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川听惯了父母的唠叨。从小学一直唠叨到高中毕业,他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不是父母强压着他,他早就踏入社会了。
10年之后他才明白父母所说的话是真理,可为时已晚,人生没有回头路,他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十余年,他觉得无论何时,都要认真多学点东西。
又一个10年来到,陈家川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肩上的担子很重,儿子小童也像他小时候一样调皮,现在还没有出现厌学的情绪,他很高兴。
生活正在他的奋斗中逐步迈向美好。
由于文化水平低,他只能做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装修公司干了近8年的时间,后来陈家川和妻子一起,从原来的公司脱离出来,接一些活,他们没有成立公司,不懂得那些程序,至于将来怎么样,他也看不到。
随着房地产经济的不景气,装修行业也渐渐的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接单少,要账难,陈家川正准备转行,问了很多身边的好友,也让别人帮忙上网查了一些投资的项目,综合考虑,夫妻俩准备弄一个流动摊贩,卖水果,卖零食,后来开始卖小吃。
两人一人一个摊位,虽然累点,但是比以前干装修要强很多。
陈家川嫌来钱慢,他的摊位顾客少,做的东西把握不住顾客的口味,又不想去钻研,他骑着特制的三轮车,转来转去。三个月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固定的地点。
妻子说,你不要着急,只要用心做,总能做得好。
相反妻子的摊位人很多,同样的配料,为什么妻子能够卖出去,他卖不出去,通过对比,他也知道自己在说话上不占优势,不卫生,也不讲究,以前的那些毛病全都露出来了。
妻子让他改,他嘴上答应的好好的,一干起活来什么都忘了。
一年后,妻子每天的收入已经是他的两倍,有一天妻子对他说,你跟我打个下手,咱俩出一个摊,说不定收入会更高一些,陈家川不同意,他觉得妻子现在有些看不起他。
倔强的他,仍然按照自己的习惯做事,生意始终不温不火。
三年后妻子不再满足于流动商贩,他用积攒下来的钱盘了一家门店,取名家川麻辣烫,她想把店做大做强。
崔家川的妻子陆云,在给这家店起名的时候,她本想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后来在朋友的提醒下,用了老公的名字,店名无所谓,客户在意的是服务的水平和食品的质量,陆云始终相信她能把这个店做起来。
无论从食材选购还是用料加工到最后的售后服务,陆云都严格把关,争取让每一个客户满意,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营业额也是与日俱增。店面从原来的两间最后扩大到4间,陆云又招了近10个服务员。
陈家川不满足整日生活在妻子的光环之下,他跟妻子商量,先后拿出十几万元去投资别的生意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妻子劝他做什么,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耍些小聪明糊弄别人,时间久了,别人都能看得出来。
陈家川对妻子说的这些话,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背地里仍然按照自己的做事准则做事。
陆云带着父母到北京玩了半个月,把店交给了陈家川打理,10天时间陈家川净赚近十万元,妻子在微信上给他点赞。
陆云从北京回来之后,就感到顾客量没有以前多了,她也找不出来是什么原因,总感觉店里怪怪的,等到她查出丈夫偷换了调料之后,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陈家川为了多挣钱,把自家单独的配方调料给调换了,光调料一项一天要节省好几千元,虽然代替的调料口味相同,但时间久了,顾客总能够品尝出来。
两人因为此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竟闹到了法院离婚,陆家川让妻子净身出户,陆云说,这家店是我一手打拼起来的,你要可以给你,只怕以你的性格,很难把它经营下去。
三个月之后,在富春路上,陆云又开了一家麻辣烫店,取名陆云麻辣烫,令人好奇的是这家店没有装修,毛坯房,桌凳都是旧的,但饭菜的质量没得说,服务也是很用心。
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陆云,挣那么多钱,这家店怎么不装修一下,陆云说我现在一切要从零开始了。
店面虽然没钱装修,但是饭菜质量和服务还是一流的,大家仍然很认可他。
年底在本市举行的食品博览大赛上,陆云麻辣烫和家川麻辣烫两家门店并列获得大赛一等奖,只是陆家川奖牌刚拿到家的第二天,就被顾客投诉和举报,产品质量以次充好,组委会经过调查,取消了家川麻辣烫的奖牌和奖金。
没过多久,家川麻辣烫店就关门歇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