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考研,这是个问题
大三开始之后,身边的变化是明显的,最轻浮的同学也开始准备自己的事情,或许都意识到即将又一次面对抉择了吧,只不过,这一次,完全取决于自己。
从独自在人才市场考察,到咨询,然后又开班会,然后在搜集资料。想法经历了不考研,考研,最后又到不考研,反复思量,终于确定了下来。
自从大三以来,已经有不下于五个同学问我这个问题了吧“你准备考研吗?”与其每次含糊其词,不如给个爽快的答案。所以我不再蒙混过关,也是给自己一个不在迟疑的机会。首先恭喜广大考研党,你们少了一位强力的竞争对手。但对其他人来说,很抱歉,你们少了一个可能很好的选择职位。(希望这不是自负)
一直以来,收益是衡量一个理性人的行动根本。设想一下,假如我上了研究生院的那几年生活。对于我这样的专业来说,最重要的事无非是写论文,写论文,写论文,如果“老板”体谅一些。(什么?哪里来的“老板”?老板就是我们导师啊,不知道吗?现在都这么称呼了,至于原因,我知道,你呢?哈哈)我或许能找个实习单位,拿着实习工资,等毕业照样开始和本科生一起工作。不信?觉得研究生和本科生有区别?是的,校招会上本科生基本工资是4000,研究生是5000。这就是区别。至于进一步发展空间,那就和上大学一样了:大学里曾经属于高中的辉煌算什么?在公司里,曾经属于大学的辉煌又算什么?
大学三年,参加的活动也不少了,能深刻体会到社会对大学生的优厚待遇,资源优先向高校倾斜。这个专业是我自己选的,当初选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就业等功利性目的,只是感兴趣,也就是觉得好玩。现在这兴趣依然是不变的。然而作为一名成年人,我体会到当初的轻率带来的后果。若是理工科,研究生做的课题研究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很早的时候,我曾幻想着能飞向太空,探索未知的宇宙。我也曾幻想着能改变现代生物进程,在生物科技上探索新的层面。不许笑(^-^)。但这个专业,让我有时不禁疑惑,因为真的不知道它能给社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学的一些有实质应用的东西却并不属于我们专业,而是属于金融学,国际贸易专业······。以前不知在哪儿看过一篇故事,说的是德国的孩子一出生,便有护士在一旁念诵“你是来工作的,你是来工作的~~”现代社会,工作似乎成了所有学生的魔咒,也是发展的唯一出路,与之相比,兴趣不在这么重要了。更何况,兴趣毕竟只是兴趣,人生还是现实一点好。
“本科出来没什么特别的”劝我考研的人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了。大学这几年,我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资源优先分配。大至整个社会,小至一个家庭,资源优先度真的把大学打造成一个象牙塔,老是占着这么优厚的资源条件,让我有点感觉,,,不自在。这几年的体验已经很满足了,我不愿在这儿浪费我的精力与创造力去打造几篇华而不实的论文,修正虚无缥缈的理论。我想在社会上寻找真正的模型,找到一个可以认真探寻的实际行业。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怀着满腔热血进入社会,却被现实打击沉重。我不敢肯定的说,我应该不一样吧,因为我的目的并不一样。自愿跳入熔炉的铁和被迫丢入的钢是不同的,一个升华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一个成为他人塑性的模具。
一颗追求的心不会安于现状,反而希冀风浪的来临。即使研究生毕业又怎样?终将殊途同归。只是接下来三年的经历,我能猜到他们经历的八成,而他们只能猜到我们经历的二成。不考研就无所事事了?就颓废安逸了?不,怎么可能。这学期,大三上,我仿佛又回到大一上,切实的感受着大学生活,不过少了新奇感,更能扎实平稳,所以更真实的体会最后一段时间的平静大学。刚在课上看完中国科幻里程碑《三体》,躁动的心更加不能平静。等一段时间是也该写篇读后感的。
空闲的时间我会去健身房,操场,或者找个静静的地方读书。有同学说我怎么变了。其实我还是这样,不过是更加珍惜。当身边同学说着笑话,讨论着游戏,当课上同学精彩的或尴尬的发言,当老师在上面认真的讲课,我们在下面刷着微博,看着小说,当我从书中的文字惊醒,静静的听着音乐,还有很多场景,平常却有着特殊的含义。我并不是第一个认识到这种美好欣赏并正在经历他的人,但我想明年,当我们分别时,我并不会像周围人一样伤感了,反而是坚定和期待,对未来。而对过去,也就是现在,我已经珍惜了,不会后悔的,而且我真的会在心里说,上过了华侨大学,真好,啊哈哈。
码了这么多,都是个人的想法,价值观不同,目标不同,道路也是不同的,我的想法只能适应我自己,但我真的想说:憋问我考不考研好不好,关你什么事?以后见面机会就少了,注定就是不同的道路,何必再羁绊,互相默默祝福,就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