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中最令我头疼的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之间的争吵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还有学生打架的突然发生,面对这些情况真是又生气又懊恼。
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都会提醒学生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学生知道这些道理,但是在行动上却背道而驰。
面对学生的矛盾,以前的我会直接批评他们的做法是不对的,这么做会产生什么后果。我还会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提醒同学之间一定要帮助和爱护。接着我会让两个人给对方道歉,同时要他们保证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我以为这样继续有耐心地教导会让学生矛盾会逐渐减少,可是仍然源源不断的学生矛盾让我对自己一贯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怀疑。
直到我遇见了一本书,它就是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 B .舒尔的著作《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书中展现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矛盾处理办法,里面的字我都认识,但是所有的字组成的含义对我来说却是一门新的语言。
如果我决定按照书上的方法去尝试,就代表我必须改变长久以来的习惯,完完全全用新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但是教师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让我决定接受对抗强大习惯的挑战。
2
没想到挑战立刻就来了。刚刚结束一堂语文课,课堂上大家的积极发言让课堂氛围非常好,我觉得比较满意。这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下课后学生们都在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我还留在课室给学生答疑。
正在我给学生讲解的时候,此起彼伏的声音传来,“老师,小涛和小权打架了。”“打架啦!”“不要打啦!”“是你的错,还那么理直气壮!”“就是就是,你老是惹事。”我扭头一看,小涛和小权正脸红脖子粗地推搡拉扯,还开始拳打脚踢。
我顿时怒火中烧,大吼一声:“快停下!”接着对着班上其他同学喊:“你们,还不快点拉开他们,快点!”拉开他们的过程中,两个人还有准备继续干架的动作。
我走过去,正准备破口大骂,可是我忍住了,我知道愤怒会让我失去理智,既然事情发生了,就不能让它白白发生,我要让它成为一次教育机会。我一边深呼吸,一边脑子在转。
我之所以这么愤怒,有三个原因:第一,明明刚刚上课的氛围这么好,师生情绪都不错,结果一下课就发生这样令人生气的事情。第二,他们居然在我在场的时候打架,这是完全不把我的存在当回事儿了。第三,我已经跟所有人说过,遇到班里同学有矛盾要帮忙劝解,遇到同学打架一定要分开他们。
刚刚一群人就只顾着看,有一两个人会口头劝说,而有的人居然会起哄,这让我觉得之前对他们的思想教育都白费力气了。
我稍微调节了一下愤怒情绪,就让打架的两个人留下,其他学生先回家。等了一会儿,我发现其他学生还想继续看热闹,火气就又上来了,于是把扩音器开到最大声,同时尽最大力气吼出来:“都给我出去!出去——”这样一番怒吼,其他学生才一窝蜂地跑出教室。
我继续保持沉默和深呼吸,我知道自己现在说话肯定是会骂得他们狗血淋头的,所以只是一边深呼吸一边看着他们。
现在我们站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他们两个也不说话,仍然气呼呼地瞪着对方,身体姿势很僵硬,双手握拳,一副随时准备继续攻击的姿态。教室里很安静,只能听到沉重的呼吸声,我们三个人都还在愤怒的情绪当中。
3
我渐渐冷静下来,想起自己的挑战——用新的方法处理学生的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我大概记得,并没有滚瓜烂熟,但是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我尽量用坚定但和缓的语气:“现在,我们要一起处理你们的矛盾。首先,我要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你们谁先来说?”
“你先撞我的!”
“是你,你把我的试卷弄皱我才打你的。”
“谁让你撞我!”
“我没有撞你!”
他们两个互相指责,都不觉得自己有错。
我打断他们:“停!轮流说,我来问,你们回答。”
我面向小权:“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小权着急地解释:“他撞我,我好好地走路,他撞我,我一生气就弄皱他的试卷。”
我问小涛:“是这么回事吗?”
“没有!我没有撞他,是他无缘无故就弄皱我试卷,我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小涛急忙否认。
我大致明白事情的由来,心里在想:为什么学生总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动干戈啊。可是,我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既然他们都打起来了,说明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就是大事。
我问小涛:“你确定自己没有撞到小权吗?”小涛很肯定地说没有。
我转向小权:“你确定小涛有撞到你吗?撞到你哪里了?”
“他有,他撞到我肩膀了。”
我说:“所以,事情的经过是,小涛你撞到了小权,但是你没有发现自己撞到了小权。小权你被撞到所以很生气,于是就弄皱小涛的试卷。小涛很生气,于是就质问小权,然后大家一生气就打起来了。是不是这样?”他们两个都没有说话。
4
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要进行下一步,让学生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感受。
我问小权:“你被他撞到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很生气!”小权把头扭到旁边回答。
“那你看到小权把你的试卷弄皱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我接着问小涛。他不回答。我接着问:“他把你的试卷弄皱,你开心吗?”他依然不说话。
“所以你觉得很生气吗?”
