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襄阳古城/杨光举

作者: 杨光举A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10:58 被阅读213次
再游襄阳古城/杨光举

题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十年前 ,第一次南下广州之后,襄阳便成了我的人生驿站。

襄阳,一个历史古城。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襄阳人,不为襄阳写点文字,的确有点过意不去。苏州小居四年 ,游记没少写。十年前,襄阳逗留半年,去过古隆中,有悲有喜有故事,前段时间稍作整理,写了一篇散文《古隆中怀旧》,一篇小说《古隆中旅馆》。

2018年这个仲夏,怀着忧郁的心情,我再次走进襄阳。我终于明白,襄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随时接纳着游子的归来,为游子擦干脸上的泪水,抚平心灵的创伤。一位在襄阳定居多年的同窗好友,对襄阳十里城郭,山水画廊都了然于心。但是,心细如发的她,为了能让我这个曾经的“本地人”,如今的“外地游客”尽兴玩好,她不辞辛苦,提前作了大量游览路线的踏访“踩点”工作,把我的两天行程安排得丰富多彩,让我见识与收获一路多多;温馨与乐趣一路融融,使我感动不已。她自己也在做导游导览“攻略”当中,对襄阳这座古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切的热爱。

走在古城青山绿水花海里,我们第一天游览了唐城、习家池、米公祠;第二天我们深入游古城,走东门、南门、大北门(小北门临汉门、夫人城上次我去过,此次省略)、长门;穿越荆州古治券门;上仲宣楼、登古城墙;探访谯楼、观襄王府绿影壁;上昭明台登高望远;参观美术馆、收藏馆、博物馆;走进积仓街瞻仰革命旧址;沿幽静北街进报社重温青春岁月……游子归来,故地重游,古城处处展新颜,襄阳美得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美得我停不住脚步,美得我感慨良多,美得我重新认识它,记录它,陶醉它。

一、漫游“唐朝古城”

襄阳唐城影视基地,又名中国唐城,既是影视拍摄基地,又是旅游景区,还是国内最大的“唐朝古城”,很有穿越吸引力。3月31日早上8点半钟,我们就来到了唐城。从唐人街进去,长长的影视大道告诉我们:唐城是专门为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并已上映的电影《妖猫传》而建,这部电影讲述了因杨贵妃之死而引发的一连串诡异的故事。2016年8月5日在唐城的宣政殿前开机,历时5个月杀青,影片中97%的实景在这里拍摄。

最先迎接我们的是凯旋楼,巍峨壮观,楼中带塔意,塔中显楼形,创意十足,以前少见,特别博眼球。穿过明德门、朱雀门,承天门等雄伟的城楼,大皇宫气势恢宏地展现在眼前,让我们如梦似幻,一步穿越时空,目睹大唐盛世。

走进唐城街市,相映成趣的水系、桥梁,错落有致的宫殿、宅邸、寺庙一一映入眼帘,尽览盛唐建筑之壮美,园林之典雅。那利刃般的城墙和圆形环殿搭配,格外壮丽而不同凡响。城内“八水绕长安” 的水系,实则是巧借汉江之水。清池四周,城堞伟岸,拱桥飞架,宝塔高耸,亭榭雅立,商铺热闹,寺庙肃静。我没有想到襄阳这座2800年历史的古城,如今又行改革创新之风,打造出一座全新的城中之城,浪漫之城。公元756年被自缢而死,香消玉殒的杨贵妃恐怕也没想到1256年之后,不是长安,而是襄阳精心营造了她“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景吧?在青龙寺大殿前,我意外得知青龙寺方丈印顺大和尚竟是老河口人。他同时担任深圳弘法寺、海南三亚南山寺、尼泊尔中华寺等多家寺院方丈。由于其修行、弘法成就及对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泰国国王御赐“华僧大尊长”的荣誉称号,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僧人。

从一片藕荷沼泽之地,变成一座恢弘唐城,前后经历6年精心打造。2015年5月1日,唐城才正式对外营业,而直到2017年底《妖猫传》上映,唐城才真正在大银幕上面世。游人可以零距离地游览大唐长安城,观众也可以通过银幕一览盛唐风貌。唐城成了襄阳的新地标;襄阳送给世人一座新唐城。美哉!壮哉!

