句话,我认为是全篇书的心脏所在——他真是纯洁得该死,跟他在一起,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个骗子。作为致死不明自己身份的哈桑,对于从小感觉社会层次的悬殊,恐怕只有,也唯有真感情才能让阿米尔少爷有此感悟。

    面对一个对自己始终一诺千金而自己经常性戏弄的人,阿米尔当然也有人性中坚强,倔强,不服输的人性光辉。然而,父亲失去爱妻后曾经的“一见钟情”在灵魂出窍的那一刻埋下了一枚炸弹,见色起意的后果造就了父子之间熟悉的陌生感。代沟在年少的阿米尔心里经常性的不妥协,在一个人内心世界,若还没有心若磐石的定力,根本无法对抗外部压力的时候,魔鬼就来捣乱,从而生日上的一把阿富汗尼断送了与哈桑和阿里永生的分离。

    哈桑这个只懂得在恰当的时间说恰当的事情让人心酸的少年,以一个旁人看来是受害者的身份深深刺痛了阿米尔。他没有别的武器,或许宽容往往是给做错事的人最大的惩罚。逻辑上这叫放大对方的缺点,让对方无地自容。人若有良知,内心的恐惧和无奈会让他每天无所适从。因此对照全书,阿米尔起先逃避自己的内心,完全忽略了逃避是最无能的表现,这时,战争很合事宜的就打响了。

    无心于研究苏联对阿富汗对外政策下发动的十年战乱,阴谋家从来不考虑老百姓的生死存亡,总以为举起枪杆子就是对王道的弘扬,然而,当支离破碎的那片土地到处残骸遍野,霸道的王权在落后的政府跟前就有了得意忘形的耀武扬威,恐惧便迫使人们想尽一切方法逃离灾难。

    这世界,在哪里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人的躯体不论在哪个地方,心中曾经的不安都会如影随形,它仿佛一个魔咒,只要你心还存有善良。在油罐车里逃亡中差点窒息的阿米尔也不例外,身体的折磨稍作休息就好,心的折磨能让一个人走向毁灭。当然,阿米尔又是个例外。如果说回忆是现实中的中的一面镜子,那么现实中的行为就是对未来的投射。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虽然在他生日的盛宴后他引用拉辛汗提起的荷麦拉的故事不顾一切的觉得——他们之间必须有一个离开,虽然后来的战争让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父亲唯一的爱,但是灵魂的召唤让他也深刻的感觉到哈桑送他的书他跟本配不上。哈桑的离开是因为哈桑永远是哈桑,当一个人看清了生命的本质,他才有机会活出自我,这个对比简直把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讽刺的天花乱坠。

    阿里是一个遗弃的孤儿,阿里很不幸,阿里又是幸运的。他的不幸是因为父母早亡,他是哈扎拉人,他的幸运是他遇到了曾和阿富汗纳迪尔国王握手的阿米尔爷爷  ——一个德高望重的好法官。之所以累赘的说这几句,是因为战乱并不能让底层人民逃离悲苦的命运,当然,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好的背景令阿米尔与父亲一下生活在了美国的那片天。不论在哪里,我不研究哪国的国情,我只想寻找人性光辉里的对等——没有“血缘”的亲情。因为也觉得,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阿米尔。

    日子是颠簸的,生活是崎岖的。在美国,跳蚤市场。当阿米尔遇到人们说瘟神一般的索拉雅,在哪里,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索拉雅讲的她对仆人的故事深深刺痛的阿米尔那颗埋藏很久的心——他想起了自己如何愚弄不识字的哈桑,如何用他不懂的晦涩字眼取笑他。故事开始转折了,对比,就有了灵魂呼唤。背叛,说谎,赶出家门,毁坏了父亲与阿里四十年的情义,这些内心的谴责无时不刻折磨着一个坚强勇敢父亲的儿子。而父亲的死才让他明白再不会有人替他引路了,他得自己走。这里我不难看出,一个好父亲的格局往往是把顶天立地的性格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孩子成长的人生的道路上。

