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了凡四训》,一起知命改命造命。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警醒于光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的分享,何谓端曲。分享真正的积善,真正的行善,真正的积福报,真正的行善积德是什么样的?
上堂课讲了真正的善的真和假,收到很多家人的反馈,终于知道什么是真善了。原来一直以为自己在做真善,后来发现原来做的是假善。
后面袁了凡说的更精彩,今天的何谓端曲,跟大家更进一步去阐释什么是真善假善。
其实端曲也好,是非也好,半满也好等等袁了凡后面的东西呀,统统都是在说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真善美,假恶丑。你是在做真善美还是在做假恶丑?
来看袁了凡写的何谓端曲?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
先来看这一段。何谓端曲?又引入另一个概念,就是善有端,善有曲。
那什么是端呢?端就是直。曲呢就是不直。端就是指我们说,这个人端正你的态度,这个人是个正直人士,是一个意思啊。
所以何谓端曲?就是何谓直曲?直中求,还是曲中求?就是你是在直中求,还是在曲中求,等一会再解释,我们的古圣先贤都讲的很明白了,一会在讲。
今人见谨愿之士。什么是谨愿之士呢?就是我们上一堂课说的好好先生。
好好先生是什么意思呢?他不得罪任何人,事实上他是没有任何的善恶标准的,
其实他内心也有善恶标准,但是当他表现出来的是讨好任何人,所以好好先生就是他讨好任何人。
谨愿之士就是好好先生。但我们很多人把它当作忠厚老实的人,其实有时候忠厚老实的人就是好好先生。
你看哦,孔子或者说袁了凡他们都在讲好好先生是不对的。
好好先生一个特别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牺牲自己委曲求全,牺牲自己不跟别人红脸,牺牲自己希望别人开心,就这个意思啊,
今人见谨愿之士就是我们现在的人,他指的是明代,那包括我们现在中国社会也一样,
就现在大家在生活当中见到好好先生,就是我们说的,帮东家扛大米,帮西家扛煤气罐,你说的他不好他还满脸堆笑,
他自己呢,其实是一肚子的委屈,可是他还是去让自己去伺候公婆,或者是照顾老公,或者教育孩子,或者去讨好同事,或者讨好领导,
这个讨好也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刻意,而是不得罪,这样的人类称为善而取之。
我们说这个人是个好人,这个人是个善人,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生活中也会这样,
就是当我们见到这样的人,我们会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人,这个人做人不错,这个人他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善人,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人,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这样呢?
就是我们上一堂课在讲真假的时候也说过,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为人很好啊,你看他从来不跟别人红脸,你看他从来不跟别人争执,你看他从来都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这就是这个人很善的。
我们一些人他以为要做个好人,做个善人就是这样的,不是的,
这个地方很清楚的告诉大家,不是的,也不是我告诉你不是的,是古圣先贤就告诉你不是的,
这是怎么呢?你在生活当中没有标准,没有善恶的判断,甚至说牺牲自己善恶的判断,去维持一团和气,自己内在压抑着很多情绪,可是你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上面是你不得罪任何人,
你什么呢?让大家好,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的不是真善,是假善。
袁了凡说什么呢?我们看到这样的好好先生是善人。就是你生活中会有很多这样的人,这个不多说了。
那圣人是怎么说的呢?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
圣人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圣人是谁?了解明白宇宙万物真相的人,就是儒释道三家的古圣先贤们。
那圣人宁取狂狷。这句宁取狂狷是孔子说的。那先来看看孔子的两段话,
看孔子是怎么说狂狷和德之贼的,也就是谨愿之士。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
这两段话都是出自论语。
圣人则宁取狂狷引用自哪里呢?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这就是圣人宁取狂娟,