二、徜徉清幽习家池

唐城对面不远处就是习家池,它们统属于襄阳岘山文化旅游区。游览了大唐盛景,我们来到凤凰山南麓的习家池。正午时分,烈日当头,游客如织,山野之风掩映下的这座园林,竹屏园门,显悠久的历史,清幽的环境。大片的草地,茂密的林地,宁静的水面,相宜的楼亭,构成习家池景区独特的风韵。在这里踏春赏景,心旷神怡。“江山留胜景”,我被它深深吸引。徜徉其中,并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习家池为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存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也是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名园,享有“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的美誉。 

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襄阳侯习郁,仿效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之法,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马泉的水,池中垒起钓鱼台,列植松竹,开创了利用自然山水配合花木房屋建造园林的造园风格,后人称之为“习家池”。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常游憩于此,酒醉而归,说“此我高阳池也”,所以,习家池又名高阳池。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习家池背负岘山,面临汉水。松柏漫山,古槐临池;亭台水榭,依山傍水;宗祠牌坊,高大矗立。从古至今,游人不断。虽然现仅存六角亭、荷花池、溅珠池、半规池等景点,仍不失为览胜之地。

园中最负盛名的建筑为六角亭。它古朴沧桑,静静立在荷花池中。倒影成双,景物叠映,赏心悦目。亭为重檐二层六角攒尖顶,斗拱高耸,檐角翘飞,檐柱为四角方石柱,坚固厚实。雕花石栏围其四周,古时常有文人骚客来此咏诗作赋,凭栏赏出水芙蓉、悠然游鱼。如今只能池边近观,不能坐拥水中亭,古建被“特保”起来。据说,东晋时期,习郁后裔习凿齿辞职归乡,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五十四卷本《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成为名扬后世的史学家,也令习家和习家池名声大噪。唐代时,习家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学家经常来游历的地方。皮日休有一首著名的《习池晨起》,赞美了习家池的妙处:“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怀。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贾岛等,均有诗描写习家池景色。

习家池因水而建、因水得名,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近两千年来,习家池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屡毁屡建。如今,习家池园林遵循自然生态平衡规律,充分依靠三面环山的生态环境,结合汉晋庄园古风,巧妙地融入各种景观元素,围绕国家风景名胜区目标,以“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为标准,正在紧锣密鼓扩建中。

三、游览书家圣地米公祠

襄阳一江两城。游罢襄城的两个景点后,我们乘兴又来到樊城,参观大名鼎鼎的米公祠。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北宋书法家米芾而建。米公祠始建于元朝,扩建于明朝。《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米公祠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与扩建。2006年5月米公祠作为明、清古代建筑,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襄阳古城深度游(上)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组成,庭院清静,游人不多,中轴线上的洁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等是我们游览的重点。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吸引我们长久地驻足观看、拍照,不舍离去。米芾,人称“米襄阳”,与唐代隐居鹿门山的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同为襄阳老乡。因此有米芾“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之说。

米芾平生在书法上用功最深,成就最大。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他每天临池不辍,以至于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后天的勤学苦练,终以书法名世,成为“书画学博士”。在宋四家中,米芾的书法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而,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的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米芾谦称自己的书法是“刷字”,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从米公祠内现存的60多幅米芾的手迹来看,一个“刷”字,活脱脱地表现出了米字的神采。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雄变幻的特点。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其在明代末,学者甚众,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米芾是襄阳的骄傲,是我们国人景仰的大书家。

四,探访护城河古城墙古城楼

游襄阳,如果不看古城护城河、古城墙和古城楼,等于枉来襄阳。这是我这次最大的感受。六月的襄阳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酷热难当,却丝毫也阻挡不了我们游襄阳的热情。襄阳古城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置身其中美不胜收。早上,太阳没有出来,我们从襄阳东门开始,行游古城护城河、古城墙和古城楼。我们这一天的路线都是好友事先安排好了的。从东门护城河景观道出发——登仲宣楼——上古城垣——走南门——上谯楼——内观襄王府绿影壁——外观老五中大门、县学宫、省立二师旧址——博物馆观展——昭明台登高望远——闲逛北街——走进新街襄阳报社——访荆州古治街——穿越荆州古治券门——进大北门——仰望长门。大半天走了大半个城,一路访古探幽,登楼赏景,拍照游玩,兴致高涨。

