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自京城工作一月有余归来,来不及从北方冬季的冷空气过敏症状中抽身,又遭放纵烟酒引发肠炎突袭,洛阳课程急急催促,一年一度的新年国学公开讲座也在此时箭在弦上,百事缠身,索性痛并快乐着。
妻女怪罪我如空中飞人,常年在陌生城市与人群中穿行,将宾馆酒店当作家园。突然地想起成都锦里一幅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那时正是一年中杨柳飞花的盛夏时节,在锦里拥挤的人流中,面对楹联,怔怔发呆。
读书写字、讲学授课、挣钱养家固然重要,但人总要有些精神追求,总要做些与金钱无关的,内心欢喜热爱的事业。
小女从油田第六小学毕业升至初中,功课陡然增加,作业常至深夜,却依然碎碎念念,不忘曾经教导过她的小学老师。
0896《纸言.片羽》为人师者,能让教育过的学生如此感激与惦念,是为人生功德。于是,便有了念想,想为那所学校做些什么,为那些老师们做些什么,表达内心感激。心念一动,便给罗老师和李老师打去电话,在外出讲课之余,为油田六小的家长们义务讲授两天的国学课程。
于是,三天时间构思制作课件《从孩子,到孔子》,两天时间,站立七个小时,为两百位家长义务分享成人学习与家庭教育。
于人有益,为人服务,即使价值,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国学教师的功德。
0896《纸言.片羽》学习是天下第一苦事,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艰苦的学习与追求快乐的天性是一对天敌,那么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学而时习之”,学是认识世界,认知事物的过程,而习是运用知识,实践道理的过程。“学与习”是递进关系,认知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而获得掌握和改变事物发展方向的能力,缺少运用和实践,“学”变得生硬枯燥而索然无味。
孔子认为,让学生从运用知识,实践道理的“习”中获益,获得好处,获得赞赏,获得成人世界的认可,让学生从运用所学中刷到存在感,增加获得感,是激发“学”兴趣的重要方式。
于是,他赞赏子路的勇武有力,赞赏子贡的商业才华,赞赏子渊的安贫乐道,赞赏闵子骞对父母的孝行,赞赏冉雍的雄才大略,赞赏子夏的文学造诣,身为老师的孔子在赞赏弟子方面毫不吝啬,慷慨大方得让人脸红。
我追随恩师十余年,苦心研读儒家传统经典三年。先生本是哲学系教授,因了教育我而拾起儒家著作,自谦地说与我这个后生一道学习,叫我受宠若惊。三年之后,先生说可学成出山,从此不再教我,以后便是学术交流。
那一刻,跪在先生脚下,泣不成声。
让学到的知识的得到运用,在运用中得到先生,老师,父母的认可与赞许,是学生和孩子旺盛学习激情的源头,这就是孔子的赞赏教育。
先生对我,却是极严苛的。
那年在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授课,恰逢教师节,兴冲冲打去电话问候先生教师节快乐。那边轻轻“嗯”了一声,问我在何处,知我在外地讲学,先生竟然有些不悦。
先生说:不好好在家读书做学问,乱跑作甚?
我说:将学到的知识,悟到的道理与人分享,向人传播,这不是先哲孔孟的追求吗?
先生说:万不可轻犯好为人师的毛病。
那边言语轻轻,我这边早已是冷汗涔涔。
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对学问的敬畏,对师者的谦卑,就是最好的学习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