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法需要比较,横向和纵向,古往今来,时不时的比较,有的时候还要和过去的我相比较,看今日的我是否有可能继续成为更好的我。
这是一年前我写的随手写的楷书字迹,当时还比较满意,现在看一下,一笔一划没有立得住的,赧颜汗下。而现在写的,虽也是随手挥洒,不成格局,还是有一点进步。并且希望疫情过后自己书法上在结构和笔画方面有所进步。希望努力不白费,有更好的回报。
具体来说一年之前自己的问题所在:第一方面,笔画上边一是不标准,二是笔力没有到位,没有沉潜下去。第二个方面呢,就是写的时候结构上面远远没有达到基础性的要求。第三个方面也是最大的问题,笔画飘忽这一点,尤其左长撇,没一次是到位的。
意识到了问题,那么还要对症下药,辩证施方。在今年练过一段时间的《礼器碑》隶书之后,感觉到了所谓的提按(笔画的一起一伏),应该在这方面自我感觉有了一点进步。除比之外还是那个老毛病,写得太快。希望速度慢下来,以弥补基础不好这个问题。
这几天看一些书法相关书籍,其中很多都提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古代的时候行书的行气不成大问题,因为他们毕竟会辅以大量的书写,自然就会找到这种节奏并固定掌握,换句话说就是实现毛笔的自然书写。
而我们现代人,一方面是追求所谓的艺术,科班训练大出问题,所谓的科学的什么精准临摹之类,远离了实用性。看魏晋一些墨迹作品和一些赏析于其的文章,多次用惊叹的口气说,那时的人只想着怎么样把字给写好,没有考虑到所谓的什么艺术标准和规范,自然写出来就是最好的东西。在细节方面我们来看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作品难度极大,技术要求一点不比后世所谓的唐楷差。第二个方面呢,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写的实在是太少,不要说用毛笔书写,就是手写的圆珠笔啊,钢笔啊,都书写的太少。所以自然会出现这种问题:拼装的零件个个有问题,组装起来的成品当然有问题,有的时候甚至竟不成其为作品,更不用说整体的美观与风格的体现。
以上两个方面如何解决?就我个人而言的一点经验是加强“字外功“,是通过多读书来解决。多去抄些古代的东西,举凡诗词歌赋,文章笔记,书信手札,皆可从中吸取大量的营养,多去聆听古圣先贤,行家里手的声音,仿佛和他们同呼吸。
然后呢也需要大量的书写,简单的说就是要达到一个自觉的专业要求,每天不管怎么样,要求完成千字的行书,五百字的楷书,方式方样可以多样化。
所以今年的训练里边,我已经增加了书写自己写的文章或者抄一些诗词的内容、古文章的内容。看很多书法家都喜欢抄写《世说新语》的内容,包括小楷,包括册页,感觉挺好的。之前我是抄抄诗词,抄抄古今的书论,然后渐渐地找到一些体会,今天的第二张照片就是我前几天抄写中国历代书论里边的几句话。
希望明年再看今日之作,在晒笑汗颜之余,对比下及于那个时候的习作,当更欣慰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