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问题的延伸
张爱林
社会的高速发展,实在是因为社会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不安份的人,他们的脑袋在高速运转,总是先于大众而突发奇想,也许还是一些不着边际的馊主意……慢慢的,这些不着边际的馊主意成了最受欢迎的经验而被更多的人接受。
不疯魔,不成佛,正是这些看上去不切实际,甚致有点不务正业的人总在不经意间创造着奇迹,让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变得更加色彩斑斓。
这就是社会生活的乐趣与无奈,进步与矛盾同在,发展和危机共存。
吃饭的竟争并没有结束,事实是,大众中总会有观念超前的人脱颖而出。他们总会领先众人而在忽然间脑洞大开。因为吃饭问题后来又出引发了几次纠纷后,不知是谁买了一辆二手的自行车。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大大的节约休息时间,而且在打饭时就会快人一步而遥遥领先。
于是便又有一种从众型的人们粉墨登场,这一类人往往善于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虽说没有第一类老兄们头脑灵活,但比着猫咪画老虎,照着葫芦画个瓢……于是便有了第二辆,第三辆,十辆,二十辆……最后变成了一个车队,而且规模还有扩大之势,于是,这种情景渐渐的就显得颇为壮观了。
一到下班时间,队员们弯腰弓身,你追我赶,再加上黄绿色的马甲上有两道耀眼的反光带,排在一起,很象北方七月里一行流动着的萤火。
最后一种是跟风型的,见红撵红,见其他人都有了自行车代步,也不甘落伍,一哄而上……
不管是出至那种原因吧,总之自行车由小组扩大成了大队,最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了自行车。
都有了自行车,跟都没有自行车反而没有了夲质上的区别,只是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成了机械与挤术水平的角逐。
听说庆丰因此产生了一个旧货市场,有一家是专门经营二手自行车的店铺。这家店铺发展的历史大致是这样的:第一批来广州打工的人买了很多辆新的自行车,由于打工者来自地北天南,五湖四海,回家时,代步的自行车又没法拿走,又不忍心将它随便抛弃在雨地里,人是一种重感情的动物,自行车骑久了,也骑出感情了,为了让它好歹有个归宿,就贱七二八地转手买给夲地的商贩们,虽说赔了许多钱,但总胜过把它丢在雨地里慢慢的烂掉。第二年来了又要买。久而久之,有人就从中看到了商机,做起了二手自行车的生意,低收高卖,又相比新车的价格便宜了不少。这一买一卖,看似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却体现了南方人和北方人不同的生话理念,和不一样的价质观。北方人看重的是实惠和实用。而南方人看到的则是利益和商机。
这里,只是世界上再平凡不过的一个角落,我所叙叨也是大千世界中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情,还有成千上万的微不足道的惊天动地的事情还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发生、上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