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近期要去东北,知道我去过,便找我要攻略。其实我们的关注点很不同,不知我的行程是否对他有参考意义,索性流水账似地录下来,个中意趣,随他自取吧。
这趟行程时间不长,9月2日出发,9月6日返程,5天涵盖了火车上的时间。是啊,既然不赶时间,我更乐于在铁路上游荡,想那从华北平原到东北平原的沿途风景,必定不同以往,一点一点浸入欣赏,岂不美哉?若飞在高空,此种乐趣便无福消受了。
01、沈阳
订票后又调整了路线,特意把中转站改到沈阳,盼睹其风采。12点抵达,18点离城,尽管匆匆,却时尽其用,用当下流行的说法,也算是“沈阳3个时辰”了。

时间再赶,饭还是要好好吃的,不可错过任何一个体验东北菜的机会。
距火车站不远处,有家“郭大侠春饼”,店面看着整洁,进出客人也多,表明菜品应该还不错;春饼自带东北人的仪式感;加之窃以为自己有豪侠之气,“郭大侠”自然再合适不过,便是它了。
估计朋友看到此处又要笑我“内心戏太足”了——当时所思所想尽数袒露于此,此刻也仿佛触到彼时自己找到似量身定做餐厅的欣喜,不禁莞尔。见识短浅,贻笑大方吧。
四色春饼薄韧且颜色漂亮,酸菜极下饭,只是店家给的量太足,一人食难免浪费。更罪过的是,还不知深浅地点了汤,原以为一碗,上桌后才发现邻桌一家人在共享这汤。

酒足饭饱,第一次踏足黑土地的兴奋很快便让我把浪费粮食这事忘光了——还有未知的风景等我规划,“侠客”很忙。
时间紧迫,只能挑离火车站比较近的景点,“张氏帅府”成为最终选项。
雨渐停,为节省时间,也跟当地人近距离接触,便打车过去。师傅很热情,听说我只身一人从华北来东北,小小惊诧了下——这惊诧也几乎贯穿了后续所有的当地人。“不是都说东北人特别豪放么,怎么自己一个人过来很另类么?”心里不断犯嘀咕,感觉自己来了个假东北。
说回张帅府,这里自然很有嚼劲,毕竟张家人都不是没有故事的男同学。敲字费力,我就且贴几张图,你自行感受。


赵四小姐的这相片还是蛮惊艳的,我忍不住多看了两眼。那个年代,人家的公主床,可以说是非常梦幻了。

能被那么多美少女倾慕,想必这位少帅也不会是个无趣的人。



看完帅府时间尚早,便走路去火车站,双脚站在大地上,像个沈阳人一样。
然而,估计眼神还是出卖了我,看到“远东绝缘材料”几个大字时,立马肃然起敬,直想给这家店抱拳行礼,毕竟像我这种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人,对“远东”的概念还停留在历史课本的“远东国际法庭”。
我所见范围内,沈阳或许谈不上有多鲜亮,建筑却很有味道,而比建筑更有味道的,是街边飘出地瓜香、栗子香。虽然我平时不怎么吃零食,可出门必是不能亏待自己,进店便买了包栗子。其实并未吃几个,后来被落在了火车上。不过,就因为这栗子,乘坐商场电梯时一位美女特意拉住我,眼睛亮亮:“你这栗子从哪买的?”
02、伊春第一天
正主来了。
上了火车,第二天清早7点便到了伊春,我要给正主充足的时间——时间节点这块,我向来把控得死死的。
一出站,风很大、天很凉。辽旷的广场、异域风的建筑,好似穿越到另一个国度。实话讲,有一刹那,心里是有点慌的:“我不会回不去家了吧···”赶紧给家人拍照发定位,想着万一失联也好多留条线索。估计看的人又要笑了,没办法,就是这么惜命。


看看这境况,搁谁不会多想啊。艾玛,这图片有毒,看着看着东北话就飙要出来了。

肚里有粮,心中不慌,是我出门在外一直信奉的真理。先打打尖儿,后边的路还长。
随着人流进了加馄饨店,清汤寡水透着淳朴的香,像极了我妈做饭的味道,哈哈。馄饨上桌的一刻,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在东北这嘎达,菜量肯定是足足的,像我这种一出门饭量自动扩容的人,也会担心浪费问题。
吃完馄饨继续上路。
这里实在太美,让人只想跟大地亲近,只想走在风里。地图显示附近便是兴安公园,店老板说,打个车一会儿就到,走路的话还是嫌远。果断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便进了渴慕已久的大森林。