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这来自于哪一句呢?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我们结合孔子的话来跟大家在解读一下这个地方的意思。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就是孔子说,好好先生是道德的乱臣贼子,就是扰乱道德的人。
我们一直在说四书五经,论语是四书中的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
子曰,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好好先生。好好先生是什么特征啊?好好先生就是不得罪任何人。他给你的感觉好像还挺有修为的。
我们现在一些人修行就修成了好好先生。有的家人就变成了,哎呀,说话不要跟别人红脸呀,你要允许别人去体验他想体验的,你不要评判呀,你不要去控制呀,你不要去说那些让别人觉得不舒服的话呀,你应该允许,你应该放手,你应该包容一切。
告诉大家,真的啊,有的家人现在修行都把自己修成了好好先生,就是乡愿。什么呢?他不得罪任何人吧,就是说任何人犯了什么事情,哦,好的哦,可以的。
就是在乡村里面,或者在他居住的地方啊,一个乡一个村一个镇,这种人他在那里面他不跟任何人红脸,他在那里面他看到任何丑陋的事情,他也不会揭发她,他在那里面他看到任何人的罪行,他自己也不会去见义勇为,他在生活居住的环境当中他对左邻右舍,对亲朋好友,就是所有的人都说,这个人你看为人很和善,你看这个人就是说对一切都是包容的,
告诉大家,这个好好先生,有些家人修灵性就修成了好好先生,他没有是非标准呢。
就比如说,如果我建了一个群,我是一个群的群主。
群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说这个修行是对的,有的说那个修行是究竟的,有的说哪个老师是可以的,有的说哪个老师是不可以的,群里面就开始不断的争论,就开始不断的各种声音的探讨,有时候都很激烈,
但这个群主呢,就表现得好像自己很有修为表现的自己一切都允许,你们随便吵吧,甚至当有人提出质疑的时候,他还说不要评判呀,你要允许一切呀,每个人在不同的修为水准啊,每个人的层次不一样啊,要允许大家去如实如是的表达自己呀,
告诉大家,你把自己修成了好好先生,就是德之贼也,给你表现的就是一团和气,给你表现的你怎么说我都没有意见,给你表现的你怎么说我都允许,给你表现的是这个呀,不得罪任何呀?
我们认为这是修行的很高境界,这实际是德之贼也。
我们很多人会说的两句话,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什么呢?我要慈悲呀,我是修行者我必须要慈悲,我慈悲的对待一切人。
比如我是这个微信群的群主,我慈悲为本嘛,所以你怎么做都是行的,你在群里骂这个老师没问题,你在群里表扬这个老师没问题,你在群里说这个同修不好没问题,你在群里说那个同修不好没问题,你在群里说这个修行方法可以没问题,你在群里说那个修行方法没问题,
这叫我慈悲为本 方便为门,什么?哎呀,就是84000法门嘛,每个法门都可以带你解脱啦,所以要允许呀
家人们,你要知道这两句话后面,还有两句啊,你知道吗?
就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头两句,后面还有两句呢,慈悲多祸端,方便出下流,你知道这两句吗?
你看看,是,你是可以慈悲为本,可是你慈悲会出祸端,你的慈悲会出事,你的慈悲会导致混乱,这叫慈悲多祸端 方便出下流。
方便出下流。你是方便为门,是呀,你说84000法门哪个法门都可以,所以你无条件的纵容一切,无条件的允许一切,慈悲多祸端,方便出下流。
下流是什么?下流就是不究竟。你这个方便之门会出祸,
所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你只知慈悲为本 方便为门,你不知道后面还有两句呢,慈悲多祸端,方便出下流。所以这是跟大家说一下。
你看这个地方,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好好先生,就是我们说的牺牲自己为了老公,牺牲自己为了孩子,牺牲自己为了公婆,牺牲自己为了左邻右舍,牺牲自己为了亲朋好友,牺牲自己为了同事,牺牲自己为了领导牺牲自己为了集体,牺牲自己等等,这都是乡愿,
而孔子说的是什么?德之贼也。偷德的那个窃贼呀,这个人是偷取道德的窃贼。
贼是什么?古人讲贼叫乱臣贼子,一说乱臣贼子就表示是扰乱朝纲,什么叫扰乱朝纲?
就是这个国家本来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因为这个窃国大盗,就因为这个贼,这个奸臣,这个佞臣,这个乱臣贼子,扰乱了国家正常的秩序啊,
所以德之贼也,就是这个人的存在,他扰乱了这个得真正的德,但是老百姓区分不开什么是真正的德,明白吗,
所以好好先生他扰乱了真正的德,他混淆视听,他使别人区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德,就以为好好先生的表现就是真正的德,那个不是,那个是乱臣贼子,他使真正的德不能声张,你明白吗?