襄城东门,城墙高耸,雄伟壮观;护城河水,宽阔如湖,柔波清透。一只小船划来,河水泛起层层涟漪。河岸边,一排老柳树垂着嫩绿的长枝条,轻拂水面。彩砖铺地的河边小路,古木参天,绿意葱葱;处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络绎不绝的游客,不停地拍照留念。远处长虹卧波,高楼林立,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沿河慢行,欣赏古城墙边,护城河畔这道美丽独特的风景线。

据史料记载,襄阳护城河与襄阳这座古老城池,同生共存了2800年。由于城高且固,濠宽且深,加之汉水岘山天设,山川环卫,自古以来号称是“铁打的襄阳”。早在宋代,护城河平均宽度就超过180米,周长7公里。如今护城河长5060米,面积91万平方米,最宽处达250余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古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现仅存小北门,大北门和襄阳公园附近各一段,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内用土层夯筑,外用大青砖垒砌。原有城门6座,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成门、临汉门、拱宸门和震华门。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历经岁月沧桑,现仅存临汉门、拱宸门和震华门三座城门。临汉门四年前我已去过,这次只去了拱宸门(大北门)和震华门(长门)。除了六个城门之外,古城另有四座角楼。在襄阳城中心十字街处有鼓楼(昭明台),在南街设有谯楼,城内建筑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完备的古代城池功能整体。1986年襄阳市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濠深,南门也是一池净水。水是古城流动的神韵。看够了水,接着赏楼。我们走南街,上仲宣楼、谯楼。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仲宣楼,又名王粲楼。有史料记载:仲宣楼始建于东汉,清雍正年间重建,乾隆二十五年重修,后毁于民国初年战火。1993年,襄阳市政府在原址上重建仲宣楼,分城墙、城台和主体楼几部分。双层重檐歇山顶,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我们登楼游览,“仲宣楼”等8幅匾联由沈鹏等名家题写。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仲宣楼旁边是王粲的全身像,立在古城墙广场草地上。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代表了当时除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以外的优秀作者),在襄阳15年未被重用,郁郁不得志,一腔愤懑化为《登楼赋》这一千古绝唱。重建25年来,仲宣楼也为今天的古城增添了古色古韵。

在仲宣楼上小憩之后,我们又来到襄阳南街。在繁华长街的中段,有一座仿古红楼迎街而立,这就是有名的谯楼。我知道谯楼是古代用来打更报时的更楼。这座谯楼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明嘉靖年时,内置铜壶滴漏,所以又称“滴漏台”。明末毁。清雍正五年(1727)于旧址复建。谯楼坐西朝东,为砖石台基木结构楼,台基南北长40米,东西宽16米,高5.4米。楼为二层重檐硬山顶,面阔5间,进深3间。下层前后檐下用隔扇,上层前后檐下开窗。楼南侧曾设古代用来计时测量日影长的一日圭,我们进去看时,里面空空如也,被修缮掉了。古谯楼的作用已成为历史,谯楼成为文物保存下来。

谯楼对面就是绿影壁巷,走进短巷尽头就是襄王府。襄王府最有名最有看头的是绿影壁。绿影壁是明代襄阳王府门前的照壁,随同王府建于正统五年(1440)前后,明末王府毁于兵火,此壁幸存。绿影壁质地特殊,主画面由62块绿色泥片岩拼镶而成,全长26.2米,高7.6米,厚1.6米。立面由四根汉白玉石柱将壁分隔为三部分,犹如三幅并列的大画屏。中屏略高,为巨幅浮雕二龙戏珠(珠已不知去向),具吞云吐雾、倒海翻江之势;汉白玉边框精雕小龙99条,姿态各异。左右两屏稍低,各雕一巨龙舞于云海之间,有浪里滚蛟、海天难辨之态;两屏的汉白玉边框各雕飞龙14条,好似护卫着叱咤风云的巨龙。整个壁面雕镂精美,气势恢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采用绿矾石作影壁,据说在全国绝无仅有。襄阳王府绿影壁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龙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的牛肉牛杂面也是名声在外。汤红微辣,肉烂面香,很有嚼劲。从襄王府出来,我们坐进了街旁的面馆,一人一碗面,一瓶豆浆,美餐一顿。吃喝完也休息好了,太阳也出来了,继续前行,来到雄踞城中的昭明台。巍峨壮观的高台基重檐歇山顶式三层阁楼,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于1993年原址重建,是襄阳标志性建筑。台基券洞横跨北街入口处,改造后的北街是古城内最繁华的仿古步行街,集购物、游览、娱乐、餐饮于一体,人流如织。昭明台一二三层是襄阳博物馆,里面陈列有《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展出自先秦夏商以来的襄阳历史及楚文化;《诸葛亮躬耕襄阳时期的三国历史记忆——樊城大型三国墓出土文物展》;以及临展《戊戍新春东汉陶狗展》等,我们一一参观拍照,又上四楼看了酒瓶收藏展。然后沿着北街逛过去,在老五中门前作了稍许停留,县学宫和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旧址都在五中门前挂牌,因为人多,我们只外观没有走进去。北街横叉一条新街,走进去是襄阳报社。