    2001年好朋友拉辛汗的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一句话——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让阿米尔可能觉得总有一些朋友不会因为你过去的某些错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你从他们心里抹去。在巴基斯坦一座昏暗走廊的尽头,拉辛汗口中的一个秘密才是令阿米尔真正踏上了灵魂的救赎之路——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想当年,喀布尔家中后山顶那座墓园的石榴树上,如今依然模糊雕刻着——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然而,阔别服多年的家乡天空不在广袤而澄清,阳光下没了昔日闪闪发亮的晾衣架,没了叫卖声,没了清真寺的钟声。看到这里,我就感觉阿米尔想到的是那个追风筝的人就是因为他一个卑劣的谎言被赶走,留下的是他一辈子的内心谴责。面对着这个一片废墟尘雾漫天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喀布尔,心中那繁荣昌盛碧海青天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美国这两种环境的反差。让知道真相的阿米尔“天崩地裂”。

    他父亲说过最不能原谅的就是骗子,但他父亲也是一个骗子,一个虚荣负罪的骗子。还原到当时的情景里去想,阿米尔比哈桑大一岁,也就是阿米尔的母亲生下他去世的时候,阿里的妻子怀着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当阿米尔第二次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席下塞钱),事物的性质竟然成了戏剧性的反转。三十八岁才知道一个弥天大谎,三十八岁开始了自己的救赎,开始变得真诚友善,在这里才开始引起我对人生的思考:一个是阿米尔的父亲为什么那么做?另一个是有些人那么自信?有些人那么懂事?因为他们可能经历了什么,他们在救赎什么,他们也明白了什么?

    世道艰难,人们凶狠残暴,和平宁静被愚昧无知冷血无情掩盖。一切罪恶,一切变态的酷刑,都让人们变得麻不不仁,反而以此为乐。忘了国家忘了名族忘了尊严忘了人心。遗失了美好,驱赶了和平,换回了罪恶。这里,不难看出,家,是国家组成的每一部分的总和,阿米尔的反思,后来与阿塞夫的决斗不正是向往着正义的力量掀翻那些塔利班吗?然而,勇敢,致使阿塞夫成为独眼龙的却是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为什么?哈桑的枪决灭亡,作者对塔利班的憎恨有意无意让哈桑的儿子打瞎那只不明人间正道的眼睛,或许也就是对哈桑的永远纪念吧。毕竟我觉得——死亡即活着,人间的善良永存,当人开始面对自己的时候,任何的苦难也不过如此,但是心的安然会让人厚积薄发。

    很多道理和书籍都教我们如何坚强,我觉得全是狗屁,只要眼泪不是流在自己身上永远感受不到那撕心裂肺的痛苦。战乱时期,你唯一活着的信念都没了,还谈什么坚强?这就有了正与邪的对峙。一些杀人犯并没有认为自己做错了,他们认为自己永远在做一件正确的事。可是,善良的人眼里,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使对于糟蹋世界的魔鬼,他们也一直一厢情愿对他们怀抱幻想,充满希望,可是,最后魔鬼依然横行霸道,世界依然遍体鳞伤。

    是的,在罪行方面。阿米尔我觉得和阿塞夫是一对孪生兄弟,但是阿米尔却和阿塞夫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对于阿米尔来说,自身的罪孽,他会感觉到痛苦,最终通过行动救赎了自己,就像原书中拉辛汗所说:你就像你父亲那样,由罪行导致善行,那才是正真的救赎。阿塞夫只是一个将他心里自认为的罪犯当享受的极端塔利班,只能称为“铁拳禽兽”。也多亏了他的铁拳,他对阿米尔的一顿暴揍,没成想歪打正着的成全了阿米尔。一双不锈钢铁拳生猛的清理了阿米尔内心沉积多年的歉疚。以后的灵魂终于可以暴晒在阳光之下,不用如鬼魅一般在白夜行走。拜他所赐,上唇打的恰到好处,一如那年冬天阿米尔父亲送给哈桑的生日礼物。

    人说恶人会有恶报,这要看怎么理解,你若不信,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安慰罢了。善良的人永是被邪恶的人欺负,因为善与恶原本的对立关系。要崇善就必须承受邪恶的伤害,要作恶就必须承受内心的煎熬和善本身的排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是一味的善,要对恶做出惩罚,保持善中的仁慈,加上恶中的强势,和客观的正直,惩恶扬善。

    一本书,看了十多天。猛然觉得人生在世,正如阿米尔父亲的话:也许不公平,但几天内发生的事情,有时甚至是一天内发生的事情,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正如眺望海平面的阴霾,每个人的思绪如何平静纯白。人们的脸上,始终刻画着心中一抹浅浅无奈。望着跟在阿里后面的哈桑,听见唇语说他要离开,那无声的镜头慢了下来,汹涌潮水,终于明白——那不是浪,而且泪海……

                                                            温柔刀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追风筝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wy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