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一醒
如何走过迷茫与无助期

如何走过迷茫与无助期

作者: 果大喵喵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2:29 被阅读185次

    前两天跟一位医生职业的朋友聊起来人生感言。他说,自己在临床上呆的久了,看到很多无能为力的人生困局,死局,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产生一种虚无感和消极感。他提到说我亲身经历过生死线,和我那些曾经有过的迷茫,无助与脆弱。有点好奇我是如何度过那段难熬的时光,重新焕发出活力。

    重新幻焕发活力还真不敢当。但的确心态上平稳安静了许多。借这个机会想一想,整理了一下思路。也许,我的一点感悟可以帮到其他有类似生活困惑的你。我们的人生中会走过很多阶段,注意在每个节点上时常反省总结还是很有意义的。

    想要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期,其实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困难可怖。原因第一是,人本能有反脆弱的系统,你需要的是激活它。认真回忆一下会发现,遇到各种坎坷时,“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情况往往更多,这是因为我们天生基因的“自愈能力”,选择性遗忘的保护机制。你没有你因为的那么脆弱。更多时候,人更是打不死的小强。

    当然这一点医学圈肯定更有共识。最终我们战胜疾病,都是依靠自身的免疫和修复能力。我猜想某种程度上,心灵也有这样的功能,只是不像身体上明显可见、可量化。

    第二是,人总是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和提升认知。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总觉得发生任何事情都像天大的事情。会不由自主的把事情放大,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我们就很容易一直一直沉浸在自我的情绪里。但是当我们看到更多更深的苦难,看到更大的世界,再反观自己,就会觉得渺小。同时,自我的苦难也相对的缩小了。向外看,能帮助我们更容易的跨过一个又一个艰难的门槛。王阳明讲的心学其实与格物致知的程朱理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他提倡向内求,内省自观找寻力量。心乱则易感外邪,先内圣才可通达外贤

    第三其实是比较个人的原因。平时我每天都会读圣经,作祷告。周末在教会参加侍奉。人在世上有诸多苦难,好像生活在泥淖之中。但是依靠信仰,就仿佛黑暗中,心底总有盼望,有期待。不会完全陷入一种绝境的心理状态

    关于信仰,我一般不太多说。国人对宗教和信仰这两个概念往往不但混淆,而且抵触。并且多数想象是既什么都不信,又什么都信:既宣称自己是无神论,又常常是见庙就拜,见佛就跪。我们且不谈宗教间的互斥和正统问题,就但拿出每一宗的经典著作来看。只要放下区别心,任何典籍便都可给予内心滋养。

    所以我觉得其实具体信什么,或者说阅读、关注哪一种宗教的文典,理论都可以。倘是谁也不能确定的说,自己所信的,所依靠的就是终极正确的真理。以我愚见,人类所理解的信仰,尚在一个浅薄的层级里,更多是意味着给我们一个可以“退回的安全区”。也就是说,当外界发生一些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时,我们那个可以抓住,可以把握,可以放松下来的一个心灵慰藉之所。这也是人年龄越大,越容易去主动寻找信仰的原因。因为面对和经历不可掌控的事情越来越多。

    借用梁宁老师产品思维课里一个概念,既原点。就是人一定要有一个可以随时退回的原点。因为我们生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逻辑就是让自己不崩溃。这个原点可以是任何东西,任何精神上的,物质上的。并且我觉得越虚拟,其效果越好。因为过于真实反而会影响它的神秘性和由此而来的效应。这个原点就是你在纷扰时,可以沉入水底,不怕独处的那么一个东西。


    最后再说说关于个人职场上的投入-回报价值问题,也是走入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多数人都会遇到的困惑。我们都会有一些明显创造高价值,如创新,改革,获奖等等高性价比的任务。但也有很多不得不去做,但意义和价值不大的低水平工作: 简单重复劳动,收发邮件,打印,开会。。

    而且往往你会发现,平时生活中那些高价值创造部分往往占比很小(符合二八定律的幂律分布规律)。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两类性质不同的工作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之前《深度工作》,《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等等读书笔记中都有反思过。

    IT也好,临床也罢,很多底层规律是可以互用的。比如临床中,每次案例的性价比问题。首先很多时候,你没法控制和改变接手的任务其本身的价值属性。什么意思呢?这个价值属性可以是临床上每个病例的“效用”:有的病例可能提供更多“价值”: 表现出一种新的症状,或可以采用新的治疗,病人本身素质很高给你新认知等等。这些都有高附加值,可以积累正向工作经验。我们也能以此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但更多的病例可能看起来什么附加值也没有,表现和可实施方案都是老一套。而我们的原始大脑都是追求新鲜刺激的,这也就是我们面对重复很容易感觉枯燥和厌倦的原因。

    那么问题就是,你自己能不能从看似的平庸中“主动挖掘”价值? 面对一个看起来没有提供新价值的东西,能不能刻意找到价值?比如,这次跟病人讲话,是不是也同时在锻炼耐心?专注度? 更深的细节观察?

    在处理一封简单邮件时,是不是可以使用新的表达方法,多增加一个洞见?即使对方也许没有要求。

    等等诸如此类的做法,本事也可以是一种价值。我称为做事中的“暗价值”。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隐性知识。它就像量子物理中的暗物质,时间管理中的暗时间概念一样,往往比那些显性物质拥有更大的威力。

    我们最后来一个和菜头叔叔的禅定时刻:

    找到属于自己的暗价值,将会是区别你和他人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走过迷茫与无助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ar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