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段时间,梳理了自己所有的职场经历,从建筑工地预算到新媒体运营再到现在的自由职业,我写成了4篇连载文章。
分别是:(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3、《很干很干的新媒体工具方法论》
有时候想想也挺可笑,尽管当时看起来再痛苦、再难忘,回忆起来也不过一篇 2000 字左右的口水稿。
于我是水深火热的当初,于他人,不过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故事而已。甚至连饶有兴味都算不上。
这么想想,以后再经历难过的时刻时,应该反复提醒自己:
“没啥大不了的,不过是日后的几篇口水稿、几个稍微波澜起伏的故事而已,现在的你,恰巧演了故事的女主角,该庆幸、该庆幸······”
昨天,收到了很多读者的问题,我挑选了一些来回答。在自我成长这条路上,我也在摸索前行,答案全部来自于我的亲身实践,有用的我说,我尝试过没用的绝不推荐,但不保证适合每一个人,毕竟成长这道坎,有的深有的浅、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多有的少,所有方法和建议都是辅助,最终还是要自己过。
Q 1: 能分享一下你当初是如何死磕写作的么?我现在也是把写作当作目标了。
A :很多人以为写作有套路、有模板,实际上,当你写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难过的事实——即使模板再好,套路再多,依然写不好。
就我目前的经验来看,死磕写作的第一步,一定是保持输出频率,把写作当成习惯,一个和吃饭、喝水、上厕所一样的习惯。
如果非要总结什么方法的话,我把它总结为三个过程:
过程1:把写作习惯化。
啥意思?想想你小时候如何养成刷牙的好习惯的?不就是每天被父母逼着站在小板凳上上刷两下下刷两下吗?
写作和刷牙其实是一个道理啊,都是一种习惯,你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那里,雷打不动写上三个小时,时间长了,不写都觉得少点啥。(达到这种状态确实需要很长很长很长时间·····)
也许你会说“没灵感也写?写不出来也写?”
“对!”
我特别喜欢的作家严歌苓说一个作家的天分跟技巧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主要靠勤奋。她讲过她自己写作的一段故事,我一直记得,也一直鼓励我写到现在。
她说:“我非常非常的勤奋,我不能想象任何一个人比我更勤奋,雷打不动的写作。我记得当时我到一个朋友家去住,我们四、五个朋友住到他的庄园里面,他们都很愤怒,就说早上八点到十点总是见不到你人,我们要跟你一块吃饭、一块聊天。我觉得我非常有纪律性,非常勤奋,勤奋对我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里也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做节奏哲学,说的是每天在固定时间完成固定事项会让人更容易专注达到深度工作状态。
所以,死磕写作的第一步,就是把它当成一种习惯。我现在每天让自己更新一篇公众号也是要保持这种每天2000字的输出习惯。
过程2:刻意模仿。
每个作家都有一个明显的、可识别的写作风格。在你还没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之前,可以选择模仿。
如果你仔细看我以前的文章,会发现写作风格变来变去,有时候重抒情,有时候强逻辑。没错,我的写作风格确实经历了一段摸索时期,直到现在,也才刚刚找到了点自己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看鸡汤说多了,就会模仿鸡汤写法。看方法论多了,就会严谨些,逻辑强一些。
不过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每个风格都要刻意去练习下,你觉得哪篇文章好,拿过来分析下,他是怎么开头的、中间怎么引入故事,故事的描写是多对话还是重感情的?又是如何收尾的。分析完了,下次你写的时候,对照着去写,总能像个八九不离十。
过程3:转换视角
啥叫转换视角?就是看文章时从读者角度,转换成写作者角度。
以前看文章的时候,我会总结我学到了什么。现在看文章,我都会看作者是怎么下笔的,为什么这么写?段落是怎么设置的,排版用了哪些颜色,用了几个故事来支撑论点等等。
总之,一篇文章拿过来,看完一遍,除了能总结一些新知识,还能总结一些写作方法。不过这个过程我没有刻意去练习,大概前面两个练的多了,会自然过渡到第三阶段吧,算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最后我想说,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习惯、勤奋、经历、练习等等,短时间内见效的少,有些作家的作品可能去世很多年才会被大家认可和推崇。
所以,如果不喜欢写作,只想通过写作赚快钱,我劝你选择其他工作,可能更容易些。
Q2:我坚持写作,然后在微信公众号和简书里输出,方法有错吗?
