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习录比对学习
王阳明《传习录》下248——良知本自清净

王阳明《传习录》下248——良知本自清净

作者: 无住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8-05-22 06:51 被阅读167次

248

原文直解

先生曰:“仙家说到‘虚’,圣人岂能‘虚’上加得一毫‘实’?佛氏说到‘无’,圣人岂能‘无’上加得一毫‘有’?但仙家说‘虚’从养生上来,佛氏说‘无’从出离生死苦海上来。却于本上加却这些子意思在,便不是他‘虚’‘无’的本色了,便于本体有障碍。圣人只是还他良知的本色,更不着些子意在。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作得天的障碍。圣人只是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

【直解】先生说:“仙家说到‘虚’,圣人岂能在‘虚’上添加一毫‘实’?佛氏说到‘无’,圣人岂能在‘无’上添加一毫‘有’?但是,仙家是从养生上来说‘虚’,佛氏是从脱离生死苦海上来说‘无’,都是在本体上私自添加了东西,反倒失去了本体自然的‘虚’‘无’属性了,在本体上就添加了障碍。圣人只是恢复他良知的本色,不添加任何东西。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是有样貌、形象、色泽的,都是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有碍于天。圣人只是顺应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都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之中,又何尝有一物超脱于我的良知之外,而能成为障碍?”

笔记

良知之学,只是还其本来面目,不添加一点点私意。

相关文章

  • 王阳明《传习录》下248——良知本自清净

    248 原文直解 先生曰:“仙家说到‘虚’,圣人岂能‘虚’上加得一毫‘实’?佛氏说到‘无’,圣人岂能‘无’上加得一...

  • 格物致知(二)

    10.27:读《传习录》—格物致知(二) 明朝 【王阳明】:端正事业物境,达致自心良知本体。““致知”云者,非若后...

  • 传习录

    王阳明《传习录》精选20句 王阳明《传习录》精选20句,品读“心学”第一书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

  • 传习录 1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辑录,通过记录王阳明与弟子之间日常的交流来呈现王阳明的思想与智慧。 初读《传习录》从前言开始...

  • 《传习录》为什么读不懂

    《传习录》是什么? 《传习录》是王阳明弟子整理的,收录了王阳明金句,以及王阳明讲学过程中,和众多弟子的对话、往来书...

  •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感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感 读明朝王阳明的《传习录》,感觉博大精深,既有《论语》的主要内容,又有很大的飞跃...

  • 白话《传习录》(15)十六

    白话《传习录》(15)十六 传习录十六 陆澄向王阳明请教立志的方法。 王阳明说:长期,专心存养天理(格物),就是立...

  • 清净为本,知本而为

    自然之道就是大道。不确定心里的标准是否正确时,可以从大自然里寻找答案。我们要修的是心底的清净,从大自然的“道”看待...

  • 王阳明《传习录》下195——良知本来具足,何须假借?

    195 原文直解 九川问:“自省念虑,或涉邪妄,或预料理天下事,思到极处,井井有味,便缱绻难屏。觉得早则易,觉迟则...

  • 每日一练

    临贴《王阳明传习录精选,田英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下248——良知本自清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bc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