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小企业显然效率不高!假如问责,我觉得怨不得会议主持,问题出在企业的领导人——老板身上。
先提个问题,请问,你们当中有多少人用了工作中近一半的时间在开会,而且觉得会议效率并不高,近乎浪费生命,但却从不会当众说破?
笔者主导过几十家中小企业的成长战略规划,也主持或者旁听过无数的企业管理会议,争论不休议而不决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果老板不出头制止,大家即使不满却从来不会试图改变。
英语中有句俗话,叫做“房间里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思是说,房间里面分明站着一头大象,大家都看见了,可是人人沉默,好像它不存在,在心理学上也有类似的术语,叫做选择性盲视。
这种 “房间里的大象”现象,在生活中、企业管理里面比比皆是。比如说抽烟,我有位好友,不到50岁就因抽烟导致心梗,心梗前,谁劝他抽烟有害健康都没有用,心梗复健后成功戒了烟,按道理说他最了解抽烟的危害,最有资格现身说法,但我却发现,他从来不会在任何聚会场合反对别人抽烟。你可以想象,这位仁兄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极力忍住心脏的不适,在二手烟中挣扎而一言不发。
从整个社会来说,这个现象的源头是人性,无法避免。但在一家公司里面,任由“房间里的大象”存在,就很可怕了。一家公司能否发展的基因,最重要的是“信息传递的方式”,那些创业型的小公司为什么气氛好、效率高?因为老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信息传递机制非常健康,是多通道、双向交流的,速度还非常快。但随着公司逐渐成长、变大,开始出现部门和层级,组织架构的设立,本意上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但却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助长“房间里的大象”,信息传递机制逐渐变得单向、缓慢、自上而下。
这种现象在日常工作会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把会开成了走过场。老板在的时候,讲话的部门负责人,大多是这样的:“最近我一直带着同事在下面分公司跑,主要是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我们部门的工作担子越来越重,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工作指标都量化了……” 听起来感觉怎么样?烦死人了吧,完全不涉及结果!老板在的时候况且如此,老板不在的话,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据我观察,这是源于打工一族惯有心态,①事无巨细、②怕担责任,害怕上司不知道自己工作有多努力、有多细心,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还有一种心态是怕担责任,认为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汇报过了,万一出了什么情况,你需要知道的我都告诉过你了,到时候出什么事别找我麻烦啊。这两种典型心态是导致你工作会议不知所云、无实际作用的主要原因。
那在企业组织里面,怎样才能赶走“房间里的大象”呢?会议主持人(那位HRM)是不可能做到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关键在老板本人对这种管理现象的认知能力!
这样拖沓冗长、没有成效的会议机制,并不能让老板掌控得住企业经营、客户需求的关键信息,任其发展下去,只会导致失控!中小企业的老板,任命干部、划分部门,本质上是为了搜集驾驭企业的决策信息。因为,企业不大的时候,老板必须是最了解信息的人才可能保持敏锐的商业触觉和反应速度。
但由于“房间里的大象”存在,老板反而成为对关键事实一无所知的人,这极端危险!所以,比尔.盖茨有一句话,他重新定义了一下什么是CEO:“所谓CEO,就是公司里面最后知道公司要破产的那个人!”
那到底怎么开会才会事半功倍呢?这里,给你提供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开会妙招。
1
最狠的是亚马逊,坚决不许用PPT,所有文档打印在6页纸以内,开会头30分钟,大家抱着文档默读理解,然后再开始,亚马逊这么做,是因为听PPT做单方面介绍费时间,集体讨论效率高。
2
有家做汽车养护的网企,用了一招,叫避免争论。很多公司会开得又臭又长,核心问题是大家立场不同,很容易就某个细节问题展开争论,会议变成了彼此说服。所以汽车之家的方法是,不争论,所有人都把想法写上去,写完马上说,说完后归类,紧接着大家排个序投个票,这样一来,免去了说服的麻烦,又让大家都有参与感,一箭双雕。
3
最后是极简主义的代表——谷歌和Facebook,他们的主张是:会,能不开就不开,能三个人谈的问题就绝不叫第四个人来。Facebook的扎克伯格甚至规定:开会只能定一张Pizza,什么意思啊?开会少叫人,人多你就饿着呗。
你看,开会是有方法的,不妨建议老板试一下。怎么和老板说才会有作用?欢迎留言互动哦,咱们商量一下。
让赚钱有方法,让值钱有策略
创名堂——专注企业成长战略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