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几天了,一直在外被娃遛着,所记有限。凑个数吧。)
1.写小说是像建造房子
不少著名的的作家如东西、曹文轩都把写小说比喻成造房子。造房子首先挖打地基搭框架,就是写小说先有硬件架构,语言是软件,起修饰作用,让房子更好看让人舒适愉悦。
不少作家的作品有自己的体系,就是在文学作品中营造了自己的世界,有鲜明特点的世界。比如陕西的几位作家,路遥贾平凹陈忠实,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各自又有各自的特点。王安忆的《长恨歌》里关于上海里弄的描写也是树立了特色里弄的怀旧经典。
我喜欢的作家徐则臣,我目前读的主要是花街系列和北漂故事,好像是作者自己构筑的生活空间,很大的一个空间,一系列的人物的日常生活,很精彩。
2.写作者一些基础
造房子需要设计、需要材料,哪里来?阅读、生活、写作。
徐则臣说六分阅读三分生活一分写作。阅读对于写作者是很重要的,尤其初学者,要学习的很多。生活经验对于写作者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生活经验,写作中有许多的东西是从阅读中来的。
不写,一切都止于空想。
3.标题的重要性
徐则臣的获奖作品《如果大雪封门》是先有标题,后构思的小说。他很喜欢如果大雪封门,想着有一天把他作为标题写一篇小说,后来构思了一个叫林慧聪的南方人对于大学封门的执念,几个北漂的艰难又温馨的生活。
《露天电影》,写读后感时,不少人想到那个白荧幕是块遮羞布,很少人谈到这个标题的意蕴,露天电影前面是光,给人光明和美好,他背后在暗处做不可描述的事情,也在露天之下,这个标题具有高度概括性不可替代。
我们写作的第一步,是不是先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好标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