来到荆州街,迎面有荆州古治门楼城墙。荆州古治有什么典故?我不得其解。看墙上《荆州古治记》介绍,方知就里。东汉初平元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湖南汉寿迁至襄阳城。襄阳由县级治所一跃而成统辖八郡之荆州首府,故而称襄阳为荆州古治。襄阳人俗称的大北门,即拱宸门就在附近,城门内历史上为传统的官衙所在地,城门城墙古朴沧桑,特别显历史厚重感。手机计步已快2万步,我们走的路已经很长很长了。前方还有一座长门,曰震华门,我们一鼓作气走去看看。古城楼俯瞰大江,垛堞城墙延伸至江边。江上铁桥架南北,列车飞驰。江对岸新建在建高楼一片,沿江屹立。

对比之下,一隅古老城楼城墙,留下襄阳悠久的历史印记;满城提速大建设,增添城市新风貌。今昔完全是沧海桑田啊!看一处古迹,了解一段历史,对襄阳古城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新旧、古今都遇见,这趟襄阳两日游太值了,感谢我的襄阳好友提前做“功课”,一路导游!

相关文章

  • 再游襄阳古城/杨光举

    题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十年前 ,第一次南下广州之后,襄阳便成了我的人生驿站。 襄阳,一个历史古城...

  • 大美襄阳古城/杨光举

    襄阳古城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素有“华夏第一城”和“汉江平原上一颗明珠”等美誉,而我给它下的定义是-------“湖...

  • 再访古城襄阳

    距离上次去古城已经有七年了,这次又被邀去参加研讨会,一来一去两天,会议之余,再访襄阳古城。 由于时间...

  • 虎丘印象

    虎丘印象 杨光举 ...

  • 吹箫人

    吹 箫 人 杨光举 ...

  • 勾肩搭背/杨光举

    心雨 1 刘嘉诚一连好多天都在白马涧转悠,三十出头的男人了,还像个害春的谗猫一样,急吼吼地找一个女人。白马涧的熟客...

  • 裁缝/杨光举

    1 得知王一刀快要死的消息,毕裁缝说了一句早该死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似乎是他对王一刀的恨并不那么强烈了,不像当...

  • 彩礼/杨光举

    中园村的老马蹲在田埂上已经有个把钟头了,田里的麦苗捱过了严酷的冬天,在这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四月天,绿油油的一片。...

  • 秋夜/杨光举

    1 一条深沟,刀砍斧削般,活生生地把一座大山一分为二,形成一个又深又长的大峡谷,曲曲折折,蜿蜒连绵,上五里,下五里...

  • 再游古城

    7月,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跟小姐姐有幸再次来到喀什葛尔古城。 到喀什不到古城,会是人生一大遗憾。喀什古城,古老与...

网友评论

  • 影月琥:跟你畅游了一把襄阳古城
    杨光举A:@影月琥 好,有时间了一起去,不能纸上谈兵。😁
  • 凭栏仙后:这篇游记资料扎实得很😊
    杨光举A:@那年夏天的流星雨 襄阳人,应该了解襄阳多一点。
    杨光举A:@那年夏天的流星雨
    杨光举A:@那年夏天的流星雨
  • 杨光举A:襄阳,的确是个好地方。

本文标题:再游襄阳古城/杨光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wx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