真正的德是什么?孔子他在中庸里面说了,中庸其理者,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而民鲜久矣。
中庸之为德,中庸作为一种德。其至矣乎就是中庸作为一种德是最高的。民鲜久矣老百姓很久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中庸之德了。
那中庸这种德,它就是厚德,就是上德,就是明德,
所以呢,好好先生他偷了中庸之德,他偷了明德,偷了厚德,
他把明德厚德中庸这种德给混淆了,就是我们一说中庸就理解成了好好先生,一说中庸就理解成了一切人都不得罪,就理解成这个样了,
所以这些好好先生,他把孔子真正的中庸之德的这个中庸给歪曲了,而且让好多人都跟着一起误解,跟着一起歪曲,
所以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就是说这个好好先生他把中庸这个德给偷了,他让其他的人跟着走偏了,就是中庸这个德的朝纲被他扰乱了,他让其他的人搞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中庸。
所以孔子骂人啦,乡愿德之贼也,就是孔子在骂人啦,这话说的很狠啦。
我们很多人就是乱臣贼子,包括灵修界的乱臣贼子,他在偷你的佛性,他自己把自己修成了好好先生,他还不以为然,他还不知道
他还用好好先生贼子的这种心态来要求你,来规范你。他认为你的不对,因为你不具备好好先生的特征,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他受不了心想生,因为心想生身上没有好好先生的特征啊,心想生不是对你无条件的允许,心想生告诉你的是,如果你不究竟就不可以,
所以给你表现出来的我不是好好先生,所以有些人就说心想生你的修为肯定不够,你看你修为够的话一定是允许一切,你都不能允许一切,你怎么能说你是修为够的呢。
你不要把自己变成好好先生,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慈悲出祸端,慈悲多祸端,方便出下流。这孔子说的这一句话。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这句话孔子就更直接了,这是解释狂狷。
袁了凡说,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
就是现在的人啊,见到好好先生说这个是真善,这个是真的在行善,他是真的善,但是呢,圣人则不是。
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
所以我刚才解释了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谨愿之士啊,这地方袁了凡也说到了圣人宁取狂娟,
那狂狷这个话也来自于孔子,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这是什么意思?
子曰,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中行什么?中庸之道啊,明白吗?
孔子说,如果我不能和中庸之道的人交往。什么是中庸之道的人?就是佛性的人吧,就是觉悟的人,开悟的人呢,
中庸可不是什么好好先生啊,中庸可不是什么人都不得罪,两边讨好啊,中庸可不是这个意思,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一种德。中是什么?不偏不倚,恒定不变。中庸是什么?中庸就是道,
那中庸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中庸就是良知光明,
所以中庸,它是一种良知光明的现象,一种良知光明的人,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就是我找不到活在道里面的人跟他交往,就这个意思啊,
孔子的意思大概是,如果我找不到颜回,我找不到孟子,我找不到王阳明,我找不到佛陀,找不到老子庄子这样的人跟他交往,大概意思呀,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孔子说,我找不到中庸之道的人,我找不到明心见性的人,我找不到良知光明的人交往,这是不得中行而与之。中行是走中庸之道。
必也狂狷乎。这个地方就有意思了,就是孔子说,我如果找不到中庸之道的人做朋友交往,那我就选择狂狷之徒做朋友交往。
就是我不和乡愿做朋友交往,我也不和乡愿,我也不和好好先生,我也不和忠厚老实的人,我也不和所谓的老好人交往做朋友。我宁愿和狂狷之徒呀,
那狂狷是什么?孔子后面有个解释呀,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狂者是比较激进的人,狷者是比较有操守的人。
我们都觉得狂狷这种人,好像还不如好好先生,我们觉得狂狷这个人他怎么能比得上就是那种忠厚老实的人,他怎么能比得上老好人呢?是这样吧。
给你列举几个。就是生活当中啊,大家可能会想到的一些狂狷之人,我们用历史上的这些真人对你来说这些狂狷之人,
那比如说狂狷之人有一个,李白可就是个狂徒啊。高力士脱靴。狂不狂?谁敢?这个故事是什么?
