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夜蟋蟀声声催促宁静,我无法入眠,对班风的建设,对学生个人的教育,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这两对矛盾该如何统筹兼顾,找到一个平衡点?
初到博豪,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励志成为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用欣赏及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的教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渴望打造人文课堂,创设情景,呈现纯粹、诗意、真实、真情、有力的语文。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缘份赐予的礼物,关爱他,信任他,指点他,陪伴他……他会迸发无限生命力,会有不可估量的未来。可这个夜,聒噪,疑惑被聒噪的声线捆绑。
什么是平等?用同样的评价标准看待学生,同样的方式解决问题,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同样!可学生用行动告诉我:“我们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问题因人而异,方法因材施教。我们的平等,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在预备周,有一学生不认真看自己的书,支支吾吾好似和尚念经,知是和同桌讲话,上前,轻轻提醒好好读书,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学生大吼一声:“我哪里没读书!”觉得学生不礼貌,我稍微提了五分贝的音,说一声:“我若说错了,你好好解释一声,何必那么不尊重老师,大吼大叫的。”学生继续吼道:“你自己冤枉我……”边说,眼泪边滴答滴答掉下来!我没有想到一个男孩子会如此暴躁而脆弱,平时表现如何,看在眼里,固而才加以提醒,如今这好意提醒,竟成为他眼中的冤枉。为使学生平静,我首先表示,不知会引起他如此大反省,我应该口气好点,但他如此大吼也是不尊重老师……说了一通大道理,学生犟着不回应。课后倒是主动到跟前,鞠躬道歉。
当时觉得,这学生本性不坏,就是可能被宠坏了,不容许别人对他有所指点,假以时日磨磨他的锐气还是可以的。不曾想,没两天,又和另一老师发生争执,直接掀了桌子,一时间感慨:试图短时间改变一个人是不可能的,长时间也不见得可以蜕变,在班级建造理想国,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不同,我无法将各种不同拼凑成圆,令其圆满,只能让各种不同站立起来,搭建稳固的堡垒,但如何让每个人的不同都成为其优势,又成了待解答的问题。
在开学初,就教导学生查字典,找出“礼、理”二字的组词,并把这些词组记在心里,鞭策自己。但学生对“礼、理”的理解,太杂乱,未统一。在全班面前说出对整个班的期待与要求,但对每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时间无法落实。开学初,组建班集体,渴望拧成一股绳以担起更多未来的重担,也深知凝聚力不能单靠一人之力,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活动,选出班干,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做学习生活的主人,做班级的建设者才能增强凝聚力。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部分学生缺乏主人翁精神,不够自律,作为班主任,从整体去教育,去指出问题,依然不少学生觉得事不关己。
一个班与一个学生,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应该如何去找点平衡点,首先需要的是认同感、归宿感、幸福感,而后,从个体的个性出发,找到适合他的成长方式和教育方式。只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