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江影月
《为什么人总是会受伤》武志红老师的这本书,生动地向我们勾画了在生活中,有哪些人会受伤,到底会受到哪些人、物的伤害。
在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伤害,也会无意中伤害到别人。这些伤害也许会被化解,最终“相逢一笑泯恩仇”;也许无法消弭,成为断送情谊的伤痕。
但相比于身体的伤痛,心理的伤痛让人更加难以控制和忍受。一个人挨了一拳,会立刻去回击,通常不是因为被打得有多疼,而是因为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心受到伤害,才下意识要回击。这种暴力回击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将事态扩大,引发更大的心理伤害。
心理伤害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面对受到的伤害?
如今,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找上人们,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娱乐圈名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上的痛苦。最近两年,频繁出现的抑郁症已经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但是,一般的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以前人们并没有当回事,也有点羞于启齿。如果不是发作到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一般不会去诊治。有很多心理问题如果早期发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疗愈。但是如果一直不重视,延误病情,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危机。
现代因为层出不穷的案例让许多人终于放下心防,不再讳疾忌医,开始正视自己心理上的问题,并想方设法去缓解和疗愈。除了找专家咨询,人们对心理学方面知识也十分感兴趣。只有了解真相,直面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以及预防问题再次发生。
在这本书中,作者武志红老师结合新闻热点事件,从心理伤害的产生,造成的危害性、疗愈伤痛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对心理伤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我们应透过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从源头去预防和解决亲密关系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心理伤害最早要追溯到婴幼儿和童年时期,一些人在成年后超越世俗的行为,就是这些伤痛带来的负面效应。
作者在书中提到,精神分析认为,好的父母,像是一个结实的容器,孩子的生命能量,可以在这个容器内流动,一旦孩子发现,他的生命能量被允许、被看见,这份生命能量就会转化为生能量。相反,如果父母容纳不了孩子的这份生命能量,这份能量会转入到潜意识的黑暗中,成为死能量。
这提醒我们一方面要从源头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对已经形成的伤害应及时的弥补和修复。
所以,真正的健康心态是坦然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愿意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愿意通过反省改善自己,不断前进。
只有直面自己的问题,找出根源,才能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根治问题。这才是真正让心不会受伤的方法。
齐悦梦想社群一营三班林江影月第33周第1篇总97篇
高中英语教师一枚,忙里偷闲写文,翻译,虽不能做个美美的文艺青年,但也能在自留地尽情抒发自己的观点,还能在课余带几个亲戚朋友的孩子,实现许多老师都想做的从小学到高中带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孩子,就已经很知足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