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AI与战疫(7)——现代AI的诞生

AI与战疫(7)——现代AI的诞生

作者: 自由咏 | 来源:发表于2020-02-21 09:22 被阅读0次

    图灵从理论上证明了人工智能的可行性。另一边厢,受图灵机启发,美国科学家约翰·冯·诺伊曼提出了“存储程序计算机”的计算机设计概念架构,又称冯·诺伊曼结构。1948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存储程序计算机在曼彻斯特大学建成。至此,现代AI的理论和硬件基础均已完成就绪,现代AI即将诞生。

    1956年夏天,在美丽的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群星闪耀,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聚在一起共同组织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研讨会。会议的提案如下:

    “学习的每个方面或智能的任何其他特征,原则上都可以被精确地描述,以至于能够建造一台机器来模拟它。我们将尝试研究如何让机器使用语言,通过抽象化和概念化,求解多种现在只有人类才能解决的问题,进而改进机器。我们认为:如果仔细选择一组科学家对这些问题一起工作一个夏天,那么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就能够取得意义重大的进展。”

    会议足足开了两个月的时间,研讨话题包括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计算理论、抽象化、随机性与创造性。虽然大家未能达成普遍的共识,但是却为会议讨论的内容起了一个名字:人工智能。并且一致确立“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1956年也就成为了人工智能元年。

    AI诞生后,研究者们在私下的交流和公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出相当乐观的情绪,认为具有完全智能的机器将在二十年内出现。DARPA(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等政府机构向这一新兴领域投入了大笔资金。

    1958年,麦卡锡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同年,麦卡锡发明了Lisp语言,这是人工智能界第一个最广泛流行的语言,至今仍有着广泛应用。Lisp语言与后来由1973年实现的逻辑式语言PROLOG并称为人工智能的两大语言。麦卡锡另一个卓越贡献是1960年左右第一次提出将计算机批处理方式改造成分时方式,这使得计算机能同时允许数十甚至上百用户使用,极大地推动接下来的人工智能研究。

    艾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合作开发了“通用问题求解系统”(General Problem Solver,简称GPS)。GPS是根据人在解题中的共同思维规律编制而成的,可以解11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从而使启发式程序有了更普遍的意义。西蒙曾多次强调指出,科学发现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问题求解,因此也可以用计算机程序实现。GPS是针对具有结构化的问题设计的。西蒙后来又和海斯(J.R.Hayes)合作,开发了一个名为“理解”(Understand)的AI程序,可以解决非结构化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推理技术。1966年,西蒙、纽厄尔和贝洛尔(Baylor)合作,开发了最早的下棋程序之一MATER。他们乐观地宣称:“十年之内,数字计算机将成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十年之内,数字计算机将发现并证明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

    同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约瑟夫·魏泽鲍姆(Joseph Weizenbaum)开发了聊天机器人ELIZA,用于在临床治疗中模仿心理医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ELIZA的实现技术仅为关键词匹配及人工编写的回复规则,但魏泽鲍姆本人对ELIZA的表现感到吃惊,随后撰写了《Computer Power and Human Reason》这本书,表达他对人工智能的特殊情感。

    60年代后期,麻省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Marvin Minsky和Seymour Papert建议人工智能研究者们专注于被称为“微世界”的简单场景。他们指出在成熟的学科中往往使用简化模型帮助基本原则的理解,例如物理学中的光滑平面和完美刚体。在这一指导思想下,Minsky和Papert制作了一个会搭积木的机器臂,从而将“积木世界”变为现实。微世界程序的最高成就是Terry Winograd的SHRDLU,它能用普通的英语句子与人交流,还能作出决策并执行操作。

    然而,AI专家们很快就在现实世界的应用中遭遇各种挑战和困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I与战疫(7)——现代AI的诞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bq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