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1839年5月27日—1915年1月9日),湖北宜都县(现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号惺吾、星吾、心物,晚年因在湖北黄州苏东坡雪堂旁筑书楼,故自号“邻苏老人”,自署恪郦主人、观海道人等。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泉币学家、藏书家 。
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学者。原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朱士嘉先生评价说:“盖近百年来治历史地理者无能出其右焉。”杨守敬的《舆地学》与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和李善兰的《算学》一起被誉为清代“三绝学”。他还编绘了《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杨守敬的书法在其众多的成就中,也许并非首位,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中国书法史上“亦足睥睨一世,高居上座”(虞逸夫)的地位。在日本,他被誉为“日本书道近代化之父”、“近代日本书道之祖”、“日本书道的大恩人”。
襄阳市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参加武汉美术馆举为的杨守敬书法展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武汉美术馆展出的杨守敬书法作品由湖北省博物馆提供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朋友圈一一张之洞作品 杨守敬朋友圈一一吴昌硕作品 杨守敬朋友圈一一张裕钊作品 图杨守敬朋友圈一一梁鼎芬作品
由武汉美术馆青年策展人张文博策划的展览
课题组考察、研学杨守敬书法活动 襄阳市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课题组收藏的第一件杨守敬书法作品 课题组收藏的杨守敬驻日期间书法作品 课题组收藏的杨守敬书法作品对屏 对屏 课题组收藏的杨守敬68岁时创作的对联作品 课题组从日本购回的杨守敬楷书临作(节临爨宝子碑) 日本藏杨守敬书法作品 课题组收藏日本出版的杨守敬书《千字文》老书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课题组收藏的杨守敬日本友人日下部鸣鹤 日下部鸣鹤作品 杨守敬日本友人岩谷一六作品 日下部鸣鹤作品 日下部鸣鹤水墨画 岩谷一六、日下部鸣鹤合璧之作 岩谷一六作品 杨守敬日本友人冈千仞(号鹿门)书法作品
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书法入门弟子一一水野疏梅书法作品
水野疏梅(1864—1921),名元支,疏梅为其号,日本福冈人。自宣统二年(1910,)来华,经王一亭介绍,先从吴昌硕学习中国画,后于杨守敬门下学习书法,回日后凭借所学声名大噪。
杨守敬研究专家,杨守敬族玄孙杨世灿,在三峡晚报上,有文记载:九月初,日本水野疏梅来拜谒楊守敬,愿为弟子,求金石之学。以诗赠杨守敬,其词曰:“钦仰风容玉样温,胸无城府共谈论。夏彝周鼎精稽古,秦碣汉碑远溯源。介绍一生翰墨妙,奇书万卷草堂尊。殷勤向我传心画,正是深高海岳恩。”并叙云“辛亥九月,我将航于清国,到鄂垣从杨惺吾先生学书法。友人谓武汉战争方烈,甚为危险,力止我行,我不以为意。及开行入沪,忽闻杨先生避兵来此。欣然晋谒,请受业于门。先生以老辞,既而悯余好学之忱,许之。尔来日日亲炙,猥蒙殷勤垂训,感荷何极!爰呈俚语,以鸣谢悃。”
杨守敬赞其好学精神,说其人渠居高昌庙东亚同文社中,去其寓所十余里,须步行数里,又搭电车二次方到。并说“盖其寒士,每日饮食仍其友人安河内担任。”为照顾水野疏梅,杨守敬安排两孙学日语,而留其在杨家午餐。水野疏梅还向杨守敬索诗,杨以“素不能韵语辞之”而甘君之高谊,及寺西之关注,不可不记之以示子孙,乃口占云:“七十老翁遭乱离,一家分离各东西。毕竟秦人多幸福,行行觅得武陵溪。奇书万卷冠群伦,爱惜殷勤到外人。遥望烟雾迷濛里,呵护犹当有鬼神。”
十月,杨守敬应水野疏梅之请,作《学书迩言》。杂评碑帖及诸家书法。岁暮,水野疏梅回日本,杨守敬以草稿付之。其序云:“辛亥八月,武昌事起,余避兵上海虹口,有日本水野元直,自福冈来,欲从余受金石。余以老髦,且遭乱离,辞之。而元直执意不回,坚欲拜门下。时元直寓高昌庙,依其友人于同文书院,每日往返二十余里,无间风雨,不惮跋涉之劳。余悯其诚,许之,商量四阅月而归,余为作《学书迩言》授之,书此以为执证。”其后记云:“为《学书迩言》,幽忧积月,遂不能成寐,俯伏床褥,随忆随录,语无伦次,方冀病有间整理之,而水野疏梅归计已蹙,只得以草稿付之。水野携至日本,见余故旧,知余颓唐之状也。”11月,又应水野之请撰《邻苏老人年谱》,简述生平事略。
水野回国后,将此书译成日文刊行,由此在日本书道界名声鹊起,续有橱口铜牛注疏《学书迩言注疏》一书出版,杨守敬之名望继而更为日本人推崇备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