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电影《狗十三》,心情非常复杂。突然间觉得,“做父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人父母的,如果不能自我驱动成长,如果不能努力地去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很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一段漫长的痛苦的童年记忆,这对孩子是非常无辜的。网上有很多关于《狗十三》的影评,说的都很在理。眼看不久后,自已就将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所以决定趁早学一点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不仅是对自我的修炼,也为了避免不正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不友好的童年记忆。下面是我关于家庭的第001篇学习笔记。
家庭教育问题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哪里?
长期以来,我们把孩子过于简单化了,以为只要有爱就可以对孩子发号施令,比如,不许哭、不许问、不许辩解,也不许消极。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把孩子的许多情绪问题掩藏或转移了,久而久之,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成了垃圾,成了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诚如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博士所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绪沟通方式决定了孩子情商的养成。
是什么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与败?
无论是家庭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的案例,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不是父母的文化素质,也不是经济能力,而是教育素质,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
什么才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情绪管理训练型的父母担当起孩子情绪世界导师的角色。他们不只接纳孩子的情绪,更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学会恰当地处理周围人际关系并掌控自己的情绪,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什么是好的家庭关系?什么是共情?
关于家庭教育,我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甚至可以说,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何为好的关系呢?首先就要共情,即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有成为孩子知己的能力,即所谓“好父母永远跟孩子是一头的”。或许有很多人会质疑:与孩子共情的父母,教育原则哪里去了?戈特曼也给出了划定行为界限的原则: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接纳孩子的行为,而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才可能指导孩子的行为。
两种不可或缺的家庭关系
毫无疑问,父母离婚和父教缺失可能造成孩子极大的情绪困扰。哈佛大学教授罗斯·帕克(Ross Parke)的观点: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在培养孩子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父亲则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不可取代。发展亲密性和独立性都与情商密切相关,情商低就无法发展出真正的亲密性和独立性。父母与孩子间的情绪交流将对孩子长期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我们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并不单单是为了培养一个听话、顺从的孩子。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并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希望他们有能力在生活中为自己做决定,享受自己的才华所创造的成就,享受生活的全部乐趣;希望他们和朋友有着良好的友谊,未来能拥有和谐美满的婚姻,并最终成为称职的父母。
参考书:《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约翰·戈特曼)
END 2018年12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