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家庭教育课程学习感触与思考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家庭教育课程学习感触与思考

作者: 潘艳_雪原 | 来源:发表于2021-04-20 15:17 被阅读0次

    感谢安顺市家庭教育学会提供的学习机会,4月17日~18日,我有机会参与学习了《爱.自然.生命力》家庭教育课程。此时,在去往重庆学习的车上,恰有闲暇,将所感所思诉诸笔端,一是记录心得,也供自己与同学继续思考。

    一、感受与感触

      1.大部分人不知道家庭教育需要学习;以为为人父母是天然可以胜任的角色,解决问题,全凭想当然。

      2.知道需要学习的人群中,有许多是因为试过错、育儿遭遇挫折,知道家庭教育很重要,要学习;不过因为自身思考、素养、知识储备、眼界、时间等等这样那样的因素影响,常停留在热情向往与盲目吸纳层面。

    3.通过长久以来的工作与学习总结,我非常清楚,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家庭教育,要真正做到有效、有用、科学,真正助力孩子成长,不给孩子成长留有伤痕,不让孩子“用余生治愈童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反复实践、科学研究;育人,实在是一件及其需要深耕的事情。

    二、关于对家庭教育学习的思考

    1.广泛涉猎,学懂弄通。

      如果想真正学懂,如果想作为家庭教育的传播者,需要既能广泛涉猎,又能聚焦核心,深入学习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这些相关学科知识;需要看到课程后面的逻辑构成与理论依据是什么,否则还是不得要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如果你不知道青春期孩子所以“叛逆”,其实是跟其身体里的前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体、激素、皮质醇和血清素这些秘密有关,就不能全面解读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对症引导。

      比如:有些青少年不事先思考,不考虑其行为后果。因为那时大脑中与快乐和激励相关的部分,比大脑中与思考和推理相关的区域功能更强大。就是杏仁核的那部分太强大了,所以导致有时候,他不顾后果地去做一些事情。

      比如:大脑的第三个重要区域是海马体,这是大脑中与记忆联系最紧密的部位。海马体是处理和编码记忆痕迹的中心,也与记忆的检索有关。它在青春期尤为活跃,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海马体长期受损,导致的结果,就是他的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而过大的压力,还会导致他的前额叶皮质发展缓慢,杏仁核的发展变得更快。所以,在一个家里,如果父母经常用暴力的方法对待孩子,或者用过度唠叨的方法对待孩子,你就会发现,这孩子会变得特别暴躁。这个暴躁的感觉,是有它的生理依据的。这是由于他的杏仁核被你不断地刺激而影响的。

    2.善于捕捉,举一反三。

      家庭教育学习,想要学懂其原理,需要不断扩大知识的池子,还要有一定的实践与体会。

  就如老师课上说的: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家里要不要学会“老公说的都是对的!?”可能大部分同学觉得这是一个玩笑,但我粗浅地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至少有两层:

      一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有彼此情绪愉悦,才会有好的效果。

      只有沟通双方情绪愉悦了,沟通目的才有可能很好达成。(其背后的理据是交流因素的占比规律:语气与态度38%,内容7%,关系、肢体语言55%)。由此可以看出,沟通的内容,对沟通结果的影响占比极低;也就是说,最影响沟通效果的其实是你表达的语气、态度与神情,如果语气不好,态度不对,对方是很难接纳你的观点与意见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满腹经纶,常常到处碰壁。

      二是:人,特别是女人,懂得接纳、换位、体谅、包容,懂得以柔应对,夫妻关系会越来越好。(其背后的理据有许多,感受到的至少有:1.不是事情决定我们的心情,而是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决定心情。2.如果在夫妻关系中懂得接纳、换位思考、体谅和包容,无论对方如何行动,换位的思考、包容的态度会给予对方思考、感悟和反省的空间。)

      3.深入思考,系统研究。家庭教育,其现象背后是理论,其行为背后是科学;我们需要生活中仔细观察,课上课下深入思考,倾尽余生持续研究与系统学习;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合理、才有可能科学、才有可能自信、才有可能笃定。因为:教育之事,非研究无以至善!

      陶行知前辈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人活着总应该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才能无愧于生命的价值。

      而做好父母和家庭教育传播者,便是对家庭、社会、国家、世界有益的大事。因为,推动摇篮的手便是推动世界的手!因为,一个人的进步叫成长,一群人的进步叫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叫进化!

      感谢家庭教育学会给予的学习机会,未来,愿为了孩子,也为自己人生圆满,继续研究与学习!

                                                      潘    艳

                                                    2021.4.21.

相关文章

  • 校长是领跑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的人生就是“为一大事来”——为教育这件大事。 拿...

  • 《水浒》大事件(课后感想)

    晚自习结束后,爬楼学习今晚的课程。看到屏幕上出现的清心有源老师打出的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

  • 龙华行知实验学校手册

    校训: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育人理念:尊重、理解、保护、引导、等待、接纳 行事准则:公...

  • 2018龙华区年度教师现场

    一号选手: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活动促发展;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二号选手:边说边上台(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语...

  • 读陶行知10:人生为一大事而来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这是陶行知30岁(1921年)在给友人的回信中...

  • 教育家之名言

    陶行知:“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把毕生精力,...

  • 读书ll《人生为一大事来 陶行知教育集》(12)

    陶行知教育格言 1、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活到老...

  • 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

    纪念陶行知 学习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艰苦奋斗...

  •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最近听了李连胤老师的课程,讲到自己的发愿和立志,讲到如何给孩子立志和发愿,我就一直盘算着怎么给孩子们写点什...

  • 强弩之末的十天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如此,当我们老了,头发白了,回首往事,则无悔从警岁月。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家庭教育课程学习感触与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kz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