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在现代医学中中风后遗症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种,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
哪些人易得中风: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肥胖,无症状型颈动脉狭窄,父母有类似病史者等。
中风的病因和诱因:
中风的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4、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
5、代谢病中糖尿病与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
中风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而发生了中风,中风的诱因大致有: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中风的先兆症状:
临床所见,大部分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预兆,比如:
(1) 眩晕,心悸
(2) 莫名其妙的舌头僵硬,说话不利索
(3) 指端或肢体局部麻木,或行动不听使唤,比如手里的东西会突然掉地等
如果您具备以上九条“易得”因素当中的一项或几项,又出现上述症状,那一定要高度警惕了,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此时处理得当还是可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中风后还能站起来:
很多中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持有悲观失望的态度,非常不能接受自己一下子变成瘫痪,特别是伴有失语的患者。“情绪中风”也随之而来,或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这对病情相当不利。其实,中风后如果治疗得当及时,使髋、膝、踝、肩、肘、腕各个主要关节能恢复运动功能。再加患者能认真配合做功能锻炼,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
表现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心肾阳虚型治宜滋阴补阳,熄风开窍。
2、肝阳上亢型
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肝阳上亢型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多由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肝阳上亢等原因导致脏腑失调、经络失养造成。脑血管意外常导致机体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急性脑卒中患者若未进行及早且恰当的治疗及康复训练,往往会导致永久性残疾。
对于中风,西医擅长用于急性治疗,靠吃药打针疏通血管、营养神经来使健康得到恢复。但是,对中风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并没有更好的办法。中医却不然,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上优势很明显。
中风之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定必耗损,临床上本虚标实。当然以本虚症较明显,其中尤其以气虚、肝肾阴虚、心脾阳虚突出。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都以采用滋阴健脾、活血化瘀之法。
针灸疗法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方法。针灸对中风偏瘫的治疗历经几千年临床实践的考验而一直传承至今,目前WHO已向世界宣布把中风后遗症列为针灸的最主要适应证之一,是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荐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头部针灸有助于迅速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血流量增加,使脑功能的恢复及代偿作用提高;体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可加速患肢功能改善,加速康复进程。针灸康复疗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张力等作用,对本病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一般是越早越好,因此当患者神志清醒,病情基本稳定时即可进行针灸及康复训练。
后遗症期一般指中风发病6个月之后。此期患者的运动与感觉功能恢复明显变慢,此期如果坚持针灸治疗仍能改善预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障碍等进一步恢复,如果针刺时采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巨刺和刺激阴经穴位为主的“阴经透穴法”,能明显提高疗效。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绝对优势和绝对意义就在于能使病人实现肌力零的突破。这一突破绝对临床价值就在于使病人由被动运动变为主动运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加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针灸能调整人体的功能,激发人体的康复潜能,因此针灸治疗中风不仅效果明显,没有副作用,而且还能够降低中风的复发率,成为中风患者康复的最佳治疗手段,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原则应建立在通经络、行气血、广取穴、长疗程、守常法、有变法的基础上,又总以调脾胃、通大便而收全功,针对主要病症采取的主要手法:
口眼歪斜(中枢性面瘫):患者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失语:患者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上肢不遂: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曲伸。取穴: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针极泉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刺合谷使针感传至手指。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下肢不遂: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内翻,足掌不能着地。取穴:委中,阴棱泉,昆仑,环跳,三阴交,阳棱泉,解溪,丘墟,照海,针环跳,委中,三阴交时,均应使针感传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余穴可施平补平泻法。
中风是脑神经受损导致肢体等其它部位出现症状,所有中西药物、功能锻炼方法中,针灸疗法可以起到健脑提神、活血化瘀,直达病根,是作用神经细胞的改善和恢复,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对神经功能的康复:如肢体运动、语言、吞咽功能等有促进作用,针灸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期间患者应积极配合,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
功能康复锻炼:
(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
(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
心理障碍康复:
心理护理是根据中风患者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进行的有效护理。家人应该用真挚的感情与患者交往,了解患者,掌握患者适应能力、性格、不同阶段心理状态。通过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物质帮助、宽慰、鼓励,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及行为。对患者任何一点微小进步要给以赞扬,给予精神鼓励。
患者本身亦应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的稳定,正确对待疾病,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主动配合治疗,专心治病,排除杂念;还应根据病情坚持主动锻炼或被动锻炼,量力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患者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病情,密切配合医院的治疗,加强身体锻炼,以顽强的意志,信心百倍地与病魔做斗争,家人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和谐的气氛,这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