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名姓任的姑娘去街边一间小理发店,跟师傅说要“打薄”,理完发后的效果令小任姑娘很是不满。
她觉得自己的头发被剪得太薄了,用她自己的话说“跟没毛的鸡似的”。她为此事伤心难过得哭了一下午,搞到班都上不好了。
于是她回去找那个理发师傅理论,并要求对方倍偿她的精神损失费。
但是师傅却说,理发过程中问过小任姑娘,要打多薄,而她并没有回答。于是师傅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帮她理发了。

这个新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小任姑娘一开始提出“打薄”的要求,其实很模糊的,究竟打多薄,双方没有达到共识。
在沟通不良的情况下,造成了一方不满意,一方觉得莫名其妙的结果。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告诉我们,良好的沟通有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小任姑娘理发就是没有正确表达需要的典型案例。
怎样才是正确表达需要的方式呢?
最重要的一点: 要明确的,正面的提出需求。
小任姑娘不但没有明确提出需求,她甚至没有开口说话。也许她认为这个问题师傅会自己看着办,甚至她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这样一来,造成自己不满意的结果,她自己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02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冲突就是因为没有正面表达需要所产生的。
李先生的妻子总抱怨他应酬太多,工作太晚,不关心自己和女儿。李先生却认为自己努力工作都是为了这个家,这不是关心又是什么?
妻子的抱怨提到李先生“不关心自己”,言下之意就是她需要“关心”,但是这个“关心”其实是很模糊的,到底要怎么做,她并没有说明,而李先生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关心”。
所以他们吵架了。可是吵来吵去,双方说的都不是一件事,一个在抱怨,一个在解释。这样的沟通十分低效,吵到最后只能不欢而散。
后来李先生决定和妻子好好沟通,他问妻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关心”,妻子说希望李先生能多陪陪自己和女儿。
最后他们共同商量得出一个方案,以后每周至少有两天,李先生晚上回家要照顾女儿。至此,他们的冲突总算解决了。
03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经在尼日利亚对两个起冲突的部落进行调解。他们一方指责另一方是“谋杀者”;而另一方则抱怨“你们总是想统治我们,我们不能接受这些”。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他们都没有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因此就产生了冲突,而他们聚在一起的谈判,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积极的效果。因此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对他们进行了引导。
经过引导,双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诉求:一方需要的是安全,另一方需要的是尊重。
当双方说出自己的诉求,也理解了对方的诉求之后,他们的冲突就结束了。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了解了沟通中正确的说出自己的需求是多么重要,但是很多人是不知道这一点的,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能够积极的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需求,才能有效的沟通,让生活中冲突少一点,快乐多一点。
网友评论
我们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但又表达不出具体的要求。
了解和表达自我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