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宋国并无称霸之势,但宋襄公却有称霸之心 。
宋襄公不自量力地与楚国争夺霸主之位,不仅以惨败收场,还成为了天下人的笑柄。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宋襄公如此自信,敢于同比自己势力强大的楚国抗衡呢?
这还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
公元前651年,宋国的老国君宋桓公去世,宋襄公正式即位。
此时的齐桓公已在位35年,也就是这一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会盟,被周天子赏赐了胙肉。
而这次会盟,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正式达到了巅峰。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襄公开启了他作为宋国国君的统治历程。
齐桓公的成功称霸,无疑是给整个天下做了一个表率,只要像齐桓公那样打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可以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所以,整个春秋时代,就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
随着齐桓公的逐渐老迈,晚年昏庸的他,宠幸易牙、坚刁等小人,在管仲去世后,齐国的霸业也开始逐渐衰落。
八年之后,齐桓公病重期间,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国君的宝座,大打出手,搞得齐国鸡犬不宁,混乱不堪。
而齐桓公就这种外忧内患中悲惨饿死。
随着齐桓公的离世,齐国在经历了这场战乱之后,其霸主地位,瞬间就失去了。
对于这空出来的霸主之位,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全都是虎视眈眈,一场霸主争夺战的序幕即将拉开……
而当时的宋国,便是其中之一,且有跃跃欲试,首当其冲的架势。
正如我们之前讲过 ,在整个西周以及春秋时期,宋国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国,且是为数不多的被封为公爵的诸侯国。
在齐桓公当政时期,宋国单从爵位的角度来说,就要比齐国高一个档次。
至于地盘,宋国同样不输齐国。在齐桓公称霸之前,宋国甚至比齐国还要强大一些。
正是因为背靠强大的宋国,所以当齐桓公去世之后,当时的宋襄公,才敢觊觎霸主的地位。
而当时有资格和宋国争夺霸主之位的国家,大概就只有晋、楚、郑这几个国家。
那么,面对这种时代背景,宋襄公该如何实现自己称霸的梦想呢?
首先,他效仿齐桓公,带领各诸侯来齐国平定叛乱,其目的就是要插手齐国内政。
就在齐桓公去世一年之后,宋襄公率兵进入齐国,拥立齐桓公所立的太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要说拥立齐孝公这件事,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
我们讲过,当年宋襄公刚刚即位的时候,齐桓公就举办了那场葵丘会盟。
在这场会盟当中,齐桓公对刚刚即位的宋襄公非常热情,拉着他的手,做了一番亲切的交谈,并且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肯定,同时还委托宋襄公照顾太子,并把太子昭隆重地托付给了他。
当时齐桓公这么做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件事,却给了宋襄公插手齐国内政的理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齐国内乱之后,太子昭直接逃往了宋国,请求宋国出兵支持。
面对这样的机会,宋襄公自然不会拒绝。
宋襄公坚决维护周朝礼制,坚定地站在了公子昭这一边,亲自出面约集天下的诸侯,号召各国合力协助太子昭回齐国当国君。
以当时的周朝礼制论,齐国内部那些与太子昭争位的人,都属于乱臣贼子,宋襄公这么做,是维护社会的稳定,是站在正义的一边的。
随后,宋襄公就发出号召,邀请其他诸侯国和宋国一起,派兵进入齐国,支持太子昭即位。
不过当时的宋国,号召力还比较有限,大部分的诸侯都没把宋襄公放在眼里,认为他“人微言轻”,没有资格来号令自己。
所以,也没几个国家愿意听从宋襄公的安排,最后也就只有只有卫、曹、邾几个小国如约而来,派来了一部分军队,算是响应了宋襄公的号召。
虽然没几个国家支持,但仗着宋国的强大,宋襄公还是派出了军队,正式进入了齐国。
最后,宋襄公带领宋国军队平定了齐国的内乱,将太子昭送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
齐国的齐桓公是天下霸主,现在齐国的太子昭靠宋襄公上位,齐国人处处尊崇宋襄公,宋襄公瞬间就名声大噪,一时之间成了最有希望继承霸主之位的人选。
而宋襄公本人呢,在拥立了齐孝公后,自我感觉良好,有了种已经接替了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感觉。
从此处处以霸主身份自居,当仁不让地向诸侯发出会盟邀请。
但,除了宋襄公之外,还有一个国家,此时也非常强大,而且对霸主之位势在必得,成了宋国的劲敌。这个国家,就是南方的楚国。
正是因为楚国的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整个中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站队现象。一部分诸侯国,站队到了宋国这一边。而另一部分诸侯国,则站队到了楚国那一边,形成了两大集团。
而在这个站队的过程当中,宋襄公的表现其实非常糟糕。
因为此时的宋襄公,还没有摆脱自己公爵的身份,在拉拢其他诸侯国的时候,总会显示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
大家站队,本来就是为了获得利益,谁又甘心做别人的小弟呢?
对于这个道理,宋襄公或许明白,但是明显不如之前的齐桓公懂得那么透彻。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站队宋国这边的诸侯国越来越少,楚国那边的盟友却越来越多。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高下其实已经分出来了。此时的宋襄公,如果能及时摆脱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花心思去拉拢其他诸侯国,或许还有翻盘的希望。
但结果是,宋襄公非但没有去拉拢其他诸侯国,反倒想以武力胁迫盟友,逼周围的几个诸侯国就范。
这样一来,自然就更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站队到宋国这边了。就连之前宋国鼎力支持平定内乱的齐国,此时也开始作壁上观,不再参与宋国组织的会盟。
更讽刺的是,此时的宋襄公,依然认不清形式,非要强行以自己的公爵身份,再次召开会盟。
赴会之前,有人提醒宋襄公务必带上军队护卫前行,但宋襄公盲目自信,说自己以诚待天下人,天下人必以诚待自己。结果羊入虎口,成了背信弃义的楚王的阶下囚。
后来经过多方斡旋,宋襄公的哥哥子鱼费了不少力气,在鲁国国君的调停下,楚国最终还是释放了宋襄公。
回国后的宋襄公相当憋屈,便把怒气洒在了楚国的小跟班郑国身上。于是,宋襄公亲自率兵前去讨伐郑国。
楚国一看,自己的小弟被人欺负了,岂能坐视不管,随即出兵救郑,而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泓水之战,就此爆发了。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