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即舍

作者: 无住生心h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09:13 被阅读2次
知非即舍

      释迦世尊目睹人间疾苦,为寻求解脱之道,在十九岁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最先和外道的老师修习“无想定”,三年的时间修成无,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知非即舍。随后又和另外一个老师学“非想非非想定”,又用了三年的时间修持完成,认为这也不是道,知非即舍。把它丢掉后,没有老师可找了,一个人跑到大雪山上修习苦行,六年的时间,每天只吃一只果子,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苍老得不成样子,苦行六年后,总结出一句话:“苦行非道也”。然后走下雪山,来到印度中部恒河边,接受别人的布施,恢复了身体,追随他的五个人以为他放弃了道释迦世尊为寻求解脱之道,在十九岁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最先和外道的老师修习无想定,三年的时间修成无想定,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知非即舍,随后找到另外一个老师学非想非非想定,又用了三年的时释迦世尊为寻求解脱之道,在十九岁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最先和外道的老师修习无想定,三年的时间修成无想定,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知非即舍,随后又和另外一个老师学非想非非想定,又用了三年的时间修持完成,认为这也不是道,知非即舍,把它丢掉后,没有老师可找了,一个人跑到大雪山上修习苦行,六年的时间,每天只吃一只果子,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苍老得不成样子,苦行六年后,总结出一句话,苦行非道也,然后走下雪山,来到印度中部恒河边,接受别人的布施,恢复了身体,追随他的五个人以为他放弃了道弃他而去。恢复身体后,世尊渡过恒河,来到的一棵菩提树下,在吉祥草编织的垫子上,盘腿坐好,发誓不证菩提不起此座,也就是说不找出人生宇宙的真想就死在这里,上坐第一天发天眼通,第二天得天耳通,第五、六天六通具足,第七天清晨睹明星而悟道,悟到后第一句话:“奇哉,一切众生皆有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说完这句话后就要涅盘离去,这时大梵天的天主等天人来恳请佛不要涅盘,再驻世一段时间弘法利生,佛对大梵天说:“止!止!我法妙难思。”不要讲了,不要讲了,我所了解到的道,不可思议,无法表达。不过经过天人多次祈请,佛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先为世人说小乘法,再说大乘法,四十九年宣讲四万八千法门,但在离去之前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实无有一法可说。

      人的一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多者也不过百年,到底什么是值得追求的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金钱,权力,美色、名望,等等一切想要的太多了,费尽一生去追寻,在欲海中随波逐流,等到生命的尽头却无有一法能带走,更不明白自己这一生有何意义。金刚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生而为人要需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该舍掉的,做到知非即舍,知幻即离。

       

相关文章

  • 2018-11-17

    知非即舍 释迦牟尼佛说: “苦行非道,知非即舍” 。 知非即舍是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以后,在山中修道,修了...

  • 知非即舍

    “还来不及明白,就已匆匆老去。” 读到这句人生感悟,深有感触。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到长院报到时,接待我的是一个年...

  • 知非即舍

    释迦世尊目睹人间疾苦,为寻求解脱之道,在十九岁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最先和外道的老师修习“无想定”,三年的时间...

  • 知非即舍

    知非即舍,直取菩提。

  • “知非即舍”

    忘记了在哪里看到这个“招牌”,只是平时喜欢这种带有文字的标志性东西,就随手拍下来了。又翻起相册,透过单调的黑白...

  • 知非即舍

    经常看到关于“舍得”的话题 什么舍得舍得 有舍才有得 看来看去 总感觉 一切的舍 无非都是为了得 如果没有最后的得...

  • 知非即舍,知恶即止

    是非即舍,知恶即止。需要大勇气,但也是预防事情恶化,发展到不可挽回的方法。 2017年11月11日,杭州宋大伯骑车...

  • 知非即离

    儿子:这几天时不时的会想着你女朋友催你结婚的事情,站在她父母传统角度来看,她是该结婚了,从你的话里可以看出她对你和...

  • 见见

    见见之时, 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 知见无见, 斯即涅槃。

  • 帝君(识人执政治国治民安军)

    知进退,明得失。 知人善用,此乃王道! 以人为镜,方以明得失。 非友即敌,非敌即友。 远交近攻,合纵连横。 强敌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非即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av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