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气起……,“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这是古人说的一句名言,说的就是“冬至”这一天,阴到达了极盛,转而衰竭,而阳到了极弱,转而兴盛。
而在最初的农业历法之中——并非今天的农历,这一天视如“新年”。的确,过了这一天,太阳就重新眷顾北半球,每一天得到的光照就会增加。
从这一天起,暖和的空气就会和冰冷的大地相斗争,空气接受越来越多的阳光,而迅速升温。冰封的大地慢慢释放深藏的寒冷。
人,是地面生活的动物,要根据地面的温度变化来调节身体的节律,虽然“太阳”、“空气”已经复苏,一日多一阳,空气的活动已经活跃,昼日里的暖阳也越发温暖。但是大地还没有化开。大地复苏还要等到太阳带来的阳气,能够足以融化地面的坚冰。
大地融化坚冰的过程往往要五九四十五天,那个时候,一切附着在地面的生物开始复苏,所以“春节”,比起“冬至”来,对于在地面生活的动物来说,更加兴奋、更加隆重!——回到我之前的“ATP”理论来说,就是“食物又多了”!
前面说了很多古人的经典经验,好像和题目愚民统治不搭嘎,那么我在这里就话锋一转,说说我们解读古人的语句。
我曾经说过,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就是因为:封建社会的鼻祖“秦始皇”发明了“语言”控制法,以至于我们现在很多语言、语言传承的文化、文化导致的行为都始终固定在了“封建思想”这个主线上了。
被误读、被故意误读的语言很多,其中“愚民统治”算得上是新中国比较出名的一句被解读错误的古语了。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子,是推行把老百姓弄的“什么都不懂”、“愚笨”、“不智慧”,便于“统治”。
其实,从这句“愚民统治”的上下全文来看,老子说的是另外一层意思。
古代,善于传播“道”的人,不是把“道”拿出来给老百姓看,把老百姓弄的晕头转向的,“道”往往是高度抽象的东西,你要传播“道”,就不能用自己学习了多少年的“悟性”来衡量普通百姓,而是要把所教之人放在“什么都不懂”的级别上,以这个级别来解释你的“领悟”。我喜欢听马未都、钱文忠在百家讲坛上的课,就是因为他们都说过,到百家讲坛来讲课,准备的教材就是“从ABC基础”讲起。
老百姓之所以不听你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做错事,是因为传“道”者、做“制度”的人,太“耍”聪明了,注意,这里的“其”并不是说老百姓,而是说“传道者、统治者”,正是他的“聪明”把“道”、“制度”搞得深奥而不可理解,混沌而模糊,所以老百姓难以理解和执行。
那种卖弄悬虚,把“道”、“制度”搞得复杂而不可执行的统治者,是对国家不利的。不卖弄悬虚,制定“什么都不懂”的人都能执行制度的统治者,是国家的福气。
知道这两点的统治者,往往身体力行,常常能够身体力行、体察民情的领导者,可以说是有“玄德”的(何谓德:能容人也)(那何为玄呢?玄就是DNA双螺旋的象形字,呵呵,借用DNA双螺旋感觉要形象一点,中文的玄就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有类似于《易经》中“吉”的意思)
持续不断地进步、改革、身体力行,所得到的成就就越发普遍、广泛,至于最后的“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两句话如何理解,我想基本上大家就去想象那种民风淳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社会环境吧。
其实这里也看到了,有好些领导经常发明一些奇怪的提法,隔三差五让你学习,还要写什么感想,是违道的呀!
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你只有顺道而治,才能得大顺呀!
Wollaston
2014年12月22日
连云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