就是唐玄宗在朝堂之上让李白作诗,李白就要求让高力士脱靴。
高力士是谁?唐玄宗的近侍就是贴身太监,高力士也是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太监,他这个太监不错,他不像太监魏忠贤啊,李莲英这样的宦官,高力士还是不错的一个太监。
但是李白告诉高力士,来,给我脱鞋,狂不狂?很狂呀,这就是狂徒。
李白的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种人就比较激进,就有比较狂的这种表现。
那一个好好先生,一个李白,我也宁可和李白交往成为朋友。他们绝对不会同流合污,他们绝对不会牺牲自己的立场,
明代的海瑞罢官,你看狂啊,海瑞也是很狂的一个人。朝堂之上刚直不阿,任何人我都敢参你,任何人我都不放在眼里,所以这就是一种狂的表现。
那你愿意和官场上的好好先生做朋友还是愿意和海瑞这样的做朋友呢?这就是孔子说的宁取狂狷呀。
狂我们举例两个,一个李白,一个海瑞。那狷呢?也举例两个。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并不狂,你从陶渊明的诗作当中并不能发现像李白那种狂。
陶渊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我辞官不做,我不伺候你了行吧,就是说我自己找一块地,我自己种地去,所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就这样吧,这是一种狷的表现,
就是有所不为,君子有所不为呀,我不伺候你了,就是我不在这个黑暗的官场当中,干嘛让自己委曲求全,让自己左右逢源,让自己为了五斗米牺牲自己,所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啊,陶渊明是一种狷的代表啊,
那还有呢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清华大学那个荷塘月色,还有写的背影,我们在中学时学学他的文章,
民国时候的文豪朱自清,他的故事有一个,是什么?
就是当时在抗战时期,已经饿的不行了,日本空投那个大米到学校里面,很多人去捡来吃呀,朱自清不吃,朱自清不要,饿死我也不吃,这就是狷,有所不为呀,明白吗?
这是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日本来侵略我中国,你现在给我空投大米,想让我活命,想让我感激你,或者怎么样,那我是中国人,我宁可饿死我也不吃,
但你看朱自清,他不是一个狂者的表现,他不像李白那种感觉,他跟陶渊明有点像,就是独善其身的这种,这叫狷。
你看这几个例子一举,你就知道什么是狂徒,什么是狷者了。你就明白孔子的意思了
就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如果得不到活在道里面的人,
那什么是活在道里面的人呢?那就是孟子,王阳明这样的啦,
那就是说李白或者海瑞,或者陶渊明,或者朱自清,他们跟王阳明还是不一样的,
如果王阳明是处于那样的阶段,王阳明作为圣人他是会走中庸之道的。就是他会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但陶渊明会不会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我们不知道,李白会不会我们也不知道,但现在看他们不大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成为圣人。
其中有一段王阳明和他的学生对话,就是问韩愈和王通两个人谁更伟大?韩愈大家都知道的唐宋八大家。
那王通很多人都不知道,但王通的孙子王勃初唐四杰,就是在唐代刚刚成立的时候,四个很杰出的文豪。
王勃很年轻26就死了,他的爷爷王通是隋朝时的一个大儒,他可没有韩愈的名气大。
但学生问王阳明,韩愈和王通谁更伟大?王阳明说韩愈是以文而雄之。什么意思?
韩愈只是在文章这个领域有成就,而王通呢,多多少少是有点得道之人。所以王阳明赞叹的是王通。
所以王阳明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就是李白或者说陶渊明的这些人,和王阳明孔子是不一样的,
李白和陶渊明就是一文而雄之,就像韩愈一样一代文豪。
孔子和王阳明是圣人,是悟道的。孔子的意思大概就是说,如果我找不到王阳明做朋友啊,那我就找李白和陶渊明做朋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我不和老好人,不和好好先生做朋友。
狂者狷者肯定不会是好好先生,你说李白会做好好先生吗?陶渊明,海瑞会做好好先生吗?他们都不会呀,
他们都有善恶的标准,他们都有自己有所不为的,他们也都有自己进取的地方,所以这就是孔子呀,
我们现在讲的是所谓的灵性,讲的是所谓的修行,生活中其他方面你做好好先生的你不要做,
什么叫你做好好先生?就是你只要感觉不好你还做就是好好先生,
但是你在修行当中,你不要把自己修成好好先生,你还用好好先生来给自己贴金。
贴金是什么意思?我无条件的允许一切,你看我修到了无善无恶,我都修到了让自己不去对任何事情有任何的评判,我让自己无条件地允许一切,这样的你很可能就变成好好先生,
请你记住这一段话,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多祸端,方便出下流。
你想出下流吗?你想用你的方便之门让大家都成为下流之辈吗?
