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思修不可脱节
对每个惜求解脱的修行人来说,闻思修三者是不可能相互脱节有所偏废的。
其中第一步是闻思学习,因为初学者的知识不够,经验不足很容易出偏差。如果没有闻思根本不懂修法,仅仅是烧香拜佛念经就无法真正解脱,刚学佛的时候可以先暂时不修,等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要开始修行,小乘佛法戒律也规定凡是没有窍决的人,不懂佛法修行仪轨的人都不允许修行,因为不懂就是迷惑,如果因为迷惑开始修行,就叫盲修瞎练。因为没有窍决的指导,修行不仅不会有结果,而且还会越修越偏,越走越远,南辕北辙,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时间不多,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听闻目前最需要的佛法,有剩余时间再听另外的课程,这就是说每天我们要设定自己闻法的规律和规定的时间以及固定课程。当然时间充裕,肯定是学的越多越好。
但仅仅听闻佛法还不够,在学理论的同时,更要学习如何实践这些理论。一直到下一步的修行。
佛教不想其他宗教,不是硬性规定必须盲从迷信,而是要求每一个学佛者要执信,正信。
佛经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证据确凿,颠仆不破的真理,都是自己可以思考推导并且亲自去验证的。
通过思考与推导,更能坚定信心,信心坚定以后,不仅可以帮助其他人同时对自己的修行更加有用。
所以佛教要求大家尽量学会思考,思考的越深越好。
当然,如果信心很足,认为佛说的不会错,你可以不加判断不予分别的照搬照学这样不思维,也可以,但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好通过思考讨论来建立正见。
释迦林开示:修行解脱的原理什么是修行?
修行有两种,
一种是闭关打坐,
不一定是一个月或一个星期,只是每天保持两三个小时的简单闭关也很不错,严格的讲如果不闭关在内心散乱放毅不专注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修任何佛法的,所以修行的时候,至少要闭关一两个小时,修行不是用钱就可以解决,放生做功德可以积累福报,但是修自己的心,就和金钱没有任何关系了。苦行,磕头等等也是修行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修行。真正的修行是用心去修,如果你的心太散乱,一上坐,东想西想,思前想后,这就不算是修行,这只不过是坐在那里打妄想。
所以我们必须要让自己闭关,
所谓闭关,就是把你的脑子完全清空,专注于当下,关闭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和你的意识完全专注的进行打坐,修法,专注于每一个当下,这叫做修行,也叫做闭关。
另外一种修行
就是把闭关修行思维感悟到的佛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如果没有修行,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根本解决不了。所以说闻思佛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佛陀的理论能看清整个世界与人生的真正面目就容易看到开想的通,但不能彻底解决烦恼。
就像一个人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他放得下不抽烟吗?当然不可能。所以在闻思修当中最重要的是修行,有实际体验和证悟的修行。也就是说,也许你在家里修道果前行或者修大圆满前行,下坐以后,这些修行的体验能不能放到生活中去对照,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释迦林开示:修行解脱的原理
修行的目的
修行的目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
第一:追求幸福,
第二:脱离轮回,断除痛苦。
人天乘佛教是追求现世或生生世世的世间幸福;小乘佛教是追求个人幸福;大乘佛教是追求所有众生的绝对的永恒的彻底的幸福,也就是佛的智慧。
中观四百论里讲的很清楚:“圣者为一苦,劣者从生生,既有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社会底层的人会遭受肉体上的痛苦,因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上层人士又面临着更严厉的精神压力或痛苦,这两者痛苦每一天都在折磨毁灭着所有的世间众生。
所以小乘佛教,人天乘是追求的世间的幸福和个人解脱,而大乘佛教追求的是所有众生永恒的幸福。
说白了一句话:修行佛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离苦得乐。
释迦林开示:修行解脱的原理轮回的根源是什么?
就像去正规大医院治病,先不吃药打针,而是检查身体,查找病源,然后才治疗一样。
同理:
要断除轮回,消灭痛苦,就要查找痛苦的来源,要对症下药。
让我们不能解脱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就是对世界对轮回的贪欲心;
第二:是对我们自己的执着,也就是我执,爱我执或自私心;
第三:是对一切事物的执着。
所以我们萨迦派有一个道果的实修口诀是:
首先舍非福,次则破我执,
后除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说的就是这三个执着的破除。
很多穷人以为没有钱所以痛苦,如果有一天发财了就不会痛苦,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发财了,我们会发现痛苦不但没有因此而消失,更多的痛苦又在的等待着我们的光顾,所以生活的艰苦不是痛苦根源,因为很多生活艰苦的人可能比有钱人过的幸福轻松。
佛陀告诉我们痛苦的真正根源是什么?是执着。对钱,对人,对事的执着,执着有很多种,对自己的执着叫我执,对身外之物,比如金钱,名利的执着,叫法我执。
如果没有执着,那么当然不会有任何痛苦。
与执着对立的就叫放下,所以佛经经常讲放下。
如何证明执着就是痛苦的根源呢?
