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感悟
孔子这段话讲的是孝,在孔子看来孝就是不违背礼,即父母在世的时候要礼待他们,父母去世后要礼葬他们。
我心里突然冒出一种很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孝在礼中”。
孔子在《论语》多次讲“礼”的重要性,治国要用礼制,对人要“以礼相待”,甚至对父母的孝也要在礼制的范围内,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记得《论语》里讲到一个故事,孔子的一个学生被父亲用大棒打得卧床不起,孔子知道后刻意疏远他,有一次那个学生就问孔子为什么,孔子说要是他父亲用细棍打他他就应该站在原地等着被打,但如果父亲拿的是大棒就一定要赶紧跑开,因为万一他父亲失手把他打死了别人一定会嘲笑他父亲,他站在原地等着被打的行为就成了让他父亲陷入不仁不义境地的不孝行为。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觉得不可理解,现在看到孔子的这句话后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那就是孝顺一定要合乎礼制,否则就会让他和他的父母陷入不仁不义的地步,那就不是真正的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