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做事,永远不会忘了自己的“辎重”。“辎重”就是他的积累,是他生命中的沉淀。修养也罢,知识也罢,智慧、德行甚至功德,都需要积累。功德就意味着行为。事事利众,时时利众,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拥有大量功德。而各种辎重都具备之后,你才可能承载一些更大的使命。
你想一想,一张薄薄的纸能承载什么?稍微重一点的秤砣放上去,纸立马就破了。所以,轻不能载重,这跟飞机可以承载无数的风筝,风筝却承载不了飞机是一个道理。所以,轻不能载重,重却能载轻;小的镇不住大的,大的却能镇住小的。体量够不够,容量够不够,肚量和心量够不够,决定了很多东西。我的小孙女陈清如就算拿上一把小刀在那儿哼哼哈哈的,也没人会怕她,除非她把自己割一下。为什么?因为她太小了,没有力量,不管怎么叫都没有杀伤力。大人就不一样了,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个一脸阴沉的壮汉,就算他手上没拿任何武器,你心里也会一颤,还会尽量离他远一点。所以,君子要尽量大一些,让自己有足够的“辎重”。
辎重既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其中,物质性的辎重指的是你生存必需的一些东西。比如,孔子如果没有子贡,是不可能周游列国的,因为周游列国需要路费,需要伙食费,需要有人承担路上的一切开支。孔子自己没有钱,如果没人赞助他,他怎么周游列国,怎么传播他的学说呢?你想想看,如果孔子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打工谋生,对中国来说,是多大的损失?所以,子贡的功德非常大,帮助过孔子的人的功德也非常大。孔子的那么多弟子既是孔子学说的受益者,也是孔子事业上不可或缺的辎重,有了他们,才有了儒家学说后来的局面。而且,那些弟子不仅仅是在孔子活着的时候帮助他,孔子去世之后,他们仍然在传播孔子学说,尤其是那些当官的弟子——孔子的弟子中有很多人都当了官,因为孔子强调“学而优则仕”,他给弟子提供的生存模式就是当官。这些都是孔子的辎重,也是他的学生们的辎重。
每个人都需要一些必要的物质性辎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修道的话语体系中,我们称之为资粮。
精神性的辎重,则是你的世界观、智慧、人生哲学等等,如果你有宗教信仰的话,信仰也是你的精神性辎重。没有精神性的辎重,你是立不住的,那么所有的物质性辎重都会失去意义。就像荀瑶,他有太多物质性的辎重,也得到了很多成功,他最致命的就是没有精神性的辎重,他的精神世界非常空洞,除了战胜就是占有,没有比欲望更高的追求,也没有比如何实现欲望更大的思考。如果一个人把聪明才智都用在这方面,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为他的人生必然会非常坎坷,也会非常空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荀瑶在被人砍头的那一刻,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会不会后悔?抑或他的心被愤怒填满了,没有反思和遗憾的余地?所以,人一定要有精神上的辎重,没有精神辎重的人是立不住的,不管建起多么雄伟的人生大厦,一阵风就能把它摧毁。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