比如:假如自己非常喜欢一块手表就会经常担心失去它,如果有一天真的丢了,我们很感到巨大的痛苦。如果对这块手表,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则不会有什么痛苦。再比如:在感情上一个人非常执着另一个人,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让执着者时而欢喜时而忧愁,其中绝大多数都处在担心害怕丢失在乎痛苦害怕分离的状态,如果有一天真的失去了对方就会怎么样?痛不欲生。假如一开始就根本无所谓或中途与对方变成了普通关系就不会带来后面的痛苦。虽然执着的对象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仅仅因为执着的存在与否程度的大小便导致了相应的苦与乐和贫庸的感觉。
因此痛苦快乐的根源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没有因缘的,它就是两个字:执着。
执着婚姻会被婚姻伤害、执着感情会被感情折磨、执着金钱会被疲于奔命。
你执着什么,什么就是你的痛苦。
佛说:因为阿罗汉已经断除了贪嗔痴,没有取舍执着,所以无论给他身体的左边有檀香水沐浴,同时用刀去砍他的右边,他都一视同仁。精神上是没有分别的,本来阿罗汉的身体和普通人的身体一样,也是由血肉骨骼神经等组成,那可不是金刚不坏,也不是个石头,更没有虹光身,但却不会像我们一样贪执有多大的痛苦,喜欢檀香水沐浴,不喜欢用刀砍。因为我们还没有放下,还有贪嗔痴就会有相应的喜乐与厌恶,可见世间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于无明执着。
从百姓大众到世人羡慕钦佩的所谓名人伟人有钱人等等,没有一个追求幸福摆脱痛苦为目标,但很多不学佛的世间人却因为不知道幸福真正原因所以南辕北辙,为了生存而杀死敌人,为了食欲而屠杀动物,为了发财而坑蒙拐骗偷盗等等。结果奋斗一辈子,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只能以失败告终,没有一个人能走解脱轮回生死的大路,而绝大多数反而去了更糟糕的地狱恶鬼和畜生。
中观四百论中讲的很清楚:“众苦聚因缘中无回转者!”
就是一切苦难源自于因缘,如果没有找到痛苦的根源,其他的任何努力都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而不能摆脱痛苦。
比如虽然色界欲界无色界的天人寿命很长,禅定力量也不可思议,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痛苦的根源,也没有找到解决痛苦的办法,所以脱离不了轮回。无论他们过得多好,玩的多久,最后还是要堕恶道的。
就像我们今天无论怎么赚钱怎么奋斗怎么谈恋爱,最终生老病死依然在等你。没有解决这个根本的问题,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所以,敦珠法王曾经说:“众生啦,就是在忙梦里的家务事。”
世间众生的欲望总是在无限的膨胀,但欲望越多痛苦就越大。如果在欲望上面再加上愚昧,就导致了我们今天所有的痛苦,我记得我在法会上常常这么讲:“十年前你没有房子住,现在给了你一套房子在城乡结合部,粮食一厅,你搬进去当然欢喜,三年后又把你搬离到市中心,给了你一楼一抵的别墅,一家人住的更开心。可是再过几年,别墅突然塌了,现在再让你回去住城乡结合部的粮食一厅你觉得舒服吗?”
绝大多数的人会说那是痛苦。那我们再做个比较:刚开始没有车的时候,挤公交车非常辛苦,突然有一天有钱了买了一辆比亚迪汽车,自己开着车,当然是欢天喜地;再过两年又送辆奥迪A4给你,开着更开心;再过几年又换一辆车,换成奔驰600开起来更是意气奋发可是突然有一天奔驰和奥迪都抵押了,让你再回去开比亚迪,你还会开心吗?当然不会了!这证明什么呢?一句话:欲望越大,痛苦就越多。甚至是获得越多,痛苦就越大。
飞蛾为什么挡都挡不住硬要去扑火?