如果你想,当然那个人他和你共舞,你们一块好吧,这是孔子的话,理解了吧,
这个是袁了凡引用的,就是说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
就是现在的人看到好好先生,看到所谓忠厚善良的人,所谓的老实人老好人,我们说这是真正的善人,但孔子呢,但圣人呢则宁取狂狷。
宁取狂狷就是圣人肯定取狂狷之徒,那狂狷之徒是什么意思?我刚才举了几个例子,估计大家已经比较清楚了。
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至于好好先生老好人,至于把自己标榜为无善无恶的人。
虽一乡皆好。一乡是整个一个乡镇,虽然一乡的人都说这个好好先生好,整个乡里的人都喜欢他,都称颂他。
就是你看人家不评判,人家无善无恶,人家允许一切,人家没有是非标准,即使大家都这么认为,都说他好。
但是呢,孔子会说这是德之贼也。这是真正祸乱朝纲的人,这是真正扰乱道德的人。
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
这个地方袁了凡就说,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
就是普通人他对善恶的标准,和圣人是不一样的。圣人的善是什么?圣人的善知善知恶
普通人的标准是无善无恶,就普通人认为,呀,我可把握住本体了,本体是无善无恶的,那我对每一件事情我都要做到无善无恶
你知道吗,你做到无善无恶,证明你没有明心见性,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取舍,或者你有私欲。
比如我是群主,群里面各种各样修行的声音,今天说这个课程好,明天说那个课程也不错,今天发这个文章,明天发那个链接,今天说听这个课吧,明天说听那个课吧。
你作为群主,无条件的允许一切,你无条件的纵容这些,就表示第一你没有明心见性。为什么呢?你分不清呀,所以你干脆不说话
第二你有私欲。什么呢?你要卖你的课程,所以你必须允许别人去说一切呀,否则你去卖课程,别人会说,你干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只许你说,不许我们说吗所以你干脆大家都说。
所以你良知不光明呀,所以普通人的善恶标准和圣人是不一样的。那谁是对的呢?肯定是圣人对呀。
你能说你是对的?你能说是普通老百姓对的?肯定是王阳明是对的,佛陀是对的,孔子是对的,老子是对的。
所以从这个话就能知道,真正的善和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所以真善和假恶要区分开。
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
推此一端就是由此而知。就是窺一孔而见全斑。就从这一个地方,你就能知道全局是怎么回事了,所以推此一端。
种种取舍,无有不谬。所以你呀,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是非善恶的标准,可能都是错的
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什么意思呢?
天地鬼神,就是我们认为的真我呀,天使呀,指导灵啊,灵魂啊,就是无形的存在,佛呀,自性啊,道呀,就是天地鬼神之。
福善祸淫。福善就是他对那个善行,对真善,他是会给予所谓的,就是我们讲的福德福报,或者说给到奇迹,或者说给的嘉奖,
祸淫呢,就是我们认为恶,就是那种不善。那这个呢你是会让自己遭遇厄运,遭遇人生的困境,或者说他给你惩罚。这叫福善祸淫
福善祸淫是唯人自招啊。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啊,他不是有个人在那专门拿个功过薄,在天天等着惩罚你呀,就是善恶无门唯人自招,福祸无门唯人自招。
他是你自己感召来的,怎么感召来的呢?我们都讲过了,就是你给出去什么感觉你就接收到什么命运,你给出去什么感觉你就接收到什么境遇,就这个意思啦,现在叫福善祸淫。
那我们都知道你给出去的感觉。问题是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区分不清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
这个就要命了,你认为你在做慈善,结果你发现你的命并不好,你认为你在积福报,你认为你在行善,但事实上你在造孽呀,
你认为你应该是被福善的,因为你是在善行善,但事实上你在淫淫乱是这个意思啊,明白吗?
