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8日,农历二月二,星期日,多云。
今天是"龙抬头"日,依传统民俗,吃水饺寓意吃"龙耳",吃米饭意味吃"龙子",吃混沌既是吃"龙牙"。这一天是"迎富贵"的日子,兴吃点心类食品即"迎富贵果子"。
早饭后,我到超市专门买一种红红的标签"花牛"的面苹果和一些可口稣香的干果和山楂片等。母亲老啦,满口假牙,已经吃不动脆苹果等硬的水果和硬干果等食品了,只能吃一些嚼得动好消化的水果、干果。
超市工作人员正在摆放苹果,问我买那么多苹果自己吃啊?我说给老妈买的。她竟然非常惊讶地称赞说:你对你妈真好!买这么贵的苹果又买这么多。
听她这样说,我猛地一愣,边捡苹果边不假思索地对她说:给自己的妈买十几个苹果就算对老人好吗?这与我妈养育我这个儿子的付出相比,能算得了啥呢? 不值一提呀!
营业员又接着说:那还有些人才不舍得给老人买恁贵的水果吃哩!
营业员的感叹,令我心里一阵酸楚,差点泪盈眶:自己给老妈买这么点苹果,竟然被看作是对老人很好,难道"养儿防老"的传统文化习俗的期望,还达不到让老人吃点可口的水果点心的基础水准吗?
而今正当龙抬头诚然,现实社会,司空见惯多少年轻夫妇两眼盯着子女的衣食住行玩,关注的重点是孩子的身体营养和学业培养,花高价选择名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盼子成龙望女成凤,报主课辅导班,报歌舞音美书法体育播音主持等五花八门的业余兴趣班,带领孩子国内旅游国外出游,美其名曰培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家庭支出的大头都花在以子女成长为中心的"希望工程"主题上。寄托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的情思。
可是,重视后代轻视老人忽视老人的生活氛围,有几分是在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孝道文化呢?又有几分是在传导爱心缺失的自我中心意识呢?如果重幼轻老的偏沉理念成为普遍现象,传到孩子的大脑植根于后代的潜意识里,我们的未来是不堪的预期。
清华大学一名1996届毕业生,于2003年放弃在广东的外企工作,回到长沙某小区当保安,原因就是为了方便就近帮助母亲照顾卧床多年的父亲。这份人子的孝心,岂是给老人买吃的买穿的买用的等一切一切礼物所能相提并论的? 相形之下,自己十分惭愧。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沉迷于干国家事业的荣耀晕圈,沉迷于各种科技成果、经营管理成果和各级各类表彰奖励的荣誉光环,沉迷于几年一个台阶的所谓成长的进步虚荣。多少年来,不自觉地被所谓工作忙迷昏思绪,而很少考虑父母的感受;习惯于考虑孩子的成长,很少顾及到父母的需要。如今,父亲已经去世多年,"子欲孝而亲不待";母亲也进入古稀之年,已经没有可能外出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就是吃喝穿用也没有太多的需求了。我所能够做的,就是多抽时间陪一陪老母亲。
我带去妈妈喜欢而且能够吃得动的水果和点心,看着妈妈这样吃上一块那样尝上一口,边吃边点头称赞好吃,兴奋得像幼儿样,我心里再次泛起酸楚。
一上午,我就坐在妈身旁听妈妈唠叨那过去的事情,妈滔滔不绝兴趣盎然。
十一点多,我打开电视机,陪着妈看央视播放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全会选举公告,有文化爱看报纸的妈,对于国家发展不绝口,说现在的生活真好,搁在从前想都不敢想。我说将来的生活会更好!妈听着喜笑颜开。
说着如今的好,妈不由得又扯到了过去的不易,回想过去的件件桩桩话题越说越长。我说:妈,您今天别讲太多,我下次拿个录音工具,把您讲的事情都录下来,我再写成文字。妈很高兴并很干脆地说:好啊。
陪妈吃过午饭后,我要下楼离开,行动不便的老妈坚持下楼,站在楼栋口的台阶上望着儿子发动车子。我向妈招手说天冷别站外面了回屋吧。可是,老妈就要站在风中,眼神里充满着永不满足的希翼。
手握方向盘,我心底泛起无限的歉意和揪心的酸楚:自己陪老母亲实在太少,很对不起老人家。
龙抬头之日,盛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航人和领导班子,我心里向妈暗暗起誓:今后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妈享受盛世好时光!
而今正当龙抬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