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叙述视角后,我复盘学习所得,对笼统划分的三种叙述视角:零视角即上帝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比较理解。划分得比较详细的九种视角中的好几种,我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实在摸不着头脑。
如果没有作业,即使没有理解,我可能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过了就过了,不去深究,不会有逼自己一把的思想,更不会有行动。
但是,卓老师偏偏布置了作业,不弄懂这些概念和方法,就无从下手,就算下了手,写了作业,也可能做错或者离题,白费力气。
前一周周日晚上上的课,直到上周末,我才有时间给上课的内容复盘,也才有时间思考作业。
为了完成作业,我反复看了几次上课视频后,觉得对内容掌握得差不多了,于是,周六,我复盘上课内容,写下了卓学院课堂学习。周日,我抓紧时间做作业,写了叙述视角练习。
昨天晚上,卓老师看到我们的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再一次给我们讲解这九种叙述视角,希望我们能理解得更透测。
他讲解:
1.全知视角。咱们说的上帝视角,既然是上帝视角,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从很高的天空俯视大地那样,叙述者是上帝,知道所有人物的所有一切以及所有已经发生、将要发生和还未发生的事情。
总结:从上往下看。
2.选择性全知视角。和全知视角是一样的,也是从上往下看,但全知视角是看到很多人。而选择性全知视角是选择一个人的视角来看。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叙述。
总结:类似“独眼看”。
3.戏剧式或摄影式视角,就是外视角。只看到人物行为和语言。
总结:摄影机看。
4.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很简单,就是回忆过去,且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概括为“回忆看”。
5.第一人称见证人旁观视角。也是如此,
概括为“旁观看”。感觉就像坐在桌对面听老朋友讲他的故事那样。
6.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就是内视角。这点跟2.选择性全知视角是一样的,但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概括为“固定我看”。
7.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就是不同的人(至少三个人吧)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片段的描述。类似“盲人摸象”。每个盲人摸到的大象都是片段,但所有片段组合起来就是一头大象。
概括为“盲人看”。
8.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就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复看。就像几个犯罪嫌疑人在叙述犯罪过程的内容一样,是很多人的描述,但都是描述同一件事情。
概括为“嫌疑人看”。
9.第一人称叙述中体验视角:它描述的是正在发生,经历的事情,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可
概括为“正在看”
看到老师们在讨论这一话题,我赶紧截了文章片段的图发到群里,让老师指点。第一项作业,我没有截图,因为我觉得完全符合要求。第二项作业,我的截图从过渡就开始,截了个片段。卓老师看见了,肯定了我作业的正确性,却觉得场景比较正式,严肃,可能也觉得语言生硬了一些吧。
后来,我看到卓老师指点同学的作业,说两个人物显得单薄了些,至少要三个人物才好。我心想,我的也是只写了哈里夫妻俩,没有写第三个人,应该也不大符合要求。我截了第三项作业的片段图发到群里。卓老师说我把场景和人物混合在一起了,最好是简单粗暴一点,一个人物,一个人物罗列出来。我想,这样分开来写,就能显得一目了然。于是,我按要求改写了,应该符合要求了。
我们成人学习,和小孩子学习一样,听课、理解、作业、巩固,缺一不可。
做作业,确实必不可少。
听老师对作业的指点,根据老师指点修改作业,更不能少。
学习,提升,循序渐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