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自我导向行为》这本书,受益匪浅。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我们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练习,掌握自我分析的技能,从而实现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行为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入手,为我们解读了人为什么总是无法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并从行为发生的前提、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产生的后果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通过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演示了完成自我矫正计划的具体执行方法。
一、认识情景
如果某个行为不好想改变时,不应该总是盯着这个行为本身,而是要充分了解导致发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某些行为归结为不可动摇的个人品质,这是一种错误的自我认知。人的行为其实是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大家都忽略了不同的情境对自己行为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到特定情境对自己行为的影响,才能提前做出准备来防止自己不希望看到的行为发生。
有时并不能真正了解到发生行为的原因,绝大多数人也不了解自己,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系统的自我观察技巧——记录结构化日志。就是当出现某个行为时,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把前提、行为、结果详细记录。这样就能分析出发生行为的真正原因。
二、改变行为
任何改进计划都涉及新的行为的建立,而建立新的行为有四种方法。
1.用积极的自我陈述代替消极的自我陈述。
2. 进行想象预演。
3. 模仿榜样。
4. 塑造法,逐次逼近。
三、强化结果
对自己新建立的行为进行强化管理,保证自己能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完成自我矫正计划。在强化自己的行为时,大家普遍都会犯一种错误,即总是习惯达不到目标就惩罚自己。但单独的惩罚是很不好的策略,因为任何一种惩罚都会对一种行为增加厌恶的刺激,而且单独的惩罚不会培养新的行为,仅仅依靠惩罚的计划大多都不会起作用。最好的办法是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奖励,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培养自己积极的自我效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