第一个原因就是对火光的贪欲,第二个就是因为愚昧,不知道投火的结果是自焚。如果飞蛾在扑火之前知道结果的残忍性或消灭了对火光的贪欲,它就不会自取灭亡了。
我常常对我的弟子讲:你晚上九点不睡觉,你熬夜去挣钱,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不知道吗?如果你明明知道,你还不去做,那你不光是愚昧,那你就是迷中倍人,就是迷了还加倍的人叫迷中倍人。
佛经尤其是中观俱舍论等论典都讲过,
“无明是轮回的根源!”
因明认为欲望是轮回的根源,实际上无论是无明还是贪欲都是轮回的根源。为什么树木花草不会轮回?因为它们没有贪欲,它没有无明。
因为愚昧就产生的贪欲,因为不懂得事情的真相所以对事物产生了贪欲。所有的痛苦都是这两个原因导致的,也可以说欲望就是轮回的根源,因为有欲望肯定就有愚昧,如果想要计生成佛必须断除愚昧和贪欲。如果能断除愚昧和贪欲就不会流转轮回,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两个原因那么就是前面所说的执着。
释迦林开示:修行解脱的原理接下来我们讲第五个解脱的原理:
第一:选择正确的解脱良药。
就像治疗疾病的药物,一定要有杀灭病菌的能力才能治好病,否则服用再多不对症的药,都是没用的。药吃错了,吃杂了还会死人。
同样既不想成佛也不想阿罗汉只想生生世世在人间或者天界的当中享受人天福报为此目的而做的持戒人汝修行念经拜佛等一切善根都与我们的贪欲,愚昧是没有什么冲突的。故而与解脱没有丝毫关系,只会让我们更好的流转轮回,享受短暂的幸福。
换一句话说:这样的修行说白了就是换个版本继续轮回也就是换个版本继续痛苦。
当年,达摩祖师来中国传法,梁武帝询问达摩祖师,他说:我像出家人一样吃斋念佛做了很多善事,这有多少功德呢?达摩祖师甩了一句话:没什么功德。为什么?因为梁武帝所做的一切善根可能和轮回没有冲突,和解脱毫不关系。
如何与轮回痛苦的根源发生冲突呢?
升起出离心就是冲突的开始,升起菩提心就是冲突的加剧,有了证悟空性的智慧,就逐渐到了冲突的高潮与结尾。
该怎么去放下呢?
放下和放弃是有差别的。悲观厌世看不惯,日子过不下去,难于维基,所以被迫暂时放弃,如果有一天诱惑出现还会重操旧业,这叫放弃!
这可不是我们讲的放下。
比如说:如果有一天,我有了一块更好的手表,所以对旧的手表没有贪恋,这可不是放下,这是将执着转移到新手表上面而已。
佛教讲的放下是对任何事物都没有贪欲心。
要放弃所有世俗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在家人要生存要养家糊口,不能一学佛就不工作不要家庭不挣钱不谈念爱,这个不叫放下,这叫放弃。
放下就是你发现了一切如梦如幻,但你并不是厌恶。
就像看一场电影,你要认认真真的看,要随着剧情有适当的发自内心的表现。但你知道你不会爱上电影里的任何故事、情节、画面和人物。因为你知道人生就是一场电影,别老在看电影的时候老是嚷嚷:“哦,这是假的,大家别看了,快走吧!”那别人会把你当做神经病,简单讲:放下就是看透了真相而不执着。
第二:医疗轮回绝症的手段。
要学会放下的心态具有两种方法:
首先在对一个东西产生贪欲时要扪心自问,是这个东西本身很有魅力还是自己内心产生了幻觉,把一个普通的事物看的很有魅力呢?
