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提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初三学生知道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但不能把几种粒子作为构成物质的整体联系起来。也不能将微粒之间有缝隙与物质的状态联系起来。所以在高中学习气体摩尔体积、化学键等存在困难。
微粒观核心要素可描述为
1微粒本身的性质
2微粒集体的性质
3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4微粒与宏观物质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1 阶段一:初三学习——基于微粒本身性质教学
生活现象,感受微粒的客观存在;
重要概念,规范对微粒涵义的理解;
科学事实,呈现微粒的种类大小;
模型展示;还原微粒的结构组成。
2 阶段二:高中必修学习——基于微粒集体性质的教学
生活实例,体会微粒的自发运动;
实验探究,还原微粒间存在间隙;
动画展示,呈现微粒集体的组成方式。
3 阶段三:高中选修学习——基于微粒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
设计实验,展现微粒碰撞;
反应物模型,呈现化学键形成;
元素示踪法,分析新键位置;
Flash动画,总结反应过程;
提供键能参数,计算化学反应能量变化。
4 阶段四:高中选修学习——基于微粒与宏观物质间的教学
生活用途归纳宏观性质;
初步假设建立微观模型;
设计实验验证初步假设;
纠正假设二次模型建构。
跨学段“微粒观”教学建议
1 运用科学成果,证实微粒存在。
2 结合生活实例,感受微粒状态。
3 自主设计实验,体会微粒作用。
4 搭建实物模型,还原键的变化。
5 剖析知识梯度,形成“微粒观”。
网友评论