或许是下雨的缘故,又或许是时间尚早,只有一位老人在默默爬山——或许叫做“遛弯儿”更准确些。湿漉漉的道路散着落叶,葱茏树木分立两侧,光从叶子的缝隙漏下来,像极了电影《小森林》里的场景,真想有一辆自行车,横冲直撞地奔驰在林间路上,任风吹起头发,我自潇洒。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景致,不同于南方的移步易景,这里你走了5分钟抬头,是树,再走5分钟抬头,还是树。可于我,这便足够了。
不知为何,看到树,便有种莫名的亲切,仿佛久别重逢的老友,我打量着他们,喜悦从心底涌出,默默地和他们打招呼:“我来啦!”我想,他们是能听到我、懂我的。
于是,我常常想,是不是自己上辈子就是一棵树呢?只不过今世丢了记忆罢了。

对了,这里可不止有树。湿漉漉的枯草丛中,不时冒出几只蘑菇精灵,也是足让人欢欣激动了——毕竟我太爱吃蘑菇了,闻到这味道,便立马脑补一锅热气腾腾的鲜菌汤,甚至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树,树,树,到处都是树。
跃然其间,恍如自己拥有了整片森林。
在这里,我想走左边就走左边,想走右边就走右边,不想走便停下来;我想爬山便弯腰向上,不想爬了掉头就回。在这里,没有人指点我应该怎样,只需遵从内心的指引。

下了山,我又开始溜达,沿途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花开得艳丽,像东北人的热情,不带戒备。

打车去溪水公园,心里还是有点惴惴的,毕竟你瞧这路上只有我们一台车,车上只有司机和我,感觉自己像个赌徒,全靠一点侥幸在搏。


到了之后就是全新的世界了。
首先迎接我的就是轻盈灵巧的小松许,鼓着腮帮子跑得贼快,不给我好好拍照的机会;奇异的蓝色小花,让人揣测是不是程素灵种下的;无处不在的小蘑菇,好想找个小锤子敲它们,像打地鼠那样。


这里不只我一个人了。有树和树在一起的,有人和人也成群结队的。

这里是红松的天下,这株“万寿松”已经有710岁了。710岁,什么概念?应该是很见过世面了。我小心翼翼地轻抚树干,生怕自己露了怯,被万寿松取笑了去。


大自然的标语都透着人生意义。稳中求胜嘛,就要时不时地休息休息,这样才好继续。

红松还可以认领,有点仪式感。



公园门口有成片的红花,问了小贩,名叫“醉蝶”,立即觉得花朵翩翩然起来。
还有大片的树莓,不知名的晶亮的红果子,处处是天赐恩物。



逛菜市场是必选项目,尽管不买,可闻着新鲜食材的味道,看着各色菜蔬,想想这一方土地如何孕育自然之物养活这一方人,这些不知名的食材竟也生动起来。
逛够了,随便钻进一家小店,点了盘蘑菇,菌类特有的香气沁脾入胃,算是遂了心愿。
03、伊春第二天
伊春游玩之地都在周边,需要乘车前往。
我选了汤旺河方向的兴安岭石林,可能是因为名字里有“兴安岭”几个字吧。

这里除了树,还多了石头。


除了红松,冷杉多了起来。小雨不时地淅沥,确实还蛮冷的。
这些小蘑菇挤在一起,想必也是为了驱寒。


独自走在木栈道上,听着鞋子敲在木板上的声音,好似自己要跟着森林融为一体,也要长成一棵树了。
如果我不曾爬到最高,或许我永远也无法理解“松涛”。


大自然时不时地给你一些惊喜,这颜色,若非天生造化,恐怕很难有谁有这创意吧。


在这里,摄影技术被弱化了,随拍即景,这张图片也听得到泉水叮咚吧。


逛超市是少不了的——如果有的话。琳琅满目的俄罗斯风味食品暴露了这座小城的野心,各种地产小毛葱、地产小葱、地产窝瓜的可爱名字,与之形成强烈的反差萌,平添趣味。

是夜吃了“黑白菜”,其实就是木耳炒白菜,酸溜溜的,很是开胃。点这个菜,主要是因为我喜欢这个名字。

两天的时间很快,要离开伊春了。没有伤感,只有喜欢,就让车站广场这锦簇花团为我送别,祝福我在哈尔滨继续开心欢畅吧。暂别了。
05、哈尔滨

到了哈尔滨是下午2点多了。
先去大教堂转转··嗯··在修建,不准进。

没关系。广场上的手鼓演奏也很好啊,比广场舞要雅致得多。伴随着喷泉响起的异域风浓烈的音乐,就让人那么没理由地瞬间快乐起来。


扒一碗冷面补充能量——主要为了检验下在家常吃的冷面是不是正宗。

既然大教堂拒绝了我,那就去往中央大街吧。

相信我,你一定喜欢这里,毕竟有那么多好吃的。

而我,很喜欢中央书店以及明信片。

若你真的来了,这江边的落日记得看。
后记
累了,后边写得有些仓促,以后再完善吧。
很感谢这位朋友,让我有机会重温这次森林之约,去岁景致,历历在目,那时的幸福也重新溢满心房。愿再赴伊春,再赴森林之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