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1.1/1.2/1.3

作者: 用力读书用心做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14:24 被阅读1次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学而第一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春秋时期,人们以“夫子”或“子”称呼卿大夫,即当时的贵族官僚。

    “夫子”和“子”都是尊称。“夫子”可以简称为“子”。

    夫子”是第三人称,相当于“他老人家”;“子”是第二人称,相当于“您老人家”。

    “时习”,即按时复习。那时候没有练习题可做,所以“习”作“复习”讲,就是把老师讲过的东西回忆一下,巩固一下。

    《国语·鲁语下》:“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清早接受早课,白天讲习所学知识,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直到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才休息。

    “朋”,古人把同学、同事、同僚等同辈人叫“朋”“友”或“朋友”。朋友是社会关系或政治关系,区别于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

    求学而按时复习,是一件高兴(独处的喜悦)的事;有朋友来,是一件快乐(社交的快乐)的事;别人(可能是家人)不了解、不理解(我的理想,我的志向,我的喜悦,我的快乐,我的好学,我的好友),我也不生气,我不跟他们一般见识,这才是君子的肚量。

    孔子说的君子、小人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身份,贵族和有地位的人是君子,奴隶和没地位的人是小人;一种是道德,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人是小人。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有子,名若,字子有,是孔门三期生。有若不但人老实,道德好,老师喜欢,还长得酷似孔子。这个“酷似”有意思,人和人如果没有点关系,会长得那么像吗?

    “孝弟”是古代家庭伦理的核心概念。“孝”是子事父,“弟(悌)”是弟事兄。

    兄是哥哥,哥哥中的大哥,是爸爸的合法继承人,是未来的大家长。当弟弟的,要尊重哥哥,特别是大哥,这叫弟(悌)。

    孝,效也,子承爻(天地万物变动、生生不息的规律)也。顺於道,顺天之经;循於伦,循地之义。《礼·祭统》:形声。从爻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并尊敬父母。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仁”是孔子思想最核心的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爱人”。简单讲,就是把人当人,首先是把自己当人,其次是把别人当人。

    一个在家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步入社会却好顶撞领导,这是很少见的。顺从领导,却好挑拔是非,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君子做人做事善于从根本入手,根本抓住了,也就算入“道门”了。“孝”和“悌”就是“仁(道)”的根本,要想入儒门行仁道,就必须要从孝悌做起。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的人最缺乏“仁”。

    言是言语。“巧言”是巧舌如簧、能说会道、善于用言辞讨别人喜欢,孔子称之为“佞”。

    色是脸色。古人称“脸色”叫“颜色”,外表的样子。

    “令色”是挤眉弄眼,打躬作揖,很会调动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巧言令色的人是擅长拍马逢迎的人,却最不讨孔子喜欢。

    “巧言”的反面是“讷”,“令色”的反面是“木”,孔子喜欢的是“木讷”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第一1.1/1.2/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ri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