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格局的修炼读书文学
从《一件小事》谈鲁迅的思想解构与建构

从《一件小事》谈鲁迅的思想解构与建构

作者: 甜果汁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22:53 被阅读22次

摘要:鲁迅的《一件小事》这篇小说中暗含着"思想解构"与"思想建构"的结构模式。该小说一方面解构了"安特莱夫式的阴冷",批判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上一阶层的人对下一阶层的人的傲慢与偏见,从中折射出人性麻木不仁的一面;另一方面建构了"立人"的思想,表达了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揭示了人只有通过精神层面的反思才能正确的审视自我、认知自我,最后回归人性的高度。

关键词:思想解构 思想建构 自我认知

      《一件小事》是1919年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其小说集《呐喊》中。 该小说讲述的是在虚伪的时代,车夫撞到人但是并没有其他人看见,而且冒着被人讹诈的情况下还去帮助老人的故事。通过描写一位老妇人摔倒在地这件事,将"我"的冷漠与车夫的善良形成鲜明的对照,也折射出冷漠社会中的冷漠人性。

      首先,小说解构了"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建构了车夫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件小事》描写了面对一个"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的"老女人在跌倒以后,"我"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而车夫却"毫不理会"我的说法,毅然决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助老妇人。在面对这一鬓白的老妇人摔倒时,"我"的态度是冷漠的并且时刻保持着怀疑与警觉性,而车夫却是善良的、充满人性的。小说中反应出来的“我”的怀疑与警觉性与鲁迅本人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鲁迅家道中落之时看清世态炎凉,面对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这造就了鲁迅敏感、怀疑又自尊的性格,总是想要与别人保持距离,对别人时刻保持警惕,最后做出"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人生"的决定。另外从这段简短的对话可以看出,"我"内心的冷漠,也隐透着某种程度的残忍与自私,不顾老妇人是否真的摔坏了,只是担心"误了我的路"。而这种人性的冷漠带来的社会悲剧,却是更让人备感沉重的,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单四嫂子"等人物形象均是这种社会悲剧下的产物。鲁迅通过简洁的几笔对话以及心里状态的描写批判了冷漠的国民性,因此《一件小事》这篇小说也呼应了五四时期在小说创作中体现的力图改造国民性的主题思想。

      其次,小说解构了"我"的傲慢与偏见,建构了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过程中人应该具备反思精神,在反思的过程中才可以正确审视自我,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件小事》中当老女人说,"我摔坏了"。"我"此时心里认为车夫简直多事,而车夫却"毫不踌躇"带老妇人走向警局。面对穿着破烂的老妇人"我"带着傲慢与偏见的姿态,认为老妇人没怎么摔着只是想讹诈车夫,而车夫是平等的对待老妇人,把她只是当做普通的老人,不管是否穿着破烂,不论真摔坏还是假摔坏,都予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既不谄媚"我"这个坐车的雇主,也不看低年迈的老妇人。小说的最后看着车夫扶着老妇人走向警局渐行渐远的身影在"我"眼中瞬间好大了,"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小说在最后通过自我否定的方式,进行了精神层面上的反思肯定了车夫的善良、平等、博爱等人道主义精神。

      最后贯穿于解构与建构的全过程的是对自我的审视,这背后又隐藏着“自我认知错位”的思想,揭示出只有在“错位”的过程中人心、人性才能得到醒悟,才可认识到"人"的意义。小说一开始就写"我"看到老妇人摔跤以后,让车夫不用管她,走自己的,而车夫却违背了"我"意愿,"我"本认为车夫应该走的但是他却要去扶老妇人,这是对自我认知的第一个错位。在之后,"我"心里又认为车夫简直是自讨苦吃,多管闲事,但是看着扶着老妇人去警局的车夫的背影却渐显高大起来,让我"看到我的渺小"。从"我"原先认为车夫在多管闲事,到后来感到做这件闲事的车夫的高大,这是对自我认知的第二个错位中。作者将"我"与车夫进行了对比,在错位中对"我"的心灵才会冲击,这样事与愿违的冲击才可获得人的真正觉醒,在小说最后"我"的人性复活了。同样,这种在对自我认知错位以后获得思想觉醒的还有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这部悲剧。该戏剧的第一个错位在于李尔王认为小女儿考迪利亚会永远留在自己身边,但是小女儿却说"我对父亲的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因为在人生中除了亲情之爱还有爱情之爱,考迪利亚最终选择了嫁给法兰西国王,让父亲心灵受到冲击,最终一分财产也不给小女儿。第二个错位是李尔王本以为将财产全部分配给大女儿和二女儿以后,会得到她们很好的照料,结果又事与愿违,李尔王最后被迫沦落在外,这次认知错位又使得李尔王的灵魂再一次受到的冲击。两次错位的过程中,李尔王的身心都承受的极大的煎熬与痛苦,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才可以进行自我否定,进而才可正确的认知自我。

        总之,《一件小事》这篇小说体现了鲁迅的“立人”思想,所谓“剖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就是我们要破除对物质文明的迷信,转而弘扬精神力量;对于大多数的庸常之辈的意见,我们要排斥掉,力去陈腐转而强调天才,强调自己的力量。小说中“我”的偏见、冷漠这种腐朽的思想是要被排斥的,而车夫身上提现出来的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是要弘扬的。用《堂吉诃德》中桑丘.潘沙的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和别人一般大的灵魂”。

相关文章

  • 从《一件小事》谈鲁迅的思想解构与建构

    摘要:鲁迅的《一件小事》这篇小说中暗含着"思想解构"与"思想建构"的结构模式。该小说一方面解构了"安特莱夫式的阴冷...

  • 解构与建构

    最近在探讨一些事情时,说到了解构与建构。 解构,顾名思义结构分解,“解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

  • 《鲁迅经典大全集》笔记5

    7.15 内容: 《一件小事》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 1.一件看似生活小事 拉着鲁迅先...

  • 从建构清晰的思想谈网师学习

    Day 40 今日整理昨日授课的综述,再一次回顾了昨晚的讲义。同时,批阅作业还在进行中(263份作业,还需要充分的...

  • 文本解读的边界

    文本解读,无论是建构。还是解构,无论是“立”,还是“破”,首先要尊重文本自身的要素、解构与逻辑,基于客观的文本说话...

  • 教练之道的解构与建构

    写完标题,冒了个念头,为什么我近期写文的标题喜欢与“教练之道”这几个字关联。为什么呢?当下有个“觉”出来了,嗯,我...

  • 张涵诗歌创作系列第三讲――解构(1)

    在诗歌创作里,我们除了需要建构诗文的能力,更需要解构诗文的能力。建构诗文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而解构诗文的能力...

  • [Martin Payne《叙事治疗》] 05 解构与再建构

    这本书的第九章中重点解构与再建构,涉及到治疗文化的新观点,结合书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看叙事治疗是如何解构与提问的。...

  • 《一件小事》鲁迅

    (前言:没想到鲁迅先生也写过“碰瓷”这件事。在他生活的那个混乱、愚昧、贫弱的世风之下,在民间最底层,竟然还有车夫这...

  • 鲁迅-----《一件小事》

    我从乡下跑进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一件小事》谈鲁迅的思想解构与建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sw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