世俗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肯定会造杀盗淫妄等很多恶业,即使有一些世俗的善根,也脱不了流转之因,其结果就是飘落轮回,惨堕三途。总的来说,从天界都地狱之间,任何一道都充满了痛苦,即使轮回中有短暂相对的幸福,但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绝对的纯粹的幸福,佛陀通过深层次的思考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不能用幸福这两个字来形容,这是人生的真谛。
其实,任何人只要深层次全方位的去思考人生,思考世界,他一定和佛陀的观点一模一样。简单讲:轮回是苦,就总结了我们全部人生,三界六道。
轮回是苦,一般人不可能洞察这个,因为一般的众生是颠倒的。除非你学了大圆满前行,道果前行进行实修体验,你才可能有这种感觉。
当我们明白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幸福可言的时候,我们的贪欲心就受到了破坏,如果此见解持续下去,贪欲就会日益降低直至为零。
什么时候降到零点要看我们的修行力度和精进的程度有没有持久的耐力和恒心。
用道果前行三现分的不进现分或者其他加行的四外加行,小乘观点去观察可以得到万法无常痛苦有漏都是结论,又教会我们观察今生来世与外在的何种事物。
龙树菩萨在中论有二十七品,其中绝大多数的内容就是观察精神以外的物质从而得知万法的空性。发现世间原来根本不存在的幻觉。
这样一来我们的贪欲,愚昧就受到破坏,不会在往前发展,中观四百论中有一句话:
拨付与此法,都不生疑惑,
若谁略生疑,亦能破三有。
福报薄的人不会对空性升起疑惑。
无论是谁,只要对空性稍微升起一点真面的疑惑,他说,有可能一切法都是空性的哦!会吗?
即使这样思考一下没有证悟也能破坏三有轮回的根源!不会在轮回中流转很长的时间。
另一个方式是往内观察。
虽然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很美丽,所以对它产生了贪执,但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贪执这个世界呢?当然不可能是我们的肉体,因为肉体本身就没有思维的东西,所以只可能是精神或意识,但意识到底是否存在呢?它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一种观察方法是中观和唯实修法的结合,唯实的世俗观点和中观的圣意观点结合起来去观察自己的意识,另外像大手印,大圆满等密宗修法就无需观察其他东西,直接往内去寻找贪欲者和愚昧者,通过这些方法最后看到就是如来藏光明,如来藏光明从来都不会愚昧,永远不会有贪欲心,所谓的贪欲心是突然间产生一种幻觉。
我们可以轮番的运用上述的两种方法。先往外去找,确定这个世间是痛苦无常无漏的,从而产生出离心,这个是要修一个法,这就是藏传佛教和其他佛教共同必须要修的,讲四共加行。轮回是苦,因果不虚,人生难得,生死无常。这些不是佛陀的理论,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些修法只有一个目的让我们产生于轮回分手的第一个心,什么心?出离心。发菩提心的时候就要设法打击我们最大的一个执着:爱我执。从无始以来直至没有菩提心之前,爱我执就是我们心中的统帅,胜利者。他把菩提心利他心消灭的一干二净,这也被称作为利己主义。
在我们的意识领域中,“我”对一切起着绝对性的作用,若能跟着菩提心走,走到一定时候,菩提心一定会打败爱我执或贪欲心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当然在修行之初,在我们不小心的情况下贪欲心随时都在笼罩我们,因为爱我执的市场份额太大了,实力太雄厚了,等渐渐的鸣金收兵,最后的执着可以说是通过空性的见解来斩草除根。
释迦林开示:修行解脱的原理各位,上诉的内容就是佛法修行能够解脱的原理,就像学机械,首先要学习它的工作原理一样,懂得工作原理以后就从现在开始努力修持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不修贪欲心、自私心与时实有观念!
什么叫实有?就是认为这个世间是真的。
修行打坐是最根本的方法,同时借助于念佛、烧香、拜佛、放生等诸缘就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如果想解脱,就不能急于去修什么密法时轮金刚、喜金刚等等,因为没有基础的时候修这些法是根本不起作用。
佛说过一句话,想解脱或想修大乘佛法的人,不需要去学修很多法,只需要修一个法,那就是大悲心!
佛的意思不是说只要有大悲心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仅仅有大悲心,如果不修其他法,那不行,但没有大悲心之前,却不需要修其他的法,修了也没用,根本不会成为大乘佛法。
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修行的动力肯定就是为了世间的幸福,人间的福报,那这种心根本不是修行,那是执着。
为了世间的福报人天的果报和个人的解脱,所修的法再高深,都会成为我执的修法。
想解脱的人不需要修很多法只要学会出离心菩提心也就可以说只需要修一个法,那就是菩提心 因为在菩提心当中包括出离心,没有出离心,你不可能升起真正的菩提心。
如果能升起真实无为的世俗菩提心,以后修什么法都可以,学佛的方向很重要。一旦方向错了,只能理解脱越来越远。假如方向正确,那就是走一步离解脱更近一步。
希望你能够最终证悟。离苦得乐!
——吉祥释迦林 法会开示片段
释迦林开示:修行解脱的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