所以呢,其实你是被会祸的,会有祸来到的就是灾难了,你认为你在积善,这就是真善和假善了,
你分不清真善和假善,你认为你是在做真善,其实是在做假善了,
所以你什么都不用管,是什么呢?你自己能不能让自己良知光明,良知光明才能区分得开呀,否则你根本就区分不开的
所以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
你看天地鬼神他们认为的真善和假善与圣人是相同的,与老百姓是不相同的,与世俗啊是不相同的,
什么意思?就是圣人是对的,普通人是不对的,就这个意思。
所以普通人认为的善,除非圣人也认为他是善,圣人认为他不是善,他就不是善,
普通人认为的是祸,除非圣人认为他是或圣人认为它不是祸,他就不是祸,
所以你自己区分什么真善和假善,问题是你具不具备圣人的眼光。
你如果不明心见性,不具备圣人的眼光,你很难区分真善和假善。
所以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就是袁了凡告诉大家,你不要怀疑圣人是错的,你不要怀疑孔子,王阳明,孟子,佛陀他们错了,
如果你的见解和他们的不一样,那就是你错了。所以圣人是掌握道的人,圣人是明白真相的人,圣人是良知光明,明心见性的人。
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凡欲极善。就是你要做慈善啊。
决不可徇耳目。不要听你的六根的。耳目呀,眼睛耳朵不可徇。徇,就是依照,就是遵循。
不可徇。包括我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我们就把它说成六根吧,就是不要因为你的眼耳鼻舌身去决定做什么。
什么叫不要徇耳目呢?你看到别人在做什么,就是我说的,你看到别人天天去放生,你就跟着别人天天就放生,这叫徇目了,
就是你看到别人天天给自己的公婆洗脚,你也回家天天给自己的公婆洗脚,这也叫徇耳目,这叫徇你的听,
就是不以你看到的听到的来决定你要积善,我们很多人就是以自己看到听到来决定自己怎么积善,
就是别人告诉自己这就是一种听,别人告诉自己说,你应该每天磕500个头你就开始做了,你就开始学,耳目开始遵循每天磕500头让自己去积善,
别人说你应该经常到庙里做义工,你就经常去庙里做义工,为什么?你徇的耳目,就是徇的是你听到的看到的,明白吗?
别人说你应该捐钱,你就根据别人这个教导去捐钱了,这也是徇耳目,就跟自己听到看到的去做。
但是呢,袁了凡怎么说?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什么呢?
不要去听你的耳目,也就是不要去听外面人怎么说。
耳是听,目是看,意味着你用你的眼睛耳朵再决定要跟别人怎么样,就是说你是听从别人的教导,别人告诉你怎么做,
就是不要遵循外在的标准,不要遵循别人的教导,不要遵循别人做那种事情,就是不要模仿他的行为,就是不要袭迹。
而要干嘛呢?惟从心源隐微处,要听自己的心,要听自己的良知呀,要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别人经常去庙里做义工很开心,你去庙里做义工很苦恼,你就不要去了。要听自己的心,不要去模仿别人。
别人天天给公婆洗脚很开心,你给公婆洗脚要死的心都有,不要去模仿了,听自己的心
别人天天放生很开心,你天天放生很纠结,就不要模仿了,不要去天天放生了,你干嘛呢?让自己听自己的心,
那你的心可能会什么呢?你的心可能不是给你公婆洗脚,而是陪陪他们说说话,
你的心可能不是去放生,而是什么呢?可能就是去看望一些失学儿童,
你的心并不是说要让自己去庙里做义工,那你是干嘛呢?仅仅是想去敬老院看望一下孤寡老人,
你在做这些的时候,你是很和平的,你内心有冲动想做,这就是良知的指引,这就是真善,否则的话就是假善。
听从耳目就是假善,听从良知就是真善,所以要默默洗涤呀。干嘛呢?致良知,洗涤你的心呀,
默默洗涤。你格物致知肯定是默默的。
你格物致知,你还天天到外面去喊嘛,我要格物致知,你会这么做吗?你不是的。
你有了情绪,你是默默地洗涤你的心。
所以华严经里说什么?忘失菩提心,纵行一切善,也是魔业。来看这句话。
忘失菩提心,纵行一切善,也是魔业!
