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给每一个读书人树立的目标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说岳王庙是读书人的终点,那我们就去看一看他们的起点吧。这么想着,我便来到了万松书院。
“万株松树青山上”,还是跟随着白居易的脚步。这里飕飕的松涛声依旧,可是琅琅的读书声却不再了。讽刺的是,今天提起万松书院大家只知道它是一个相亲胜地,却鲜有人知,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杭城四大书院”之首,引领明清时期杭州书院教育的发展,培育造就了无数历史名人。可这里离普通百姓还是太远,这里的读书声入不了他们的耳,这里的嬉笑怒骂反倒让他们侧耳倾听。他们不关心寒窗士子的格物致知,他们更喜闻乐见的是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历史总是让人啼笑皆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成就了万松书院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美名,但同时也抹煞了万松书院作为一个传道受业场所的雅趣。
古代有名的一些书院,无论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还是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似乎都建在山上,概莫能外。万松书院亦是如此。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依山傍水的地方似乎才能躲避红尘的诸多诱惑,潜心苦读吧。既然建在山上,那么台阶自然是少不了了。看着这数百级石阶,我心生畏惧。反正时间还早,那就先在山下转转吧,却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
刚进书院门,左手边便是一尊塑像。右手扶膑,左手持书,目光深邃,深思高举。我走一看,目光所及赫然两个大字,让我瞬间肃然起敬。是他,张载。当问及读书人所求何为的时候,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这雷霆万钧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后来被宋神宗封为张子,入孔庙享太牢。他有没有来过万松书院我不清楚,但他作为一座精神丰碑已经永远刻在了每一个读书人的心里。
拾级而上,又看到了一尊塑像。古罗马最伟大的演说家西塞罗有一谚云:“Poem is loquacious picture, picture is taciturn poem(诗是流动的画,画是静止的诗).”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雕塑应该是凝固的艺术吧,它既是诗又是画,还是一种永远律动的音乐。如果是前面张载的雕像还是雕像还是正襟危坐,那么这一尊就是顾盼神飞了。只见其身体倾向右侧,眉目之间尽显风骚;手里也是一本书,但已经卷了起来。虽然坐着,但他似乎马上就要站起来;他好像想到了一个主意,即刻就要去付诸实践。一看名字,果然是他,那个无意功名利禄却用一本《随园食单》打造了一个网红鼻祖的袁枚,那个被称为“通天老狐”却尽享世间风流的袁枚,那个收了无数女弟子酷爱远游还活到八十二岁的袁枚。这样一个人可以说是活出了很多人最想要的模样,不知当年他在万松书院受业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对传奇的一生进行了谋篇布局呢?
不能再耽搁了,继续往前走。毕竟西湖如今停车费颇贵,我只能匆匆领略。跨过了数百级石阶,总算看到了“仰圣门”,这是万松书院的主要建筑之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寓意不言而喻。从此门望进去,还可以瞥见另外两道门——毓粹门和明道堂,原来这三座建筑都是沿着一条中轴线而建的。按照官学“左庙右学”的形制,左边便是孔子殿。这个到处都有,所以我兴趣寥寥。反而是一间名为“居仁斋”的建筑吸引了我的眼球,这里是以前书院学生自习和住宿的场所。身为老师,对此自然是好奇不已。不知500多年前的读书人,是不是也和今天的学生一样坐在案前埋头苦读,却时而心猿意马呢?走近一看,四张长桌八张椅子,大致和今天学生的自习室差不多,只是前面多了一副孔子的画像。万世师尊在前,估计也没有人敢开小差了吧。
再往前走就越来越冷了,一则是山里人少,二则是海拔在渐渐升高。虽然江南的山太过低矮不成气候,但在这春寒料峭的季节也别有一番风味。建筑看腻了,我想爬到山顶去看看。适才指示牌上一直看到一个叫“见湖亭”的名字,想必这里是能见到湖了吧,所以就马不停蹄地继续往高处走。先是到了一处题有“万古嶙峋”的石壁,坐下来小憩片刻,折了几步就看到了一大块石板铺就的空地,料想“见湖亭”就要到了。果不其然,又拐了一道弯,便看到了一座亭子,比我想象中要大很多。檐牙高啄,钩心斗角。想必书院学生多,亭子也大吧。“极高明而最幽胜,左衿钱江,右带巨湖,俯视万家,举在目前”,清丽静穆,得天独厚,这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呀。突然就有点嫉妒以前的士子了,若是能回到500年前,读一读四书五经,考一回八股取士,做一个白衣书生,何尝不是一桩美事呢?
但这是不可能的,历史只能给人遐想。我不禁对我的白日梦噗嗤一笑。既然已不可能做回学生,那么我就跟着先生下山吧。山上只是他们的起点,山下才是他们的舞台。于是我跟随着他们行色匆匆的步伐,跟随着两个半圣人之一的知行合一的王阳明,跟随着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研经博物”的朱彝尊,跟随着300年才出了两个的连中三元的商辂。从可以勘测的海拔中下山,却从难以估量的精神上走上高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