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25160/299b2ec53ba15ebf.jpg)
1
中学时,一位同学奶奶患了老年痴呆症,老想着跑出去玩儿,所以同学父母就在门上挂了一个铃铛,以免跑出去了家里人不知道。有一次家里只有同学和奶奶两人,同学看电视入迷了,等到反应过来老人已经不在了,于是跑出去找人,天快黑的时候在一个石桥底下看到奶奶一人在那里玩儿石子儿,同学上前拉奶奶回家,老人不乐意,说还没玩儿够;最后同学是连哄带骗的把奶奶带回了家。同学跟我们分享,说他奶奶返老还童了,他一回家奶奶就拉着他一起玩躲猫猫,奶奶不记得自己有孙子这回事儿,老把同学的名字喊成他爸爸的名字,奶奶也不记得自己叫什么,有时候家里人的名字也乱喊,偶尔喊对了,偶尔又问“你是谁”。
2
我的奶奶,今年84岁,身体很好,闲不住,总想出去走动走动,她的菜园子打理得很好,各种各样的蔬菜,吃不过来,所以她养了小鸡,小鸭,两头猪;给它们吃那些新鲜的蔬菜。她去菜园子的时候会跟鸟儿虫子聊天,怪它们把她的菜吃了;她喂小鸡的时候,会跟小鸡聊天,说它们挑食,光吃菜叶;奶奶每天会给小猪洗两次澡,天热的时候洗三次,她总说它们俩老抢东西吃,给它们洗澡的时候奶奶总劝它俩要爱护卫生,别总打架。奶奶还有一条小黑狗,每天她跟小狗的聊天最多,不管奶奶去哪里,小狗都陪着她,去菜园子陪着,赶集陪着,奶奶总说小狗太黏人,上个厕所都要跟着。奶奶起床的时候小狗就守在房门前摇尾巴,不管到哪里,奶奶的身边总有那只小狗。
因为奶奶一个人在家,没人陪她说话,她就跟这些动物们说话,每次聊天就跟对方能听懂她说的话一样。偶尔奶奶实在觉得无聊的时候,就给爸爸打电话,她找聊天的话题就是“我没钱了”;这是她想要引起爸爸注意的理由,以此展开她的唠唠叨叨,话到最后说给她钱的时候,她就说“还有一些的,先不急”;’以便下次说话还有借口。
故事读完不知道你有什么感受?
老人,其实就是小孩儿,他们需要陪伴,需要来自子女的关心和问候,所以有时看你看老人很喜欢跟小孩儿一起玩。小时候我们拉着父母玩游戏,捉迷藏;小时候父母送我们去学校,我们不愿意,家长就用各种办法骗我们能留在学校里;小时候我们也会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编一些现在看起来很好笑的理由;也会傻到以为小动物们跟我们一样会说话,认为人与动物的交流无障碍。看吧,人老了不就是回到小时候了吗?
可是往往是父母陪伴孩子长大,我们却无法陪伴父母到老;老话说“养儿防老”,然而老了还是得面对孤独终老。
有一个网上一直很流行的话题,“远嫁”。我的两个姑姑都嫁到天津,我小姨嫁到台湾,没有孩子之前她们会经常回来,有孩子了,回来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我小时候一直的心态就是要离开家,越远越好,当我真正离开家,一人来北京上学时,我不知道我的父亲他是否想过,或许将我送出去了,我就再不会回来了;我曾问过我爸“老爸,万一有天我嫁远了,会怎样”;老爸沉默一会儿回答“你想想我”。
小时候,我爸出去工作,经常不在家;有一次老爸出去的第二天就回来了,到家老爸抱着我说“我一坐上车,就想我家宝贝,想得晚上都睡不好,太想了,所以索性就回来了”。我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想念,至少我从来没有想我爸想到睡不着过。
这个社会变了,年轻人都得在外面打拼;这个社会完美的把地区分划了两级,城市越来越城市,农村越来越农村;年轻人都想留在城市,老人都想留在农村。我们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做到折中呢,又能有好的发展前途,又可以陪伴自己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