A:方法本没有对错,就看你的目的是什么了。
如果只是想保持写作频率,让自己输出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发不发到公众号或者简书都无所谓。只要坚持去写就好了。
我的公众号我没有做过任何推广,不是我不会推,做了新媒体运营之后,我知道很多推广的方法,但是都没有用到自己的号上,因为目的不同。
我写公众号不是为了圈粉,也不是为了红。说的通俗点,这个号就像我家门前的小菜园子。我让自己的经历和积累在里面开花结果,碰巧路过的人如果喜欢,你可以留下来看,如果不喜欢,走开就好不必勉强。
但如果你是想通过写作建立个人品牌或者想红,那就另当别论了。这种情况,你的方法可能需要调整了。
你不仅要在公众号和简书输出。你还需要把所有 能发布的社交媒体平台列个单子,然后每写一篇,就各大平台去发,然后还要找到其他号去投稿,去互推,如果你想付出更多的话,很多号都是可以花钱帮你转载的。
Q 3 : 自律这个条件感觉实在是很难,请问丫丫用什么办法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呢?
A : 没人是生下来就自律的,也没人是绝对自律的,训练自律也一样,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这么说吧,一周7天,我能完全达到我自己设置的所谓的自律标准的天数顶多4天。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也不能算是一个完全自律的人。
要说到方法,我觉得最好用的是“逼”自己。
“逼”的方法有两种,我都试过。
第一种是,用钱来“逼”自己。
我之前分享过我三个月练出马甲线的经验贴,文章名字叫《复盘|将早起、跑步、原创写作坚持180天的姑娘,给你3个心得建议》(点击题目即可阅读),当时为了让自己做到,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消息说“完不成目标给点赞的各位每人发20红包”当时点赞的人数近百人······
结果可想而知,为了不损失这笔钱,我每个目标都完成了。所以,当你无法做到自律的时候,用点外力。
第二种是,用面子来“逼”自己。
我在公众号上说我准备日更了,还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坚持才是世界上最深的套路》(点击题目即可阅读)其实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也没底,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到哪一天就把自己写枯竭了,再也没啥写的了。但是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既然说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停。
所以,你看,我的自律都是被“逼”出来的。
Q 4: 我只想说,我权衡利弊,还是想辞职,还是没有勇气,说实在还是没有发现自己身上更多的技能,怎么挖掘呢,请教,谢谢
A:这个问题其实我在之前文章中有提到过,当时我做建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于是,我就把3个月当中,我除了工作时间,干的最多的几件事情进行排序。你在某件事情上花的时间多并非偶然,要么你喜欢干,要么你觉得这件事干起来容易。
把他们找出来,排个序,然后从上到下选前三个先坚持。坚持个一年半载,这些事情就会成为技能,至少让你超过同行业里70%的人,我保证。
Q 5 : 我八月末就要去北京找工作了
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是要干新媒体,职业规划做的一塌糊涂,各种惶恐和迷茫
A:还没发生的事情就开始迷茫,你这种恐惧其实恐惧的是恐惧本身。没啥解决方法,让自己先忙起来,为新工作需要的技能先学起来,准备着,一个每天有事干且非常忙碌的人,哪还有时间惶恐和迷茫?
Q 6: 当所有长辈都让你离婚的时候,你还抱有幻想,应该怎么办, 听长辈的,还是听自己的?
A :虽然这不是职场问题,但我很想说说感情这件事。我不知道这个问题背后的故事,以及长辈们都劝你离婚的这个人到底是有多差,所以,我无法给你准确的建议告诉你该离还是不该离。
但无论如何,我想说的是,离或者不离,永远是自己的决定。没有人有权利和义务帮你背负这个决定。因为只有你自己决定好了,日后才不会埋怨任何人,也不会后悔。
前不久,我也刚离开一个相处了三年的人。我原以为分手这件事会严重影响我的生活,但其实,它并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无非是要改掉几个坚持多年的习惯,无非是要学着重新坚强起来。但有一个事实你要承认,你绝不会因为两个人变成一个人而失去自理能力,以前可以一个人做的事情,分手之后,依旧可以。
单身也并没什么不好,你会发现一段感情无论它的结局是好是坏,总能让你成长为更优秀的人。你会学会如何爱一个人、如学会如何被爱、然后学会如何找到下一个你想爱的人。你会更加清晰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难道不是该庆幸的事情吗?
最后,我想说,无论你怎样选择,这一路你可以哭,但不能怂。总得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能迎来掌声和鲜花,以及你想要的一切。
回答完这些问题,我忽然发现了“坚持”这两个字的真正意义。
我之所以喜欢通过文字去结识更多同类,是因为这些同类身上我能看到“坚持”两个字。
坚持于我而言,并不是永不动摇。
坚持是犹豫着、退缩着,心猿意马着,但还选择继续往前走。
注意,这里,我用了“我选择”。
嗯,坚持从来都是一种选择。
今天的文章写到这里,希望你能感受到我的真诚,也希望这篇文章能起到一点点作用。
以下是我的分答主页,曾回到了近50多个问题。现在重新贴出来,希望能成为我们链接的一个契机。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我愿意当你的树洞,尽我所能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
丫丫亲笔,2017年08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