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初,王儋季卒,其子括将见王而叹。单公子愆期为灵王御士,过诸廷,闻其叹而言曰:“乌乎!必有此夫!”入以告王,且曰:“必杀之!不慼而愿大,视躁而足高,心在他矣。不杀,必害。”王曰:“童子何知?”及灵王崩,儋括欲立王子佞夫,佞夫弗知。戊子,儋括围,逐成愆。成愆奔平畤。五月癸巳,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杀佞夫。括、瑕、廖奔晋。书曰:“天王杀其弟佞夫。”罪在王也。
或叫于宋大庙,曰:“譆譆!出出!”鸟鸣于亳社,如曰:“譆譆。”甲午,宋大灾。宋伯姬卒,待姆也。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事也。”
六月,郑子产如陈涖盟。归,复命。告大夫曰:“陈,亡国也,不可与也。聚禾粟,缮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抚其民。其君弱植,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门,以介于大国,能无亡乎?不过十年矣。”
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共姬也。
译文
当初,周灵王的弟弟儋季死了,他的儿子括将要进见灵王,叹气。单国的公子愆期做灵王侍卫,经过朝廷,听到叹气声,就说:“啊,一定是想夺取朝廷的权!”进去把情况报告灵王,而且说:“一定要杀了他!他不悲哀而愿望大,目光到处张望而抬高脚,心在其他地方了。不杀,必然造成危害。”灵王说:“小孩子知道什么?等到灵王死去,儋括想要立王子佞夫。佞夫不知道。二十八日,儋括包围苏地,赶走成愆。成愆逃亡到平畤。五月初四日,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杀了佞夫。括、瑕、廖逃亡到晋国。《春秋》记载说“天王杀死他的兄弟佞夫”,这是由于罪过在于周王。
有人在宋国太庙里大喊大叫,说:“嘻嘻,出出。”鸟在亳社上鸣叫,声音好像在说:“嘻嘻。”五月初五日,宋国发生大火灾。宋伯姬被烧死,这是为了等待傅姆来。君子认为:“宋伯姬奉行的是大闺女而不是媳妇的守则。大闺女应当等待傅姆,媳妇就可以看具体情况行事。”
六月,郑国的子产去到陈国参加结盟,回来,复命。告诉大夫们说:“陈国,是要灭亡的国家,不能结好。他们积聚粮食,修理城郭,靠了这两条而不安抚百姓,他们的国君根基不巩固,公子奢侈,太子卑微,大夫骄傲,政事各行其是,谁也作不了主,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大国之间,能够不灭亡吗?不超过十年了。”
秋季,七月,叔弓去到宋国,这是由于安葬共姬。
周灵王侄子儋括有野心,只是单公子对周灵王的谏言没什么用,这也是疏不间亲吧!佞夫也是悲剧人生,身为周景王的弟弟本来可以做个安乐王爷,只是儋括为了达成自己的野心,打算拥立不知情的佞夫为周王,以实现自己的从龙之功,从而取得政权,只是儋括失败了,却把无辜的佞夫害死了。
宋共姬死于火灾,从这里来看春秋时期的女人,也不像《诗经》上那么自由。按杨注引《谷梁传》“妇人之义,傅母不在,霄不下堂。”这里的傅母大约和影视作品中的老嬷嬷差不多吧,是宫廷中的女官。按传文的看法,事急可以从权,何况这礼法约束的是未嫁女子,嫁了人就不用再遵守了。可能伯姬本来出身对周礼比较讲究的鲁国,而且她在成公九年(前582年)嫁给宋共公,出嫁六年后宋共公就死了,寡居三十多年,平常对礼法自我约束比较严格吧!我不由想起“刑不上士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平民百姓可以不讲究礼法,所以《诗经》中才有这么多爱情名篇,但是贵族还是有义务遵守礼法的,一来从小就受到相关教育,二来个人如果不遵礼法,可能连带家族都会成为笑料。
子产预言陈国没有多少日子了。鲁国派人给宋共姬吊丧,好象超规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