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孩子突然出现的情绪失控时,父母往往会不知道怎么处理,或不知道孩子的行为因何而起。其实大多数时候,孩子大发脾气在开始时只是小情绪的爆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没有人告诉孩子这个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那么最后就会变成大发脾气。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情绪适应能力,为孩子设定限制,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指导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1.失控情绪的危险因素
孩子的脾性
孩子容易情绪失控,往往和他们的脾性有关系。过度活跃和过度敏感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过度活跃的孩子往往精力比较旺盛,也好斗,容易冲动,他们常常会用打,咬,踢或者其他的武力方式得到想要的东西。而过度敏感型的孩子,对于最小的刺激都会扰乱了他们的情绪。也往往很容易哭泣,生气,沮丧。
环境因素
家庭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者说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泄,这一些环境因素都让孩子更容易情绪失控。1~3岁是幼儿理解能力和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阶段,因此他们对于环境变化特别敏感。比如父母的情感出现问题,某一位家长生病以及其他不寻常的事情,都会对孩子的情感产生影响。幼儿一般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来发泄他们的情绪。如果家里面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你总是跟在孩子后面说这不行那不行就不要碰,那不要碰,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很沮丧。你也正在培养一个好发脾气的孩子。
发育问题
刚还是处于长牙的阶段,可怕的2岁,和处于分离焦虑等这些阶段,孩子更容易情绪失控。长牙的阶段,孩子会出现疼痛,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更加脆弱,更容易导致情绪失控。大家都将两岁这个时期称为是恼人的时期。因为很多父母就觉得,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孩子就一夜之间就变了,变得抗拒难产,情绪变化很突然。分离焦虑往往是在7个月左右的时候出现,有的孩子会持续到18个月。有的孩子还没有做好雨,母亲生离时。却被母亲强行拉入其他孩子的玩耍中,这样的幼儿比较容易歇斯底里。我们应该给孩子时间,尊重他的情感。
父母的行为
父母的行为被列为导致孩子情绪失控的第一原因。父母对孩子某个阶段或某种挑衅,或发脾气的行为的回应方式,有可能会在将来控制这种行为,也有可能会强化这种行为。
001主观父母与客观父母。
主观父母往往会小孩子出去的驱动,不能用公正的眼光看待孩子和他的行为。战略性的父母往往会不断的向孩子的要求让步,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当然这种坏行为就得以延续下去。客观父母虽然也受孩子需要的驱动,但是往往比较耐心和清醒,他们接受孩子的脾气,也客观的观察孩子每个阶段经历了什么,了解孩子的弱点和长处,就可以提前对各种情况做好准备,这样就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中。也有足够的耐心,损失孩子遇到的问题,使用足够的时间去教导孩子。
002双重标准。
生存标准是指对于孩子的行为前后不一致,或父亲和母亲不一致。有的父母在家里是一套规矩,在外面又是另外一套规矩。这样的双重标准,往往会让孩子更容易情绪失控,也会让孩子感到焦虑。
003缺乏情感上的准备。
但是我没有花时间让孩子在面对压力的环境时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无意中,可能是孩子情绪失控。
2.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失控
成为客观父母
诚实的对待孩子的行为,在真正值得称赞的时候给予称赞。
把孩子放在安全的环境中,让其尝试探险,你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切合实际的限制。不要对孩子讲大道理,因为那根本不起作用。
在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是你的行为比语言更有效,要在孩子情绪失控前介入。也要自己做好榜样,遇到情绪爆发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后者无形中就在教孩子情绪失控。
收集证据
当发现孩子出现经常发脾气或攻击性行为,或任何其他不当的行为时。我们都应该在采取行动之前搜集证据。比如说这种行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原因通常会引起这种行为,父母过去对于这种行为是怎么做的,孩子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新的事情让他情感上更脆弱。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可以收集证据。收集证据是寻找线索来解释他的行为,这样就可以帮助宝宝用一种积极的适当的方式去应对自己的情绪。
教会孩子情感FIT
FIT是感觉(Feeling)、干预(Intervening)、告诉(Teling)三个词儿的英文缩写。当孩子感觉异常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刻帮助他确认情绪,然后帮助他做出恰当的行为。
1.感觉是了解情绪。在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情绪的时候,要多运用描述感觉的词汇。但是如果孩子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没法与你交流时,就要带他离开现场,给他一个冷静下来的机会。
2.在干预幼儿的行为时,行动比语言更重要。我们必须要自己不好的行为,当制止的时候既要说出行为的名称,还要亲自干预,要给出严格的界限。
3.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做什么,以及他应该怎么样做。在这个时候就不要跟孩子讲道理,也不要试图跟孩子谈判,要用关爱的方式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可以要给他提供选择,并且这种选择要以你可以接受为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