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孙子兵法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读书
兵法小知识—九地理论中死地的分类和战法!

兵法小知识—九地理论中死地的分类和战法!

作者: 读史明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2-03-19 22:57 被阅读0次

    孙武的九地理论实用性很强,倍受后世军事家们推崇,其中死地最为凶险,也最值得研究和学习。孙武对死地的原则是:“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就是说遇到死地则战,必须马上作战!

    实战中将领对死地的判断往往不太准确,经常把围地和死地混为一谈,实际上陷入围地是需要仔细谋划,是可以等的,而很多将领却以为遇到了死地,不能等“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结果却弄巧成拙,造成“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局面。

    因此唐代军事家李在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对话中,详细论述了死地的七种情况,成为领兵作战将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体来看:

    第一种情况:“进军行师,不因向导,陷于危败,为敌所制

    李靖认为行军的第一条,就是要把地图研究清楚找到合适的向导,这样才能避免陷入死地。历代名将,都喜欢把地图看得滚瓜烂熟,这也是孙武倡导的,不是要学习到了死地怎么作战,而是要学习怎么不被逼入死地,陷于绝境。

    第二种情况:“左谷右山,束马悬车之径”

    这种是纯粹的地理条件,左有深谷,右有高山,马得牵着走,车轮子都有一半悬在空中。这种地方行军,不用敌人来打,把路一堵,自己人就把自己人挤下去了,这种环境就是天生的死地。

    第三种情况:“前穷后绝,雁行鱼贯之岩”

    这个也是讲的地理环境,前后都没有路,军队只能雁行鱼贯,一个跟一个通过的悬崖,行军作战,坚决要避免这样的道路,除了必须占领的交地之外,一定不要选择这样的道路行军。

    第四种情况:“兵陈未整,而强敌忽临,进无所凭,退无所固”

    这种情况就是“先处战地者胜,后处战地者败,以虞待不虞者胜”。我军刚抵达战场,既没有构筑工事,也没有来得及列阵,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如果前进,没有策应就形不成冲击力;如果后退,没有掩护很容易溃退。

    这种死地的情况是很危险的,基本就是个败局,因此平时一定要认真训练,经常演习这样的混乱情况,才能把将士的战斗力激发出来,遇到这样的死地也能力挽狂澜,杀出一线生机。 第五种情况:“求战不得,自守莫安,驻则日月稽留,动则首尾受敌”

    这也是一种心理态势上的死地,求战打不着敌人;自守又不得安宁。驻扎则旷日持久;行动又前后受困。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死地情况,看似两军对峙,不相上下,其实自己已经陷入死地。

    第六种情况、“野无水草,军乏资粮,马困人疲,智穷力极”

    这是野外遭遇的极端情况,就像进了戈壁沙漠,军队的力量到了极限,穷途末路,无计可施。这也是前面谋划、行军没有设计好导致的,陷入死地的情况,需要迅速做出补救措施。

    第七种情况:“一人守隘,万夫莫向,若彼要害,敌先据之。如此之利,我已失守,纵有骁兵利器,亦何以施其用乎”

    这是典型的被对手占了先机,占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害之地,如此一来,对手卡了我们方的脖子,即使有骁兵利器,也难以发挥,无奈的陷入死地。此时只能靠上下同心,拼死一战,以求摆脱死地的困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兵法小知识—九地理论中死地的分类和战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an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