“嗯。”小涛低着头回应了我。
我又对着小权:“被撞到会觉得疼,也会生气。那么试卷被弄皱了,你觉得小涛有什么感受?”
“不开心。”小权继续快速回应,但眼神依然看着别的地方。
“小涛,无缘无故被弄皱试卷让你觉得很生气。现在才知道是你不小心撞到了小权,你觉得小权被你突然撞到,他当时是什么心情?”
“生气。”小涛继续低着头轻声说。
5
说完感受,接下来就是要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那接下来你们用打架来处理这件事情,结果怎样了?”我又问。
小权把手伸出来给我看,说:“我的指甲被他弄断了。”小涛不说话,我看到他的衣服被扯烂了。
“所以,打架让你开心吗?”我问小权。
“不开心,但是不得不打。”小权快速地发表想法。
我又问小涛这个问题,他低声说:“不开心。”
我现在的心情已经基本平复了,说:“我们来分析一下,你们产生了矛盾,打架这种方式让小权你的指甲弄断了,还很疼,也让小涛你的衣服破了,而且打架让你们都不开心。现在我们一起想一想,除了打架这种方式,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你们的矛盾。”
我先转向小涛:“小涛,当你看到小权弄皱你的试卷时,你可以怎么做?”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跟他说不能这么做。“小涛开始看着我说话。
“嗯,你想出来了一个办法。还有呢?还可以怎么办?”我继续引导他思考。
“告诉老师。”小涛继续说。
我非常开心他能够积极思考,鼓励他:“很好,你想出了两个办法了。还有吗?”
小涛想了一下,又说:“不理他。”
“你想出了三个办法,都不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肯定他的积极。
于是我开始问小权:“小权,当小涛撞到你的时候,除了弄皱他的试卷,还可以怎么做?”
小权说:“告诉老师。”
“嗯,这是一个办法。除了让老师帮你,你自己还可以怎么做?”我继续问。
“不理他。”小权快速回答。
我对他说:“你想出两个办法了,还有吗?”
“没有了。”小权回应。我发现小权是照搬小涛的回答,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以决定换种方式问他,给他提供特别夸张和离谱的答案让他选择。
“当小涛撞到你的时候,你觉得扇他巴掌怎么样?”小权摇摇头。
“那用脚猛踹他肚子呢?
“不好。”
“一直用粗口骂他,还骂他的家人,这样呢。”小权又摇摇头。
“那你再想个办法吧。”
“问他为什么撞我。”
“你看,你要是愿意思考,可以想出更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我非常开心他有进行思考。
这件事情解决到现在,我们三个人的愤怒情绪基本平复了。虽然我知道他们两个对彼此还是会有怨气,可是经过刚才的一番谈话,大家都能去理解对方的感受,也思考了处理事情的办法。
我还是不放心,于是对他俩儿说:“等一下你们跟我去办公室,拿一份检讨表,下午填写好交给我。还有,你们两个等一下回家是顺路的吗?”小涛点头。
“那你们等一下回家的路上要再打一架吗?”他们没有说话。
“我们的身体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我们刚刚就讨论出了很多个可以解决矛盾的方法。我相信你们可以不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现在收拾一下,跟我去办公室拿表吧。”我结束了这次矛盾协调。
6
下午小涛先来交表,我问他后来怎样了。他说他写纸条跟小权道歉了,小权也跟他道歉了。当时我听到他们自己处理了这件事情让我很惊喜。
我当时忍住了没让他们对彼此道歉,但是他们却私下主动跟对方道歉了。这让我更加相信,新的方法能够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老师来处理。
虽然这样不能保证他们以后不会再打架,但是坚持这样的处理方法,他们会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和他人的相处问题,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7
新的方法让我和学生都受益匪浅。我没有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审判者的位置来处理这件事,没有指责贬损他们,没有直接判断谁对谁错,没有讲道理,没有要求他们互相道歉。我用新的方法让事情顺利解决了。
新的方法最重要的不是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因为如何思考会影响我们的行动。如果你不断告诉学生做什么,他们就没有机会自己思考和探究其他选择了。
新的方法不是教孩子思考什么或者做什么,而是交给学生一套思考的技巧,帮助学生明白问题所在,明白他们的行为可能会让他人有什么样的感受,预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有一种。
新的方法让学生考虑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思考其他的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这种思考过程能鼓励学生在遇到人际问题时自己思考,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教师的教育工作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突发问题,虽然对于新的方法,我还不够熟练,还没有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但是我相信只要敢于挑战自己,不断去尝试和反思,我和学生都会获得更多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