~《华严经》
忘失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直心。直心即道场
忘失菩提心。如果你失去你的良知,如果不是从心源隐微处你想去做的事情,你纵行一切善。
忘失菩提心,纵行一切善。是什么呢?你不从你内心深处想去做这个事情,而是模仿别人,而是遵循你的耳目,根据别人的,他怎么做的你去模仿,
那你纵行一切善,也是魔业。什么意思呢?就你以为你在修佛,事实上你在入魔。
你认为你做作真善,事实上你在做假善,你事实上好不了啊,人生好不了的,
所以华严经里也告诉你,忘失菩提心,纵行一切善,也是魔业。
所以呢菩提心,这个地方告诉的就是良知光明,就是内在有触动,就是知行合一的善才是真善,
知行不合一的善,他就是魔业,知行不合一的善,就是妄行一切善,就是忘失菩提心。
纵行一切善就是知行不合一的善,它是魔业,它不是真善,
知行合一的善,才是真善了,才是真的给自己积福报。
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
这个地方简单解释一下端和曲,端就是直。看一下我们古圣先贤怎么说的直。
光严童子问维摩诘:“何者是道场?”
维摩诘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维摩诘经》
这一段话是维摩诘经的。维摩诘居士跟佛陀是一个时代的,他是在家菩萨的代表,在家修行的代表,佛陀是出家修行的代表,
维摩诘经里面说什么呢?光严童子问维摩诘,何者是道场?
就等于弟子问维摩诘,弟子问师傅什么是道场?我们都很多人都想把这个搞明白了,什么是道场?
维摩诘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维摩诘回答说,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现在心想生建立的弟子班,就是要给你成立一个直心道场,明白吗?
就是说什么?在这个班里面你可以直心,在这个班里面你可以如实表达你自己内在的感受,这是你到别的地方也是做不到的。所以维摩诘说,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那直就是端。何谓端曲就是何谓执取。所以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直心就是道场。什么是直心?解释的很清楚了,无虚假故就是直心。那什么是无须假?就是没有私欲呀,
什么是无虚假?无虚假就是诚意,就是我们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叫无虚假。
诚意是什么?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这叫诚意。
如恶恶臭,就是你进到厕所,你就会捂鼻子。你进到鲜花市场,你就会深呼吸,这就是直心啊。
如果你起了第二念,你进到厕所捂鼻子,你马上告诉自己,不行,我不能捂鼻子,我要一视同仁,这就是不是直心了,这是第二念就起了,你知道吧,这就不是第一义谛啦,这就开始念上生念了,
你进到鲜花市场,你自然的会深呼吸,可是你马上去告诉自己,马上起一念,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这么喜欢鲜花,不要深呼吸,这就不是直心的,这就是曲心,这就是有了私欲了,你知道吗?
所以呢,什么是直心?你想活在道场当中吗?诚意不自欺,
很多人是在自欺呀,自欺欺人,就是思虑太多,贪嗔痴慢疑呀,
所以何谓端曲,何谓直曲,就是诚意不自欺,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那就是说明你良知光明,
你看到孩子掉到井里就会去救他,这种是恻隐之心呢,你看到有人为非作歹,他祸害百姓,他加害别人,你就会见义勇为挺身而出,这叫是非之心呢,
而不是看到孩子掉井里你无动于衷,看到有坏人做坏事你也无动于衷,那不叫直心,那都叫曲心,那都是你自己有私欲给遮挡住的
所以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端,直心就是无虚假,无虚假就是诚意,诚意就是不自欺真实的面对自己,真实的听自己的良知,
那怎么做?就必须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这是说的第一个,
再来看楞严经中关于直心的解释,看一下这段话。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楞严经》
这是楞严经中的一段话,楞严经不用再讲他的地位了。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这个汝呢阿难,那现在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我们每一个人的。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你现在如果想搞明白无上正等正觉,想明心见性的话,
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什么呢?你必须直心,应当直心呀。
就是佛告诉阿难,如果你想具备阿耨多罗三邈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你应该让自己直心。
