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电影简书电影院
竟然有如此骚的国产纪录片

竟然有如此骚的国产纪录片

作者: 闲人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18:09 被阅读4次

    ​​​​​​​​​​​​​​​​​​​​​​​​​​​​​​​​​​​​(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

    从不按套路出牌一直是B站特有的文化,他们可以把任何东西变成你从没看过的船新版本。

    即使有些东西是他们自制的。

    比如你能想象到,在一部纪录片中可以同时看到《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孤独的美食家》、《日食记》、《动物世界》以及正统纪录片的所有影子却不混乱无章吗?

    没错,他们办到了,而且还是嫁接在一部历史纪录片上。

    其实历史并不是一个受众面特别广的选题,在很多人眼里,它古板、正经,与常人有着天然的隔阂,大多史书的讲述又艰涩难懂,这使得我们的抗拒又加深了一分。

    若非真正的历史爱好者,看到此类节目或纪录片可能就会敬而远之了,但是就历史而言,它也有有趣搞笑充满密集笑点的一面。

    对外输出的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国家宝藏》以国宝版“演员的诞生”为噱头,形而上的传达历史知识,收效甚好。

    既然有成功的经验在前,那么我们为何不更进一步呢?

    B站继《人生一串》后,又推出了另一档自主自制的实验性历史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用网友的话来说便是“表面荒诞无节操,内心高洁学问高”。

    不仅如此,《历史那些事》还兼顾了“真实性”与“故事化”,所谓“真实性”,历史那些事儿,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精彩,所谓“故事性”,即别出心裁的加入了历史小剧场。

    正如在片尾节目组说的那样“本片所有人物、故事均有古籍记载,历史小剧场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内容均有史料支撑,不恶搞、非虚构。”

    尽管形式上借鉴了《糟糕的历史》,制作相对来说也比较粗糙,但是内容真实有趣,配合弹幕更适合现在年轻人的观感。

    毕竟笑到忧伤才是年轻人喜欢历史纪录片的根本原因,而非没有站在一个平视的角度一本正经地说教。

    传统文化不都是严肃正经,他们可以画风清奇,年轻人喜欢接受有意思的事物,对于古板说教不曾感冒。

    年轻也不是拿无知当个性,也并非拒绝一切陈腐的教条礼仪,更不是对传统文化不够上心。

    那打破次元壁,放下身段真正地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才是文化创新和保留的该要去强调的重点。

    第一集的主角是“老饕”苏轼。

    北宋后期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党派之争,新党以王安石为首,要革新,旧党以司马光为首,要守旧。

    而刚刚步入仕途的苏轼,不新不旧,不左不右,只看政策是否对老百姓有利,对于政治斗争从不感冒。

    这也导致他从政40年,被贬谪流放33年,最高做过中央部长,最低做过民兵副团长,贬谪的地方有黄州、惠州、儋州。

    尽管如此,苏东坡依然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

    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正片内容便是从他在这三个地方悟到“人间有味是清欢”为切入点。

    我们都知道苏轼号东坡居士,而他东坡这个名头似乎比他本名都要流传的广,但是,“东坡”怎么来的可能知之甚少。

    这要从他流放到黄州说起,由于“乌台诗案”苏轼再次遭到贬谪,带着一家老小到了黄州之后发现自己的工资根本不够养活生计。

    于是他求见黄州太守让其为他想个办法,正巧,太守是他的粉丝,就把黄州东门土坡的50亩荒田给了他。

    这片土地虽然贫瘠但足够大,种上蔬菜勉强能够维持一大家子的温饱,知足常乐的苏轼万分感激城东门外的土坡,于是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东坡居士。

    既然东坡居士的名头有了,另一道举世闻名的菜——东坡肉,也该闪亮登场了。

    在这里,节目组玩起了穿越梗,借鉴《孤独的美食家》的拍摄模式,让苏东坡穿越回现代为大家讲解古今东坡肉的区别。

    北宋时期,牛羊肉才是正儿八经的肉食,猪肉是上不了台面的“下里巴人”,富人嫌其廉价,穷人则不懂烹饪之法。

    囊中羞涩的苏东坡为了果腹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清汤煮猪肉,加入少许配料,再通过他自己的调制,东坡肉便大功告成。

    这样的做法显然与现代有着明显的出入,那么,到了现代后的苏东坡又该如何应对呢?