所以第一句话就是让自己直心。维摩诘居士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就是直心是道场,直心就是无虚假呀,
后面佛陀继续解释直心,是什么呢?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什么是十方?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就上下左右前后十方。
十方如来,那就是一切佛了,或者十方佛土中,六凡四圣,就所有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成就,成就是什么?如来呀。一切众生明心见性的,一切成佛成圣的人,
同一道故。都是因为一个原因,都是因为一个事情他成了佛,成了圣人,
包括出离生死。他为什么能出离生死?很多人想追求这个,无惧生死呀,有的叫永脱六道轮回,就这么个意思啊
他成为如来,他出离生死,皆因一个缘故,同一个道心,同一个道故,什么呢?皆以直心。
你看又告诉你了,皆以直心啊,楞严经维摩诘经都在告诉你,都是因为直心。王阳明,孔子告诉你的也是直心,
中庸里面就讲,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这就是直心了,这就是诚意呀,你诚意就是不自欺呀,不自欺就是我们说的致良知,致中和,格物致知,忍辱,宽恕,
所以格物致知就是诚意,就是直心,知行合一也是直心了,
佛陀也在告诉你啊,你必须是直心才能成就,因为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无虚假,你不能有虚假,就必须对自己诚意,
什么叫诚意?就是不自欺,什么叫不自欺?就是你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你根本不需要让自己去动念的,你进入厕所自然就捂鼻子,你进入鲜花市场自然就深呼吸,你的本能反应,这种叫不自欺,
当你进入厕所,你说我不能表现的这个厕所这么讨厌他,我要一视同仁,那你就开始让自己有曲心了,你就不是直心了,你就无法成就啊,你就无法成为如来呀,
所以说呢,心言直故。就是因为你的直心的这个缘故啊,
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什么意思?就是由始至终。就是如果你具备直心,由始至终。
就是从你开始修行,你证得的每一个果位,比如你从凡夫~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你中间的任何一个果位,什么呢?
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只要你一直保持直心,你一步一步的往上修,一步一步的证得中间任何一个果位,你永远不会有曲心,你永远不会走弯路,你永远不会入魔障。你就永远保持自己的真心本性。
这就讲到了直和曲呀,直心,曲相。这是关于端和曲,来看袁了凡他说的。
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
现在很多人在做慈善的,是媚世的,媚俗的
什么呢?讨好啊,讨好这个社会,讨好别人做慈善,这都是假心,这都是曲心啊,这都不是直心。
直心是什么呢?就是良知告诉自己做,我对结果无所谓求的,
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
就你一定是敬天爱人的。如果你良知光明,一定是敬天爱人的,
但如果愤恨,如果你对别人事实上内在是藏有私欲,你其实并不爱他,你内在还是对他充满了评判,充满了一些指责抱怨,
这个和知行合一不冲突的,你不要以为说,那我不评判我就不能对他有任何的措施,不是的,
它是杂草一样拔了它,怎么呢?它不适合在这,它适合去别的地方,但我不会对他念念不忘的去评判它,抱怨它,它走了就走了。不会老抓着这个事情不放。
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
就是有的人做慈善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可能就捐了10万,还得让校长给他拉横幅,还得让学生带红领巾给自己鞠躬,还得摆个桌子专门搞个捐赠,还得让电视台来采访自己,让自己登个头版头条,
这个东西都是曲心,那你的直心会想这样吗?你的直心会动这个脑筋吗?你的直心会让自己成为新闻人物吗?这都是曲心,你知道吗?
所以明着做慈善,明着好像给自己积福报,其实全是假善,积不了福报,你不造孽就不错了,明白吗?因为你有贪嗔痴慢疑呀,贪嗔痴慢疑在造孽呀,
所以袁了凡举的这些例子我们不用一一去分辨,我们只问你是直心吗?
你只要直心就是端。你只要不是直心就是曲。你只要直心就是真善,你只要不是直心就是假善。这就是何谓端曲。
所以袁了凡说皆当细辨。你要去区分清楚。
所以我们很简单,我们不用这么复杂,我们只不过讲的时候讲的复杂一些,是为了把它讲透,讲深,讲明白,但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很简单,听良知的。
就是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程吧,何谓端曲。
希望的对每位家人都有帮助,希望每位家人更能够区分什么是端,什么是曲,就是什么是直心,更能够区分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让自己真的是行善积善。
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