    只见他走进一家正宗东坡肉的小饭馆,入座后点了一份东坡肉,看了一会告诉服务员是否可以叫来掌勺的,因为他们的做法和自己的不一样。

    服务员自然是怼了他一番,苏轼为了佐证,就在后厨为他们展示真正的东坡肉的做法,等待出锅间隙,举箸品尝现代东坡肉的苏轼大为惊叹。

    原来,加入糖、酱油、料酒的东坡肉居然口感极佳,肉质肥而不腻,大快朵颐的同时也不忘盖章认定他们可以成为东坡肉的传人。

    然后,重头戏来了,吃完之后的苏东坡并没有付钱便扬长而去,第一次来现代的他居然以吃“霸王餐”结束了他的穿越之旅。

    接下来,让我们收看苏轼版《日食记》

    首先要准备好特别廉价的羊脊骨,一整条像是蝎子一样的脊骨,顺着关节的连接处,切成长度相似的小段。

    下手时一定要小心否则宝贵的脊髓就会白白地浪费掉,然后准备一口铁锅,将切成段的羊脊骨放入其中,掌握火候,小火炖煮。

    待到出锅时,放在铁架子上烘烤,由炖转变为烧烤,再点盐少许,等到骨肉表面微焦,这道让整条巷子的狗都嫉妒的美食便大功告成了。

    镜头还时不时地转向他家的猫主子,惬意慵懒的样子,好似在告诉我们,苏轼的岁月静好,不被世俗周遭打扰。

    生性乐天派的苏轼,总能把苦难变成笑着说出来的故事。

    花甲年纪的他,被贬谪到儋州,即现在的海南,当时流放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这个荒蛮之地可真是“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但苏轼却把这里变成了诗和远方。

    震惊,苏大文豪竟然在海南做出了这种事,他把“魔爪”伸向了野生动物——生蚝,研究开发了它的吃法。

    还在给三儿子写信中一本正经地说:“生蚝这玩意太好吃了,千万不能让朝里士大夫知道哦,他们知道了一定要争着来海南,那我就没得吃了。”

    如果觉得这样的苏轼还不够活脱,不够骚,当他紧跟潮流开始freestyle时,恐怕就要捕获一大批迷妹迷弟了。

    不知道是不是被附体的苏轼突然间忘记了贬谪的疾苦和大文豪的矜持,猝不及防地来了一段rap。

    “被赶出朝堂/我就去厨房/每个人都一样/平生只为口忙”,贼溜的单押,简直可以去某节目取代某人制作人的位置。

    光有这些当然不够,《历史那些事》的文案也是皮到不要不要的,不愧是《人生一串》里的“百万文案”。

    文案君们犹如一个混迹网络各大平台已久的老炮儿,各种段子和梗,信手拈来。

    “他游历赤壁,作一词两赋,引来无数点赞收藏投币。”

    如此明目张胆地告诉大家,“我,苏轼,打钱”。

    “素喜甜食的苏轼,马力地扒开荔枝的红衣,他一颗接着一颗,就算此时的他犯了痔疮也是面无惧色。”

    这么大尺度的调侃直教人会心一笑并感叹道:“谁要关心苏轼的菊花状况啊”。

    新党再次得势后,他被流放到瘴气横行的惠州,此时,他身边唯一的女人爱妾朝云香消玉殒,从此孤苦伶仃。

    本以为这个时候会适时地进入煽情环节,可是,也许是因为苏轼本身就是个大逗逼,也可能是节目组不想“卖弄”悲惨。

    文案突然转变画风,“即便在人生的低谷,他在某个方面的兴趣,依然支撑着自己坚强地活下去。”

    如果没有后面的羊蝎子美食环节,只看到这的观众肯定会误会“某个方面的兴趣”究竟为何?

    在触线边缘不断试探的文案君,一不小心就开起了车,然后一个急刹车把我们带上正规,皮中带稳。

    《人生一串》的分集导演张岳明在看完第一集之后坦言:“整集节目所谈论的吃,回应的恰是出世还是入世,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的人性难题。认真对待吃喝拉撒,跟认真在基层体会民生一样,都是苏东坡对待生活变故的坦然自若。”

    有人喜欢,自然有人讨厌。

    部分人看完《历史那些事》后觉得这种制作手法完全不属于纪录片,是对历史的玩弄和亵渎。

    这样的想法未免有点上纲上线,正经高口碑的纪录片他们已经做过很多了,如《神秘的西夏》、《复活的军团》、《圆明园》、《大明宫》等。

    提到为什么要做这么“不正经”的历史纪录片时,他说:“历史不是凝固的文字,不是僵硬的过往,它是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儿…”

    是啊,历史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啊。

    可以笑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用悲观的情绪讲出来呢。

    闲人电影原创,微信ID:idlemovie

    微信搜索关注:闲人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Idlemovi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竟然有如此骚的国产纪录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xe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